第183章 知臣者,莫過於君(求打賞月票推薦
第183章 知臣者,莫過於君(求打賞月票推薦票!)
「扶蘇一直牢記自己的身份。扶蘇不僅僅是君父長子,更是秦國長公子。」
「若有人因為一己之私利,殘害同門,此類事情,天下多有。扶蘇不以之為怪,可以任之。」
「可今有人因為一己之私利,要於秦不利,扶蘇視此人為大敵。」
聽到這句於秦不利,嬴政雙眸立刻犀利無比。
「於秦不利?」
嬴政知道扶蘇說的人,就是李斯,李斯如何會對秦不利。
「李斯一向竭力侍奉寡人,何來於秦不利。」
嬴政聲音低沉,聽話中語氣,顯然是對此事表示極大的懷疑。
扶蘇反問:
「難道君父以為,李廷尉是為了秦國基業所以才力主郡縣嗎?」
一個肯定的答案本要被嬴政脫口而出,但是嬴政遲疑了片刻。
嬴政沉默了。
答案不言而喻。
常言道,知臣者,莫過於君。
李斯過去行事種種,接連浮現在嬴政腦海之中。
殘害同門,朝堂之上,比這還要骯髒的事情,也發生過不少。
但是李斯所害之人,不是別人,是韓非。
只是,時隔多年,若不是扶蘇將這件事當著他的面直接扯出來,嬴政幾乎就要把這樁陳年舊案給忘掉。
事實上,嬴政當初也不是一見李斯就覺如故,對他加以重用。
起初,李斯是呂不韋手下的門客。呂不韋失勢,李斯就選擇了投靠他。
此等背主求榮之人,嬴政當時說不上喜歡,但還是把他留了下來,正是因為他的諫逐客書。
若不是那篇《諫逐客書》,李斯當時就已經作為呂不韋的門生被驅逐走了,絕對不可能被留下來。今日,這廷尉的位子,也不是李斯來坐。
諫逐客書讓嬴政留下了李斯,但是嬴政當時並沒有立即就重用李斯。
嬴政一直喜愛的,就只有一個韓非子。
只有韓非理解嬴政。
直到嬴政看出,韓非並無仕秦之意,而他還攻訐自己的功臣姚賈。
韓非一案,等到嬴政得知此事後。
韓非已經死了,嬴政當時考慮到,他若是再遷怒,殺了李斯和姚賈,只會是得不償失。
所以,當時嬴政並沒有懲罰李斯和姚賈。
見嬴政遲疑了,扶蘇自然要趁熱打鐵。
扶蘇趁機道:
「良藥苦口利於病,卻難以下咽。忠言逆耳利於行,卻難以入耳。君父心意已決,自然覺得王相蒙將軍等人所言不對,又覺得李斯之言甚合君父心意。」
嬴政聽了,自然面色陰沉。
扶蘇不知,他若不是嬴政的兒子,有這那層血脈親緣,他早被嬴政命人拉出去了。
「至於李斯,兒臣更是認為,不是君父認同李斯,而是李斯附和君父之意。」
「放肆!」
蘄年宮外,中常侍、尚書令、太史令,言官、謁者令,七八位近側侍臣齊聚門口。
這些人中,自然以趙高地位最高,因為趙高掌管著大王的所有文書發送來往,還是大王的高級法律顧問。
幾人本來等的都泄氣了,但是忽的聽到裡面傳出一陣陣怒聲,一個個不由得都豎起了自己的耳朵。
他們一個個都很好奇,這太子殿下究竟是說了什麼,惹得大王這麼生氣。
尚書令余陽不敢回望,但也不敢和旁人私語。
趙高卻猜出了七分,這大王和太子之間,此刻在議論的事情絕對和王綰李斯脫不了干係。
看來此次,終將是王綰的決策佔了上風。
誰讓王綰有太子這樣的佳婿呢。
要知道,今日太子得子,大王得長孫,本是大喜的日子。
但是聽裡面這動靜,顯然太子惹得大王頻頻大怒,可太子還沒被攆出來。
天下本就無人敢得罪秦王。
而大王素來喜怒不形於色,在外人面前更是隻言片語,臣下難以揣摩君上心意。
而如今,能將大王惹怒,但是卻又讓大王不對其施以懲戒,不愧是太子。
趙高原本還很擔心,若是扶蘇公子上位,會對他不利,現在他不用擔心了。
————————
殿內,嬴政額前已然布上了幾道淺淺的紋路,雙眸幽邃,眼底一片青黑。
「扶蘇今日言辭過矣。但扶蘇絕無刻意冒犯君父之心。扶蘇只是置身此事之外,深覺君父身陷迷局,故上諫君父。」
「請君父明察。」
扶蘇言辭懇切。
「上諫?」
嬴政聽到了一個可笑的辭彙。
此刻,嬴政遙遙坐在上座,細長的雙眼幾乎要合成兩道細縫,面色冷峻。
嬴政定定打量著扶蘇,目光極具穿透力。
大殿內靜默良久,嬴政這才道。
「法,貫以一也。」
「李斯之議,也是為了讓秦之國策施以天下。若制不同,天下如何一也?」
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分歧,實則是法家和儒家的分歧。
嬴政和李斯的政治主張都是基於法家的基本思想,求一。
所以要邊地封君,勢必要革法,這就是秦國要做的。
步子扯得太大,會亡國的。
所以秦法必須革,郡國并行制必須推。
但是眼下給嬴政說革法,只會惹得嬴政惱怒不已,嬴政才剛說他數典忘祖。
那麼日後再提此事,簡直是難上加難。
罷了,今天就先上諫上到這裡。
得讓這個帝國的主人,自己意識到,秦國的法要變革。
扶蘇忽的話鋒一轉,向嬴政示弱。
「誠如君父所言,扶蘇年少無知,才疏學淺,尚不足以議論政事。」
嬴政聽了,反而饒有興味的挑眉看著扶蘇。
此子花樣繁多,不知他又要說些什麼。
「但扶蘇以為,君父承先祖之業,今又秉法家之術,兼并四海。今天下,得之不易,鎮之更不易。扶蘇不敢請君父採納何人之策,但扶蘇願請君父三思而後定。」
「須知郡縣之制,一旦立也,倒時偏遠之地一旦生變,而吾等再啟分封,勢必引得大亂。」
嬴政聽了,反問:
「有寡人在,天下何人敢反?」
「況且,寡人要在齊楚之地施以重兵鎮壓。寡人已經決定,收天下兵戈。繳了那幫庶民的兵器,他們自然無力再和寡人作對。」
扶蘇聽了,面色一滯。
勸服嬴政,果然和移走泰山難度沒有什麼差別。
扶蘇頭皮又是一硬。
「可東海之濱,人眾且地廣,區區一小城,數以十萬計。君父即便收起兵戈,也終究是國之隱患。」
「更何況,齊楚之地,當初多為人心潰散,幾乎是不戰而降。」
嬴政聽了這番話,陷入沉思。
扶蘇說的都是事實,嬴政不可能枉顧。
忽的,一陣眩暈感襲來,隨後,嬴政便覺頭痛不已。
「今日便到此,你先退下。」
扶蘇作揖。
臨走之際,扶蘇瞟了瞟嬴政的面色,似乎很是凝重。
只是因為光影的緣故,扶蘇已經看不清嬴政蒼白色的面孔,自然也看不出嬴政此刻其實在頭痛。
謁者有人認領嗎?
言官(左史右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