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帝國敗家子> 第一千零八十章 六國聯盟!

第一千零八十章 六國聯盟!

  縱觀整個趙國曆史,也根本沒有像王康這樣的個人或家族出現。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之所以會這樣,還是因為他本身的勢力太大,已經失去控製,所以趙皇也隻能妥協了。


  幸好王康並不像淩天策那樣,他的勢力雖大,卻並不專斷弄權,結黨營私……不然對趙國可是災難。


  局勢風雲變幻。


  兩年前,淩天策還如日中天,人們都以為,淩家會重現曾經之光輝,但在王康回來之後,就迅速的頹敗,成為過去……


  也讓人們明白。


  王康還是王康,不要有任何的僥幸心理。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半個月。


  一切事情都已經平息,至少表麵看起來是這樣。


  上京城這座趙國的都城,每日都有著太多的事情,太多的熱聞。


  任何的事件,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不會有什麽保留,它又重回昨日的繁華……


  後續當然還有些影響的,有不少年長的老儒走出家門,提出了抗議。


  抗議的是王康。


  借著勢大而對朝廷施壓,目無皇權上位,逼死定國公,至使百年定國公府蒙塵……


  君不君,臣不臣。


  他們說的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實話,很多人都清楚,但誰又會認同呢?誰又會理他們呢?


  更何況,這些已經不重要了。


  就在今天,一封緊急戰報,從邊境送來……


  齊楚已經開戰,前期大規模的戰事還未進行,雙方都在調兵投入階段。


  為了攻楚的戰爭。


  齊國籌備數年之久,邀趙國,燕國,吳國,衛國,巴國組成六國聯盟,同時攻楚。


  除去齊國這個超級大國外,其他國家都是中小型國家,如趙國,燕國,吳國。


  還有衛國,巴國這兩個小國家。


  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與楚國接壤,都在楚國的周邊。


  六國基本上把楚國包圍。


  這也能看出齊國的戰略目的,四麵八方同時進攻。


  楚國是大陸上麵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他們能隨隨便便組建起百萬大軍!

  所以要攻楚,就要用這種方式!


  你是兵多地廣,能承受兩線作戰,能承受三線作戰,可能承受多線作戰嗎?


  齊國費心費力組成六國聯盟,就是認準了一個道理,螞蟻多了,能咬死大象。


  這些聯盟國,各負責一路發起攻擊,一路進軍,最終勝利會師,齊攻楚國都城,一舉拿下,成就齊國大陸霸主之位!


  這就是主要內容。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涉及整個大陸的戰爭,能夠直接改變大陸格局,除去越國,北方草原等地,基本全部參與。


  本來齊國是要把越國拉來的。


  但越國地處西北方,跟楚國完全是兩個方向,中間還夾著個趙國,出兵的話距離太遠,所以越國並不在聯盟國之內。


  當然聯盟攻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對於這些不上不下的國家,其實是有一定的風險,大陸爭霸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他們能夠參與。


  既然是以齊國為首,那肯定也有利益條件。


  也不愧是大陸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國家,齊國展現了他的誠意。


  凡事聯盟國家,在對楚攻發動戰爭期間,齊國為其提供出兵所需的糧草並負擔軍費支出!


  正所謂,軍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本質來說,其實就是打錢。


  尤其這種大規模的戰爭,打個十幾二十年的都太正常了。


  漫長的戰爭,對國力的消耗極大,普通國家根本就抗不住。


  有這一點,就能免除很多的後顧之憂。


  這一次齊國的決心是要將楚國消滅,最不濟也要打垮。


  所以除此之外。


  齊國還許諾了其他的條件,比如說打敗楚國之後,可以給聯盟國一些地盤,當然大頭還是在齊國那裏。


  但這條件已經很優厚了。


  楚國仗著實力雄厚,周邊各國誰沒有受到侵占欺負。


  這可是一個報仇的好機會。


  比如說楚國就曾占據了趙國的一個東臨行省。


  這就是一個收回的好時機。


  趙皇當然會答應了。


  所以邊境已經開始用兵,隻是因為現今趙國的事情,而轉移了注意力,現在又轉回了風向。


  在邊境上,有一支駐軍,兵力有十五萬,是一個完整的主戰兵團。


  這支軍隊,在老趙皇時期就在那裏駐紮,每年各地駐軍都會換防,而那裏並沒有動過。


  哪怕是幾年前,趙國內憂外患,那支軍隊,依舊沒有動。


  如今的先鋒軍,也是這支軍隊。


  但據送回來的戰報,前期的用兵並不順利,兵力還不夠,送回戰報的同時,也是來要糧要兵的。


  若不及時。


  很有可能會麵臨楚國的反撲,既然已經打了,就沒有停下的餘地,隻能打到底。


  現今國內居於平穩,也將全力應對此事。


  戰報送回。


  趙皇也迅速召來群臣商議,準備開始調兵。


  早前為了戰爭,趙皇就接連征兵,組建了一個十萬人的組戰兵團,而且都裝備有新式武器。


  這些年,趙皇跟富陽伯爵府可一直都有著交易。


  朝廷買下富陽伯爵府的鋼材,然後由工部冶造局,兵部兵器署進行打造武器。


  戰爭到來。


  整個朝廷又開始動了起來,可以說完美轉化了先前的那場風波,也轉移了民眾的注意力。


  國家機器,開始運轉,朝廷也恢複了秩序。


  人們注意到。


  之前在淩天策把持朝政時期,有很多官員被遣回了家裏,像參知政事張敖,禮部尚書宴立群等人,又重新入職。


  整個重心都放在了這場戰爭中,畢竟已經是聯盟國,而且也關係著能否收回東臨行省。


  又沒幾天,趙皇下令調之前新成立的十萬大軍,調往前線,同時後續的調兵還在繼續。


  除去必要的地方守備軍,其餘都將陸續調動。


  人們注意到湖州水師,竟然在名單之列。


  成立的湖州水師,卻要去陸地作戰,說起來這湖州水師,可真是夠悲催的。


  但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因為他們當初站了定國公的立場。


  身為地方軍隊,怎麽能夠參與政治,也把李家拖下水。


  上京城都在議論著此事,也在這時,齊國八皇子高殷來到了京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