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200.第198章 張獻忠率先稱帝,李自成厚積薄

200.第198章 張獻忠率先稱帝,李自成厚積薄

  第198章 張獻忠率先稱帝,李自成厚積薄發(起追訂月票)

  張獻忠同李自成二人自從流竄到大別山地區,這日子過的可謂是相當凄慘!


  雖說這裡包括鄂東北、豫東南以及皖西的20餘縣,還是十分廣大的。


  可這裡土地貧瘠,百姓本身的口糧就不多,義軍也搶不到多少糧食。


  百姓倒是踴躍參加義軍,雖說「跟著義軍混,三天餓兩頓」,不過好歹有口吃的。


  起初張獻忠同李自成還挺高興的。


  自打洪承疇撤軍之後,他們在大別山沒有了阻礙,大量百姓加入義軍,二人的隊伍擴充了不少。


  張獻忠部已經擴充到了2萬餘人,而李自成名正言順的接過了「闖王」的名號,又收攏了部分高迎祥的殘部,壯大到了3萬人。


  可是很快兩人就高興不起來了,他們盤踞的光州、商城、固始等地的士紳地主都已經被殺光了。


  可也沒有搜出多少糧食,這地方實在是有些窮,別說是同鳳陽南直隸相比,還不如自己的陝北老家。


  難怪這地方群眾基礎好,都是些吃不飽飯的百姓,有口吃的就敢造反。


  而且最主要的是現在已經到了秋收時節,他們要是不抓緊時間出去搶一波,留在大別山很難熬過這個冬天。


  無奈之下張獻忠同李自成二人只能分道揚鑣,開始離開大別山的核心區域,向周邊的較為富裕的地區發展。


  聽說明軍的主力正在登萊同海寇決戰,他們得抓住機會發展。


  張獻忠狡猾的很,雖說河南一帶義軍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但是本身不是富裕地區。


  湖廣則號稱「天下糧倉」,糧食極多。


  於是他有意將義軍的傳統根據地河南讓給了李自成,而自己則去湖廣開闢新天地。


  畢竟當初滎陽大會的時候就說好張獻忠南下湖廣,李自成也不好多說啥。


  張獻忠算是看出來了,只要老營那幾千人馬在,其他的都可捨棄。


  有了糧食,他瞬間就能再拉出不少人馬。


  張獻忠在陝西時曾將收了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艾能奇四人為義子。


  幾人也都隨自己的義父張獻忠改姓了張。


  不過幾人年紀尚小,只能呆在張獻忠的少年營。


  這個少年營大多是陝北老營的子侄或者遺孤,老營跟隨張獻忠出生入死,少年營就相當於一個老營的預備營。


  別小看這些少年營,他們可不是在軍中混吃混喝。


  而是擔任打探情報的重任。


  張獻忠攻略城池前,都是這些少年營混入敵城,散布謠言,打探情報,有時甚至還會搞刺殺。


  少年營都稱張可望四人為「少將軍」。


  今年張可望已經十五歲了,他本人也急著想為義父張獻忠出力。


  於是張獻忠便將他安排進了先鋒營,少年營則交由年紀更小一些的張文秀、張定國統領。


  張可望果然不負眾望,率領三千先鋒營連破黃土關、虎頭關、陰山關,直接殺出了大別山。


  張可望的英勇表現得到了眾多義軍將領的認可。


  張獻忠也高興的說道:「吾兒甚為勇猛,果然是虎父無犬子!」


  於是便封張可望為征東將軍,統領先鋒營。


  此時大明正在加征「遼餉」、「練餉」,搞得各地民怨四起,張獻忠的義軍則繼續打出「不分貴賤,均田免糧」的口號。


  兩相比較之下,百姓很快就加入了義軍。


  崇禎三年十月初八,張獻忠率軍出大別山,攻克了麻城,使得湖廣震動。


  張獻忠雖然好殺人,不過當初種光道的建議他還是聽進去了!

  做一個純流寇是沒有前途的。


  他麾下的義軍不但宣傳「不分貴賤,均田免糧」的口號,也開始注意籠絡一些清貧的讀書人。


  他營中也出現了不少文書,負責義軍的物資分配、賬目管理。


  不過張獻忠本人並不喜歡讀書人,而且他的疑心極重,所以他的義軍隊伍里並沒有文人可以成為他的幕僚。


  他也只是利用這些文人替自己做做宣傳。


  不過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一個叫張角的人給張獻忠獻上了《分田策》,簡單的說就是給義軍以及參加義軍的人發田契。


  隨著一顆顆士紳人頭的落地,他們的糧食銀子都落入了張獻忠的腰包。


  他們手中的田地自然就成為了張獻忠籠絡人心的手段。


  不過義軍的《分田策》可是有講究的,家中的成年男子參加義軍,才會給其父母分田。


  分田不分糧,大多數人根本就熬不到明年糧食重新種出,最終還是跟著義軍走。


  如果你自己參加義軍,那麼也給你分田。


  張獻忠手下有文書專門給你開地契,蓋張獻忠的大印。


  伱人走了沒關係,只要將來義軍打回來,你憑著這個地契,這些田還是你的。


  所以這些義軍都是懷揣著夢想的,相當於張獻忠提前給他們開了一張「空頭支票」,只要將來他成功了,這些「空頭支票」就可以兌現。


  準確的說這也不是完全空頭,畢竟義軍的確是把土地交到了你的手上,雖然義軍走後有被人奪走的風險,但是只要義軍打回來了,這些就是你的。


  這就是相當於提前分紅了,只要造反成功,義軍人人手上都有股份。


  這樣一來義軍原本帶不走的土地就變成田契帶走了。


  對於義軍有戰功的將士,張獻忠也給他們發田契,只要跟著他張獻忠混,將來這些都能兌現。


  不得不說這招的確是厲害。


  張獻忠在麻城「打土豪,分田地」,很快就將自己的兵力擴充到了十幾萬人。


  而且現在義軍也開始篩選了,老弱病殘不要。


  對於這些被義軍篩選淘汰的人,只要田地有多,張獻忠也給他們分一些。


  這也是對他們心向義軍的鼓勵!


  這樣下次張獻忠打回來的時候,這些人都將成為義軍的內應。


  這些田契他們肯定會壓在箱底,盼著將來張獻忠君臨天下,好兌現。


  張角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張獻忠的謀士。


  沒辦法張獻忠的殺心實在是太重了,要是真讓他將湖廣同四川給禍害一番,那李獻忠將來可就要欲哭無淚了。


  所以李獻忠才想出了這個《分田策》,讓張角出現在了張獻忠的身邊。


  張獻忠殺人,其本身殘暴是一方面,其實這也是他的一種策略。


  一方面是他確實沒有這麼多糧食來養閑人,另外大明的子民戀土思鄉的情結很重。


  李獻忠在遼東開出了優厚的條件,給百姓舉家搬遷到遼東,肯去的百姓尚且不多。


  張獻忠哪裡來這個條件?

  所以他只能採取才原始野蠻的方法,通過殺人,毀掉他們的家園,迫使這些百姓跟著自己混。


  另外這樣也能破壞朝廷的稅收,既壯大了自己又削弱了朝廷。


  可如今有了張角的《分田策》,那麼他殺人就只剩下了立威的作用。


  也就沒有必要天天殺人了。


  畢竟有了《分田策》這個大殺器,百姓都盼著他張獻忠早日君臨天下,對於支持他的百姓,他也沒有必要痛下殺手。


  《分田策》的另一個好處是救了不少讀書人。


  畢竟分田發田契也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可不是幾個人就能幹完的。


  而且放出去的田契也是要造冊登記的,萬一將來張獻忠真的君臨天下了這些田可都是要兌現的。


  就連張可望也認為張角的這個《分田策》,絕對是將來義父張獻忠君臨天下的利器。


  張角之才不亞於漢之蕭何!

  而分到了田契的義軍們,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一路攻城掠地,連戰連捷。


  大軍一路攻克羅田、新洲、兵臨黃州府。


  新上任的湖廣總督府熊文燦趕緊派兵支援黃州。


  不得不說,崇禎下令各國各地編練新軍還是有效果的,如今武昌府很快就聚集起了數萬大軍。


  由於義軍對於士紳幾乎是格殺勿論的,雖然百姓擁戴他們但是各地的士紳都將張獻忠視作洪水猛獸。


  各地的團練,鄉勇紛紛來到黃州助戰。


  那些地主老財們也舉家逃亡了黃州府以及武昌城。


  張獻忠來了他們就要被滅族了,還管啥鄉土情結?

  義軍攻打黃州城很不順利。


  張定國也說道:「啟稟父帥,黃州城內兵力眾多,各地的官軍鄉勇足有2萬餘人;而且那些士紳連糧食都運到了黃州,即便是我們圍困了黃州,他們的糧食也比我們充足。」


  張可望也說道:「不只是黃州的兵馬,武昌城的援軍也快到黃州了。孩兒以為我們應該調整目標。」


  張獻忠人稱「黃虎」,打仗向來狡詐。


  他令張可望率萬餘人佯攻黃州,自己則率領主力偷偷向西,向德安府進發。


  果然官軍的注意力全在黃州一線,德安府兵力空虛。


  十一月初一,張獻忠攻克了孝感,攻入德安境內,並擒獲了湖廣總督熊文燦派往襄陽調兵的使者。


  此時官軍主力盡在黃州,德安府的兵力空虛。


  初五,張獻忠舉兵十二萬攻克了德安的首府安陸。


  自「滁州大戰」之後,義軍再一次攻克府城,這也使得義軍的信心大增!

  佔領安陸后,起義軍得到了大量的物資補充。


  張獻忠又在這裡搞起了「殺士紳,分田地」,的得到了大量百姓的擁護。


  義軍說到做到,還真就將那些士紳財主的田地以及官田分給了百姓。 而且在百姓的幫助下,那些士紳私藏的銀子同糧食更加無處可藏。


  在張角的勸說下,張獻忠也開始轉變了,他非但不殺普通百姓,還拿出了小部分糧食給百姓放糧,開始收買人心!

  三天後孫可望的先鋒營也來到了安陸,不過隨之而來的還有追擊他的2萬官軍。


  張獻忠讓孫可望帶領三萬人馬堅守安陸,官軍連攻十餘日,傷亡了三四千人,卻拿安陸城無可奈何!

  城中心繫大明的士紳官員已經見了閻王爺,而城中的百姓或多或少的分到了張獻忠發的田契或者糧食。


  他們自然是幫助義軍守城。


  而此時的張獻忠則是率領主力北上,攻克了隨州。


  隨州攻克后整個德安府基本都在義軍的控制之下了。


  當然這並不是張獻忠的主要目的,攻克隨州只不過是為了打通通道。


  他真正的目標是襄陽。


  湖廣古稱荊州,但凡是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要控制荊北之地,有三個地方至關重要。


  一個自然是首府武昌,而另外兩個地方便是襄陽同江陵。


  張獻忠想要在湖北這個地方有所作為,那麼就必須要拿下這三地中的一個,才能立足。


  武昌兵力眾多,他一時難以攻克。


  江陵的位置又過於居中,且他沒有水師,很難固守。


  只有襄陽合適,一方面襄陽所轄的江漢平原是產糧重地,可以為義軍提供足夠的糧食。


  此外襄陽也是連接陝西同河南的通道,佔領這裡之後,可以打通多省的通道。


  李自成在河南也很有起色,拿下襄陽后他可以同李自成遙相呼應,聲勢更為浩大。


  最主要的是他之前擒獲了熊文燦派去襄陽調兵的使者,這個調兵文書可是真的。


  張獻忠很順利的誘出了襄陽城的把八千守軍,並成功的伏擊了他們,然後又讓自己的義軍混入敗軍之中逃回襄陽城。


  當天晚上,混進襄陽的起義軍兵士在城裡好幾處放火,全城的百姓從睡夢裡驚醒,發現到處火光衝天,全城大亂。


  在混亂中,起義趁機佔領了城門,並將城外的義軍放了進來。


  大隊人馬趕到,官軍要想抵抗也來不及了。起義軍進城以後,直奔襄王府,活捉了襄王朱翊銘。


  第二天張獻忠依照張角的計策,當著全城百姓的面當場斬殺襄王朱翊銘。


  並打開襄王府的府庫,將一些糧食分發城中的饑民。


  從而掀起了《分田策》的高潮,因為襄王朱翊銘在襄陽及其他各府的田產多達一萬多頃,也就是上百萬畝。


  在加上從襄陽城中其他士紳富商的財產,張獻忠可謂是賺了一個盆滿缽滿。


  光是各類的金銀也有上百萬兩,糧食也抄得了70餘萬石,足夠義軍熬過這個冬天了。


  不少官軍在分得了襄王的田契后,直接搖身一變成為了義軍。


  更是有不少人直接讓張獻忠稱帝。


  張獻忠則謙虛的說道:「自己目前手中只有襄陽、德安兩府之地,你們見過只有兩府之地的天子嗎?」


  眾人也聽明白了,八大王不是不想稱帝,是嫌地盤太小了。


  要地盤還不容易打就是了。


  十二月十八日,張獻忠的大將趙無雙攻克了襄陽西面的鄖陽府。


  而此前被陳奇瑜打的落荒而逃的「曹操」羅汝才也從漢中率領千餘部眾來投。


  見到老兄弟來了后,張獻忠自然是十分高興的。


  羅汝才聽說了張角的這個《分田策》,感嘆道:「這可真是一件利器啊,之前義軍兄弟們只當這些田地是帶不走的無用之物。怎麼就沒人想到田地雖然帶不走,田契確是可以帶走的,將來我們義軍打回去,這些田契不就可以作數了!」


  說完之後,他便跪在地上說道:「末將羅汝才懇請陛下賜田!」


  不得不說,這羅汝才不愧有「曹操」之名,這個馬匹拍的張獻忠那叫一個舒服。


  於是張獻忠便賜了羅汝才極其將士襄陽城外的良田萬畝。


  張獻忠自然不可能做虧本買賣,他這一萬畝田是賜給羅汝才同他麾下將士的。


  這些田換千餘精銳的效忠不虧。


  崇禎四年元月一日,張獻忠在湖廣襄陽稱帝,國號大西,年號大順。


  封張角為左丞相,羅汝才為宜陽侯鎮守襄陽南面的宜陽。


  至於他的四個義子分別被封為鎮東侯、鎮南侯、鎮西侯、鎮北侯。


  其他各路大小頭領也皆有封賞,並免去三府百姓大順元年的賦稅。


  襄陽等三府百姓,得了大西的田契,又免了賦稅,自然是心悅誠服,甚至還有不少周邊的百姓跑到了張獻忠的地盤上。


  而大西皇帝張獻忠麾下的精銳已經多達25萬之眾!

  張獻忠在湖廣搞的風聲水起,李自成在河南自然也沒有閑著。


  他同張獻忠分開后,便一路殺向了信陽州。


  此時河南各州府的兵馬大多抽調去了山東,信陽只有不到兩千守軍,面對李自成的三萬義軍,自然是無可奈何。


  義軍僅僅一天時間就攻克了信陽城。


  既然張獻忠那邊已經有張角獻了《分田策》,種光道自然也不甘落後。


  雖然都是李獻忠想出來的主意,不過為了避免引起懷疑,種光道把名字改了下叫做《鈞田策》,其核心內容還是一樣的。


  就是發田契,開空頭支票,給義軍發原始股,等李自成當上了皇帝就兌現。


  很快信陽的士紳也開始倒霉了,李自成這裡也搞起了分田。


  義軍的《鈞田策》很快就傳遍了河南大地。


  河南原本就被義軍掃蕩過,闖王的名號還是很好使的。


  很快李自成就控制了大半個汝寧府。


  當李自成率軍從信陽北上汝寧府城之時,突然路邊有一會書生打扮的人。


  只聽他高聲唱到:「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眾人聽聞后皆嘖嘖稱奇。


  尤其是那句「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非常適合作為義軍的口號。


  畢竟老百姓沒啥文化,「鈞田免糧」之類的不如這種大白話朗朗上口。


  很快李自成就把那書喊了過來。


  那書生說道:「小生李岩河南開封府杞縣人,天啟丁卯年舉人。」


  「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不過由於結交魏忠賢,已於崇禎元年被削職為民了!』


  「小生本次前來,是來投奔闖王的!」


  李自成目前手下的大將有劉宗敏、李過、高傑等人,不過還沒有啥文人投靠,只有一些秀才作為文書。


  軍師種光道雖然足智多謀,卻是地地道道的陝北農民。


  當然人家祖上是大宋的將門種家,精通兵法也還說的過去。


  闖王李自成說道:「李岩兄弟既然是士紳子弟,又是舉人想必家中資產頗豐?」


  李岩說道:「我李家是杞縣當地屬數得上的豪門,在義軍的政策下,乃是必殺之列!」


  「李某也不隱瞞,我之所以投靠闖王乃是因為《鈞田策》,不知道這是出自哪位高人的手筆?」


  種光道心裡苦笑一聲,這自然是出自遼國公這位高人之手,不過目前他也只有無恥的冒領了。


  於是李自成將種光道介紹給了李岩。


  李岩施了一禮說道:「小生雖然出自官宦之家,但我也自幼習武,君子六藝皆通,常以家財接濟鄉里,結交江湖上的朋友。我本人其實是主張鈞田的,我願意說服家父以家產資助闖王成就一番大業。」


  李岩性格豪爽,很對李自成等人的脾氣。


  在李岩的建議下,義軍改變了此前對士紳一律皆殺的政策,若是願意投效義軍並捐出大量家產的士紳,他們也可以接納。


  李自成的義軍在《鈞田策》的刺激下,也如同滾雪球一般的壯大起來。


  僅僅3個月的時間已經佔領了汝寧、南陽、汝州這二府一州,並攻入了河南府。


  由於朝廷的橫徵暴斂,百姓早就過不下去了,於是紛紛跟著闖王造反。


  李自成手下的義軍也發展到了三十萬人的規模。


  此時傳來了張獻忠在襄陽稱帝的消息。


  而且張獻忠有意讓李自成同他一起稱帝。


  於是李自成詢問眾人的意見。


  劉宗敏、李過這些武將自然是主張李自成稱帝,他張獻忠都稱帝了,李自成自然也應當稱帝。


  不過李岩同種光道卻提出了反對。


  種光道反對是因為目前義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沒有根基之地。


  張獻忠好歹還有一個襄陽可以作為自己的根基,但目前義軍的汝寧同南陽都不合適。


  至少也要攻下了洛陽或者西安,再考慮稱帝。


  李岩反對則是更實際,他問道:「朝廷是先征討大西帝張獻忠還是闖王李自成?」


  「如果闖王也稱帝,那麼我們的地盤在張獻忠的北面,朝廷自然是集中兵力先剿滅我們,然後才能南下消滅張獻忠。闖王雖然稱帝了,其實是被張獻忠當成了擋箭牌。」


  於是李自成決定先不稱帝,繼續使用闖王的名號。


  而且集中兵力北上,佔領河南府,攻取洛陽、西安!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感謝書友「20170930214313029」、「愛看小說的暖通技術員」、「150814012415712」、「普魯士容克1」、的月票支持以及書友「日龍不帶包」的打賞支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