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得來還是有點費工夫
第4章 得來還是有點費工夫
坦白講,李建昆之前都沒敢朝這方面想。
《數理化自學叢書》出版於1960年,凝聚了諸多學者、教師的智慧和心血,包括《代數》、《物理》、《化學》、《幾何》等,共計十七冊。
最早就是由盛海的某個出版社發行。
後面由於不可抗力的因素,停板了。
據說連印刷用的鉛板模型,都沒留住。
今年恢復高考的信息初步披露,立馬有敏銳的出版人,意識到這套叢書,對於亟需複習資料的備考生的重要性。
遂克服種種困難,火急火燎搶著時間,給它陸續搗鼓出來。
這才是一套專業知識理論叢書,跟日後高考教材,相差不大。
放在這個年代來說,就是絕無僅有的複習寶典。
備考生得此物,猶如神助!
據傳,當它擺上新華書店的貨架時,盛海那邊立馬出現了全家出動,連夜排隊的壯觀景象。
這還是本地人。
外地人想買到,更是難上加難。
王山河大抵明白這書值得買,看向徐慶有,問:「有點貴是多貴?你說個價吧。」
這口氣……徐慶有聽得頗為不爽。
事實上,他最討厭的就是這傢伙。
作為一個鄉下人,一點鄉下人的思想覺悟也沒有。
自行車每年一換,也不帶米帶菜到學校,跟他們商品糧戶口的學生一樣用票,穿筆挺中山裝。
真不知道標新立異個啥。
有錢也值得驕傲嗎?
也就他們江浙一帶天高皇帝遠,政策相對開放,要擱別的地方,他爸老早被割了。
心裡這樣想著,徐慶有本來也不清楚具體什麼行情,得問過盛海的阿姨才知道,但他突然不想這麼干。
他覺得找回場子的機會到了——
他看出李建昆每個毛孔都在說「想要」。
還有王山河,丫不是有錢嗎?
好啊,沒人割不是?
我來!
毫無心理負擔,甚至有種義不容辭的使命感。
徐慶有一團和氣,道:「價錢不是我定的,那邊說,要200塊……」
「多少?!」王山河驚呼。
這啥書啊,金子做的紙吧,怎麼可能這麼貴!
兩百塊是什麼概念?
這年頭,一輛嶄新大鳳凰,半鏈套的,才一百五十三塊。
農村結個婚,彩禮加上擺大席,足夠鬧騰好幾天。
當下城鎮職工的工資,平均是三十塊左右,等於干一天一塊錢。
農民辛勤勞作一整天的工分收入,還折算不到兩角錢。
也就是說,兩百塊,一個城鎮職工不吃不喝,需要7個月才能攢下。
一個農民單憑掙工分,則需要……3年半!
鍾靈頸脖蠕動,艱難咽了口唾沫。
徐慶有一臉無辜相,「是有點貴哈,我也覺得,主要奇貨可居,外加二道販子又在炒。
「對啦,它不是一本書哦,一整套!」
哪又怎樣!
王山河臉漲得通紅,懷疑這廝在故意訛人,想同他理論一番時,身側傳來聲音。
「行吧,我們買。」
王山河猛扭頭,不可思議望著李建昆,這就……答應了?
李建昆暫時沒解釋,平靜看著徐慶有,道:「班長,那你儘快把書搞過來,到時吱個聲,我們好帶錢。」
他刻意用了我們,但並沒想過,要讓小王付這個錢。
徐慶有拍著胸脯,說:「放心,包我身上。」
眼瞅著李建昆側頭望向鍾靈,又立馬補充一句,「我和鍾靈同學只是在一塊複習。」
李建昆沒理他,對鍾靈問:「只是複習?」
「嗯。」
「那我暫時相信你了。」
鍾靈:「……」
李建昆拽著王山河走遠后,這姑娘仍沒回過神兒。
——
回去路上,倆貨沒騎車,邊走邊聊。 「建昆,鍾靈跟伱說了啥,不是要揍那丫嗎,咋突然變卦了?」
「她說,喜歡的還是我。」
「你信?」
「王山河同志,你這是在質疑哥們的魅力嗎?」
「……好好,不說這。那書呢,200塊啊,那小子肯定在訛咱,就這麼被他訛了?」
李建昆解釋道:
「徐慶有這種人哪,根正苗紅,打死不會改口的,不然豈不證明他真在訛人?家裡知道能抽死他!
「這筆錢雖然不少吧,但山河啊,你想過嗎,對比咱們一輩子的前途呢?
「這應該是能搞到複習資料的唯一機會。」
王山河被說服了。
沉默一會後,提議下午回趟家。
徐慶有有句話沒說錯,學校確實亂鬨哄的。
每天都有不少外來的工人和知青進校蹭課,攔是不能攔的,還得對他們和學生一視同仁,美其名曰有教無類,實則是學校慫了。
這就導致校園管理完全亂套。
學校現在也不強迫學生留校,你要是有更好的複習環境,大可以拍拍屁股走人,還能減輕學校壓力。
李建昆欣然同意,事實上他早就迫不及待回家,看看記憶中的小破屋,以及華髮未生的母親。
還有他。
另外,李建昆也是為搞錢做打算。
眼下在城關搞錢,都不靠譜,或者說都有風險——
在這個節骨眼上,可不能蹚雷,否則往後又是做不完的高考夢。
投機倒把這方面,城鎮管理比農村更嚴格。
比如說,有些城鎮居民趁著走親戚,或打著回鄉探親的幌子,從下鄉帶回一些花生雞蛋啥的,量都不大,裝在隨身小袋裡,以為能神不知鬼不覺。
但通常都是白忙活一場。
鄉下進城的要道上,總有設卡,工商可不是吃素的。
相反在農村,細捋一下,至少他還能想到三條正經的搞錢渠道。
一種,是農村集市的自由買賣。
此時鄉下農村,常有趕集和廟會,農民自產自銷一些統購統銷之外的物資,是被允許的。
問題是,家裡的自留地就那麼一小塊,要不是緊衣縮食需要換點活錢,連糊口都不夠。
又哪有富餘的產出可賣?
第二種是包私活。
有句話叫「七山二水一分田」,說的就是他們這一帶的地理環境。
由此可見,糧田在當地是多麼稀缺的資源,根本不夠滿足老百姓的口糧,遠遠不夠。
那總不能餓死吧?
所以本地的公社……反正他們石頭磯公社,是允許農民包攬一點建築、養殖和縫紉等私活的。
大隊批准,掙回了錢買工分,通常5角錢十個工分。
以此謀生。
不是李建昆吹泡泡,他可是個老手藝人,原本這事完全做得。
問題是,他不是農民。
雖然是農業戶口不假,但他目前的檔案身份,是望海中學的一名高中生。
你猜,公社准不准他包私活?
第三種是搞社隊企業。
江浙一帶不少地方的農村,這個年代社隊企業仍然堅挺。
說死皮賴臉也行,不講錢德也罷。
田地太少,養不活人哪。
幹得最紅火的,大概要數隔壁×N的老魯同志。
這也是後來江浙的鄉鎮企業,領先全國崛起的基礎。
但這事只能想想,它不是一個能短期實現的目標,不符合李建昆即刻來錢的訴求。
哎,高低有點鬱悶啊!
你說要再晚個幾年,倒啥不能發?
李建昆擺擺腦子,目光一凜,但他還就不信了!
帶著領先時代四十年的記憶,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了半輩子,會被區區幾百塊給撂倒。
不就是來正經的嗎?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