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小王的嗜好,一本萬利的買賣
第111章 小王的嗜好,一本萬利的買賣
這年頭的天安門廣場,跟後世區別還挺大。
廣場四周沒有欄杆,也沒有進出的地下通道,一馬平川。
老百姓只能通過周邊道路的斑馬線進入廣場,禮拜天,人流不少,再有好天氣加成,眼前成片成片的藍螞蟻。
小孩脖子上的紅領巾,大抵就是人們身上最艷麗的色彩。
「老高老高,看!這玩意好啊,整輛回去給孩子們玩!」
有位大爺,正在廣場上放孫子,小孩騎輛兒童三輪車,引來不少熊孩子的圍觀和艷羨。
在70年代,兒童三輪車還是個稀罕玩意。
後來80后出生的孩子,多半都有一張兒時騎三輪車的照片。
高進喜還真湊近觀望好一陣,約莫有些想法,去年畫照片攢了點錢。
「走,走,先拍張照片去!」
來到天安門廣場,怎麼能不合影留念呢?
後世的孩子們,總能在爺爺奶奶的泛黃相薄里,找到一張「19XX年X月,天安門廣場留影照」。
在這裡做拍照買賣,歷史悠久,60年代,當時廣場上還沒人擺攤,在北側,靠近長安街那旮旯,自東往西有一排大傘,每把傘下都是一個照相處。
鏡頭對準城樓,專為旅客提供拍照服務。
生意火爆,以至於形成所謂的速成照相。
眼前這個年輕師傅,也學會這套,速度嘎嘎快,但李建昆他們這波生意,人卻不接。
「錢賺夠了是吧?」
強哥翻個大白眼。
「師傅,你這樣做買賣不行啊。」
小王試圖跟他曉之以理。
「哎都說了,不是不給你們照,你們五個人太多了,拍不清,分成兩撥嘛,要不湊成一團,高個站後面。」
師傅的建議,他們又不能接受。
一起出來玩,滿想留個合影。又是挺有意義的照片,誰樂意只露個腦殼?
這師傅為啥有生意不做,只有李老師知道緣故。
這種速成照相模式,有兩個東西需要固定,一是相機,二是拍照點。
喏,沒看到前面磚地上,用粉筆淺淺地畫了個圈么。
人如果不全站在圈裡,相機會失焦,拍出來糊的。
這年頭的相機,常見的可並非便捷式,那玩意金貴,挎在胸前,神氣得不行。
形象一點的比喻,就跟掛個14寸黑白電視在胸口似的,回頭率百分之百。
二者價格相當。
而是眼前這種,一隻三腳架,撐起一個大盒子,上面覆蓋厚絨布,形成小暗室。
照相館標配。
相機結構複雜,一般人玩不轉,師傅在這裡擺攤,會事先調好焦距、光圈和速度,最後只視天氣和亮度的變化,略作微調。
這樣才能保證最高效率,實現流水線作業。
相機但凡一挪動,就要重新花時間調設。
李建昆走上前,準備嘮兩句,小王興緻正高,怎能掃興?
沒錯,就是寵著。
「師傅,伱拍張照片多少錢?」
「1快。」
「你挪挪機子,幫我們拍一張,我告訴你一個,一張賣到1塊5的法子。」
「我說同志,別添亂行嗎?這話說的,大家都這價,我一漲,誰還找我拍啊?」
廣場上干這營生的,有四五個,五毛錢的差價,完全值得這年頭的老百姓排隊等。
李建昆抬手,指向圍觀兒童車的那撥人,道:
「你弄輛兒童車來,輔助拍照,那些頭回帶孩子過來玩的人,還能有跑?你不僅拍照,還提供道具,多收5毛有何不可?」
豁!
師傅眼神大亮,這點子可太棒了!
不用細想,一捋就知道能成。
還帶給他極大啟發,腦門上彷彿開了扇窗。
「怎麼說?」
「兄弟牛啊!得,我謝謝您嘞,這就給您安排。」
三劍客和小王皆笑歪嘴,還得是建昆哪。
老高感慨道:「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李建昆摸摸鼻尖,別硬扯啊,學校可不教這個。
「來,三,二,一。」
「砰!」
沒錯,是砰,而不是咔嚓。
時間就此定格,五張洋溢著青春的笑臉,被記錄進鏡頭。
1979年,2月25日,留影於天安門廣場。 旁邊有個小方桌,另一青年搭配幹活,收錢和記錄地址,等照片洗出來,會郵寄過去。
沒人懷疑他們的誠信。
這年頭,人與人之間,仍保持著互信與純真。
天安門逛完,五人商量著下一站。
「王府井新華書店!」
老高和小吳異口同聲道。
彷彿那是個夢寐以求之地。
倒也沒錯,這家與共和國同歲的書店,當下乃是全國之最,70年重新升級,圖書大樓總面積達到6300平方米。
這年頭的人愛書,有種說法是:到京城,不逛王府井書店,等於白來。
強哥和小王都沒啥意見。
李建昆撓撓頭,禮拜天,逛這地方,你們是認真的嗎?
行吧,瞅著老高和小吳不去一趟,不能甘心,到王府井溜達一圈也成,那地界熱鬧。
反正不遠,五人一路晃蕩過去。
王府井大街這個名字,一度曾在路牌上消失二十幾年,1965年改為人民街,去年才剛複名。
自元代起,這裡便是京城最繁華的街道之一,1935年,修建了全京城第一條柏油馬路。
這年頭,素有金街之名。
所謂金街有書香,文化潤京華。
說的便是小吳和老高的目的地。
嗯,跟李建昆沒關係。
「天哪,這……」
「好多人啊!」
還沒走近,小吳和老高大眼瞪小眼。
只見新華書店門前,烏泱泱一片人頭,遠觀下,好似一隻藍色章魚,後面還分出幾條觸鬚,沿著街道一路蔓延。
看不到頭。
比李建昆曾在海淀小鎮見過的場面,不知誇張多少倍。
「行啦行啦,下回再說嘛,今兒禮拜天。」
強哥安慰道:「這麼多鋪子呢,咱逛逛別的。」
也只能這樣。
五人沿街而行,左顧右盼,小王被一家信託商店吸引注意力。
也叫寄賣商店,代人出售舊貨,日後閑魚的線下模式,不同的是,裡頭真有好貨。
小王隔著櫥窗,瞄中一把太師椅,進店后,直衝過去。
「小同志好眼光,檀木的,老物件。」
服務員是位中年大叔,笑呵呵湊上來。
「怎麼賣?」
「也不貴,八十塊。」
尼瑪,還也不貴,三劍客嚇一大跳,一把老掉牙的椅子,敢賣八十大洋。
有這錢,買把沙發椅坐,它難道不舒坦嗎?
小王都想掏錢,但又一尋思,自個還沒個窩呢,借住在別人家。
李建昆特詫異,問:「你還喜歡老傢具?」
「咋了,不行啊,老物件我都喜歡,喏。」
小王扯起脖子上的一根紅繩,吊個墜子,正是李建昆送給他的老玉生肖豬。
貼身佩戴。
李建昆眼神明亮,兄dei,你咋不早說啊,那這京城,不就妥妥來對了嘛!
撿古董這事,可始終在他腦子裡縈繞,不撿屬實可惜,但有三個問題:
一來他不懂行,二來算不上真愛粉,三來抽不出時間。
如果小王有這嗜好,盒盒盒!
一個計劃,瞬間在李建昆腦子裡成型:
他麻利搞錢,提供錢,讓小王收古董,萬一哪天栽了,小王隨時反哺……乖乖!
神也干不死他們這對資本巨鱷和大收藏家的組合啊!
但有一點制約:小王也不懂。
古董這行道,往後水會越來越深,真要入行,必須練就火眼金睛。
學個自習,淘些書看,未必見效,還需要漫長時間。
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尋一古玩行當的真大佬,讓小王可勁薅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