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你們不爭,我爭!(求打賞月票推薦
第708章 你們不爭,我爭!(求打賞月票推薦票!)
秦二世聽了,自然眉頭皺起。
「趙完,自從朕打算編纂《氏族志》以來,你是第一個反對朕做這件事的人。甚至於,你提了一個對帝國更危險的策略,你憑什麼要朕相信伱。」
「皇帝陛下,臣願意以性命擔保,一旦陛下在關中編纂《氏族志》的消息傳播開來,天下庶族必定拔干戈與陛下動手。此事對於帝國來說,確實是陽謀,但是對於庶族地主來說,實在是陰險狡詐,他們怎麼會乖乖聽陛下的話呢。還請陛下三思。」
「可是今日你也在朝中,難道你忘記了,朕再次下令要吏部與戶部合力編纂這《氏族志》,你現在才給朕說這些,是要朕撤回詔令嗎。天子一言,便是法令,豈能隨意更改?」
「陛下,臣可從來都沒有勸諫讓陛下放棄編纂《氏族志》。」
「讓朕去重新分田地,那不是逼著庶族地主造反嗎?趙完,你是怎麼敢的,想著做朕都不敢做的事情。」
「可是陛下,編纂《氏族志》也是逼著讓庶族地主造反啊!這人自從在天地間有了開始,便是只為追逐利益,如今皇帝陛下想要拿一個虛名換取人家百十年的利益,那些庶族其肯善罷甘休呢。戰爭到了最後,愈演愈烈,不正是因為老舊王公貴族不願意將好處分給庶民嗎?」
扶蘇聽了,心裡自然是一團亂麻。
「你先退下。今日之事,如果透露出去半個字,朕可保不了你。」
趙完說這個主意,本來就是把自己的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經過皇帝這麼一提醒,更是連連俯首倒唯,隨後戰戰兢兢的退了出去。
出了宮門,外面正是日落黃昏時分。
內侍魚貫而入,就要進去侍奉扶蘇。
趙完將手負在身後,大步流星的向前踏。
站在章台上,居高臨下的俯瞰咸陽城,這種感覺常人一輩子也無法感知。
丞相的位子空了這麼久,他要是不努力,誰知道下一個爬上去的會是誰呢?
荀奇,蕭何,馮劫,蒙恬,這些人都有可能。
可是他們都有缺陷,不如自己啊!
推薦荀奇,還不是因為他是荀子的孫子,這還是因為知道皇帝喜愛韓非的著書。
推薦蕭何,那是因為蕭何代表的是江東庶族,如果提拔他,可以彰顯皇帝陛下提拔庶民之心。
推薦馮劫,那是因為他本就是先帝的第二把手,如今晉陞為第一把手,無可厚非!
推薦蒙恬,那是因為有先帝遺詔,而且蒙恬在朝中頗有名望。
但是,他趙完,也不是等閑之輩。皇帝要吃掉趙地腹地,需要一個知道趙地情況的人作為心腹,眼下,他就是這個最合適的人選。
不僅如此,論年齡,這些人之中,沒有能高的過他的。
趙完這麼想著,心滿意足的笑了。
人生在世,沒有白走的路,過去四十年來為秦吏,如今一步步走到郡守之位,再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位極人臣了!
今日觀朝堂之上,眾人都無有稱相之意,這正和他的心意。你們不爭的位置,我來爭!你們不敢坐的位置,我來坐!
……
……
……
這一天傍晚,扶蘇的胃口很不好,他只覺得胸中有什麼在燒,草草吃了幾口。
可是奏章什麼的也批不下了,二世把自己關在望夷宮,坐在那棵巨大的樹下,在清冷的月光下,看著這副玉雕棋盤閃著銀輝。
一連幾天,皇帝都心情很不好,上小朝也精神不振。
上小朝的時候,皇帝可不需要帶著冕,沒了垂旒,皇帝的表情清楚地印在每雙眼睛里。
蒙恬還是頭一次看到扶蘇這樣的表情。
二世好像是心頭掛了千斤石一樣,而牽這千斤石的只是一根細絲。
等到朝後,蒙恬、蒙毅、四部之首不約而同過來問候,最後只有蒙恬被皇帝放了進去,其他人都自行回去了。
另一邊,趙完身為郡守,趕來咸陽本就耗費了不少時間,還摻和了公主的事情,如今皇帝又遲遲沒有給他一個準信,甚至聽傳言皇帝這些時日心情不好,他自己也吃不下飯。
打仗是去破人家城池,但是這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情,還是去砸人家飯碗,兩件事情都差不多。
於是這趙完也得了心病似的,原先出了宮是大喜,在驛站里住了數日後,又開始憂愁不止,飯不下咽,整日打坐嘆息。
且說蒙恬進了章台宮,一進去就看到皇帝換了白金色深衣,坐在爐邊等著他。
二世讓蒙恬走近坐在他旁邊,蒙恬自然就坐了過去,只是靠近看到二世眼袋發青,蒙恬竟然心疼。
「臣觀陛下今日身體欠安,可是因為朝政繁忙太過勞累了。陛下雖然正值盛年,可也總該注意休息。」
「大柱國的心意,朕心受了。只是眼下有件事,朕心裡過不去,等這件事解決了,朕想朕的病就全好了。」
「陛下病了嗎?」
「心病。」
蒙恬看著扶蘇蒼白的面頰一時間無話,隨後又問:
「陛下可是遇見了什麼棘手的事情?是因為侍郎馮劫?還是因為南陽公主?」
「都不是。」
「朕今日讓大柱國過來,並不是因為這件事。只是有一件事,朕一直覺得對不住大柱國,今日大柱國來了,所以才召大柱國進來。」
「陛下乃君,有什麼對不起臣的呢?」
「雖為君,可是無有臣,哪來的君呢。」
兩個大男人坐在屋中,四周都是宦侍宮女,話說到了這份上,他們也都極有眼色的退了出去。
「陛下想對臣說什麼呢?」
「爾乃先帝欽定的丞相,朕沒有立大柱國為相,大柱國心中可對朕有所怨恨?」
這二世,這種話怎麼能當面問呢。原本屬於他的位置,卻被二世壓著不給,蒙恬自然心裡有些不舒服,只是談不上怨恨二字。
「先帝要陛下立臣為丞相,實則是為了陛下,為了帝國;如今臣雖然不是丞相,可是陛下將秦國打理的很好,比先帝在世時還要好,雖然冒了許多風險,可是如今帝國形勢一片向好,臣以為先帝可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