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六十六章 年前總動員(十一)

第六十六章 年前總動員(十一)

  午飯後,太陽正當時,李之重從糧房挖了多半碗白面,準備熬漿糊。

  現在的他有點當家做主的意思,啥事都不用大人安排,全是自覺自愿,很有眼色。

  母親還在趕最後幾件臨時加的小孩服裝。

  「白面多了。」她看了一眼李之重說。

  「還行吧。」李之重小心的說。

  母親這幾天忙得夠嗆,火氣有點大。

  「不夠了再熬,一次能做這麼多,連明年的也夠了。」她不容置疑的說。

  「好吧。」李之重答應著。

  這個年代就是這樣,寧可多費工,一點也不浪費,有的小孩甚至會偷吃漿糊。

  李之重倒了半碗白面到小鍋里,碗里還是剩了一些面,雖不多,關鍵是個態度。

  加了多半瓢涼水攪拌開,然後放在爐子上慢火熬煮。

  貼對聯的漿糊要比糊窗戶的要稀一些,更好的和牆粘結。

  水開后,用筷子不停地攪拌,就怕糊鍋,幾分鐘后,漿糊拉絲不斷就熬好了。

  用碗盛上,跟在大哥後面開始貼對聯。

  「二拴,你知道為啥正面的對聯好帖?」大哥李子恆有些顯擺的問。

  「正面木頭表面光滑,可以和對聯嚴絲合縫的粘在一起啊。」李之重說。

  「還有呢?」李子恆又問。

  「不知道了。」李之重故作不知地說。

  後世貼了多半輩子對聯,要是連這個都想不明白腦子就有問題了。

  「你也有不知道的?」大哥調侃道。

  「人又不是聖人,哪有什麼都知道的,達者為先嗎,你說說。」李之重說。

  「正面向陽溫度高,不會把漿糊速凍了。」李子恆解釋道。

  這個年代冬天還是像個冬天的,是真的冷,按照李之重估計最少也得零下二十六七度。

  陽面的對聯都會因為漿糊凍了粘不住,要多刷幾次才行。

  陰面的對聯不能用漿糊,要不一刷漿糊就是一道白印,直接凍了,對聯是釘上的。

  選用高粱秸稈最上端那節,一破為二,切成與對聯等寬的小條,用小釘釘上的。

  「奧,明白了。」李之重說。

  弟兄倆一邊聊一邊貼,六間房,四個門五個樑柱都要貼。

  父親李德財在羊圈裡忙乎著,過年嗎,給牲口也得打掃一下家,新年新氣象。

  羊圈地面凍得硬邦邦的,得用板撅。

  相比起來豬圈,羊圈還是屬於好清理的,不像豬,整天在一個地方吃喝拉撒睡。

  即使這樣,父親也是滿頭冒汗。

  李小拴和李小鳳兩人在院子里竄來竄去,大呼小叫的滾著一個鐵環。

  正房的對聯很快貼完了,麻煩的是大門對聯,大門口還要吊大普惠,關鍵是沒有大門。

  「爹,大門對聯今年該怎麼貼?」李之重走到羊圈前問道。

  「讓你哥從糧房扛兩塊木板出來。」李德財住了手中的工作說。

  木板有兩米多高,是楊木板,父子三人把木板栽在了大門兩側。

  吊大普惠倒是簡單,紅繩一掛就行。

  對聯貼了半天也不沾,因為木板是剛從糧房搬出來的,入手冰人,只好也用高粱秸稈釘了。

  下午家裡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糊燈籠。

  燈籠是一對兒宮燈,還是解放前的產物。

  六十年代李德章成家后,弟兄倆分家得來的。

  在家裡屬於奢侈品的,每年正月十七取下來,掛在糧房高處蒙布保存。

  宮燈是用細鐵絲編製而成,高四十公分,桶狀圓形,孔眼約一公分,呈六邊形網狀結構。

  糊燈籠的難點是紅色皺紋紙要從裡面糊。

  再有就是細鐵絲粘和面太小,需要一點兒一點兒的粘和,極費工夫。

  以前每年都是父親和大哥的工作,即便是兩個人來做也得小半天。

  燈籠已經在外面請掃乾淨拿了回來,柱芯和外面的鐵網已經分開,放在火爐邊上。

  「爹,燈籠為啥要從裡面糊?」李之重問。

  「不知道,老人們流傳下來的。」父親說。

  「可能是為了彰顯工藝吧,要不從外麵糊上了,裡面結構在白天就看不見了。」李子恆想了想說。

  「也有這種可能,不過也可能是古代匠人留下的吃口,人人都能做的他們不是沒用了嗎。」父親李德財說。

  「還真有這種可能,我在書上看到,以往年前,就有專門的糊燈籠匠人出入府宅,修理和糊燈籠。」李子恆說。

  「奧,明白了。」李之重擺出一副受教的樣子說。

  皺紋紙也已裁好,具體尺寸都記得,講究整張且接縫時重疊部分越小越好。

  父親李德財小心的把皺紋紙捲成桶狀,慢慢伸入燈籠內部,一點兒一點兒的張開,虛貼在鐵絲網內壁。

  李子恆用自製的毛筆狀小刷子沾點兒漿糊,一根一根仔細塗抹細鐵絲內壁。

  塗抹漿糊講究不能多,還要不能漏出外面,擔心惹來鳥雀啄食,那樣過不了正月就廢了。

  他塗一格父親李德財跟在後面壓一格,儀式感十足。

  這兩個燈籠後世把李之重可是為難了幾年,不過李之重也想了一個辦法。

  就是用對聯紙絞了四個福字,貼在燈籠外面,加大了和裡面皺紋紙的接觸面積,省了不少事。

  燈籠里的照明採用的是煤油燈,是用墨水瓶改制的。

  一墨水瓶煤油點不了一晚上,中間需要添油。

  這是個麻煩工作,戶外在保持燈不滅的前提下添油,搞不好把燈籠都燒了。

  晚上,母親終於忙完了一年的裁縫工作。

  燒了一大鍋水,按著兩小的洗澡,洗的兩人哇哇大叫。

  李之重自從穿回來以後,很注重個人衛生,所以今天沒他什麼事。

  等兩小的洗完了,大人們也要清洗一番,一年就一個年,該講究講究了。

  洗完了人還要把換洗下來的衣服也要洗了。

  二十九就沒時間了,而且講究不能把臟衣服留在年後,年後初五以前不能洗衣服。

  這個年代洗衣服不叫洗衣服,叫「洗黑水」,可想髒的程度。

  李子恆端了一盆水,讓奶奶也搽洗了一下,泡了一個腳。

  奶奶現在在李之重的勸說下,時不時也泡個腳,洗洗裹腳布,以前那個味道可是真的不好。

  忙碌一天,李之重和大哥終於能上炕睡覺了。

  大哥還有睡前看會兒書的習慣,李之重帶著對年的期待,美美的睡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