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第100章 太子禁足
第100章 太子禁足
一行人走進這個小院,再沒有阻攔。
站在屋門外,聽著禪房裡面傳來的聲音,樓皇后的臉黑得讓人害怕……
「啊……欺人太甚!堂堂太子行苟且之事,公然辱我佛,我愧對佛祖呀!」
那帶路的知客僧大吼一聲,突然向旁邊的石山重重撞去,
「噴……」的一聲,知客僧頭破血流人咽氣!
樓皇后看也沒看一眼,從她在那條小路上被知客僧領著看到太子的一刻,她就知道太子被人算計了,而她也在算計之中。
但她還是選擇了來這裡,她就是想看看,什麼人會用什麼方法算計太子,算計她,
但太子的愚蠢還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哪裡不可以安置人?偏偏把人安置在佛門裡!
從站在這裡的那一刻,她就知道,背後之人成功了。
屋裡聽到外面動靜的兩人,終於停下了參禪悟道的修鍊,
「那個敢打擾孤?」
李顯衣襟不整怒氣沖沖地打開門,卻在看到樓皇后的第一眼,馬上慫了,
「母……母后,兒臣參見母后。」李顯看到立在院子里的面無表情的樓皇后,嚇得話也說不順了,膝蓋一軟,就跪了下去。
樓皇后卻沒有理他,只是直直地站在原地,
不知何時,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樓皇後站在雪中,白雪落在頭髮上,染白了她的頭髮,
原來竟是倒春寒,不曾想,在這暮春初夏時節,竟然發生了倒春寒!
地里種下的春小麥,可都已經抽芽長苗了呀!
雪落在樓皇后的衣服上,侵濕了她的衣服。
但她還是筆直地站著,久久不語。
太子李顯跪在雪地里,渾身發抖,不知是冷的,還是怕的。
不知過了多久,一道聲音打破了這院中的沉靜,
「皇後娘娘,興國寺方丈圓寂了!」趕來報信的禁衛小聲地說。
原來興國寺方丈知道太子向他要禪房是用來行如此事,自覺對不起佛祖,為了保持佛門的森嚴,吞金自盡了。
樓皇后才像剛緩過神來一般,開口道:
「屋裡的人,杖斃。」她終於開口了,但聲音帶著無限的冰冷……
「是。」禁衛聽令而動。
「母后,母后,請您手下留情,手下留情,網開一面呀!孩兒知道錯了,知錯了呀!」太子李顯一個勁地磕頭求情。
樓皇后巍然不動,禁軍依舊聽命行事。
皇後娘娘顯然心情很不好,所以行刑的禁軍先堵住了阮明的嘴,再杖打,
可憐這位太子的心頭好,連聲音都沒發出,就沒了。
屋外,太子李顯頹然地坐在雪地里。
看到這些,同樣站在雪中的沈青君微楞,自從那天給晉王在玉京城的密探送信后,她就一直關注著這一切,
她知道今天發生的巧合都是晉王的手筆,而且李顯、阮明落得這個下場罪有應得,
不過連累興國寺方丈提前圓寂,是她沒想到的。
雖然前世三天後,興國寺方丈也吞金圓寂了,因為在佛誕日發生倒春寒,時間太趕巧了,總要有一個背鍋的人。
帝后肯定沒有失德,佛祖也不會有錯,那就只能讓佛門弟子抗下這口鍋了。
……
「太子侮辱佛門,獲罪於天,天作警告,三月飛雪,使得受災百姓凍斃者無數……」
這是某位御史在朝上大噴特噴,當然,他還帶了點理智,只隱晦地說太子侮辱佛門,沒提到具體到事。
「今年這場倒春寒,根據各郡來報,已致北地十七郡,一百八十三縣庄禾受凍,而且北風依然強勢,最終受災地區不可預見。」這是一位老成的官員在椐實稟告受災情況。
「受災郡縣今年已是確定顆粒無收,臣以為,當儘早派遣欽差撫民,同時抽調其他郡縣糧食已安民心。臣有奏,江南年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請陛下從江南調糧以安民心。」
這是受災郡縣的官員在說話,畢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家鄉有事得你得上,故鄉父老都看著你呢!
「臣以為,太子失德,當嚴懲太子已告萬民……」這個還是御史噴子,就差沒說廢太子了。
……
看著朝下的大臣一個個出班奏事,邵武帝端坐在御座,一言不發。
距離佛誕日,已經過去五日了,這五日中,不管誰上的摺子紹武帝都留中不發,
但他拖了五天,在今天的小朝會上,他不得比表態了。
這一刻,他多麼希望自己定下的上朝日子不是五日一朝呀!
「民部左侍郎秦書佐何在?」
「臣在。」秦書佐大聲應到並站到大殿中央。
「著卿為賑災撫民使,持節出巡受災之地,督促各地官員全力賑災,五品之下,若有不行者,儘管先斬後奏。」
「工部尚書費林翼何在?」
「臣在。」
「著卿全力主持疏通江南至京城的運河,漕運,確保江南糧食可以運至北地受災郡縣。」
……
邵武帝一條條地處理這事物。
直到最後,才說到:
「太子,著其於東宮反省,一年不準出東宮,不可參與政務,退朝。」意思就是李顯禁足東宮。
紹武帝以強勢的態度壓下朝中各種異議。
一來李顯是他的嫡長子,是他培養了二十多年的繼承人,無數的歷史書上都血淋淋地寫著,廢太子的下場,他現在對李顯失望至極,雖然也想換太子,但還想努力努力儘力保全他的性命,他還做不到絕情絕意地看著自己的長子死去。
而且,看著朝中近一半沉默的大臣,包括韓、宋兩位開國國公,以及其他一些六部大臣,這些今天都沉默無言人……
他們都與太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一損俱損的關係,他也不敢冒然表現出換太子的態度!
北辰殿,樓皇后把殿內伺候的宮女太監都屏退。
「陛下,李顯實在太蠢了,他那個蠢貨,多半是被人蠱惑引導了還不知。他就算要養男寵,也不該養在興國寺,更不該在佛誕日行苟且之事!如此蠢貨,不堪承社稷之重,我以為諶兒孝順聰明,可繼大寶。」
樓皇后現在毫不掩飾對長子李顯的厭惡和對次子李諶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