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幻世道主> 第33章 禮拜大德(求追讀,求推薦票)

第33章 禮拜大德(求追讀,求推薦票)

  第33章 禮拜大德(求追讀,求推薦票)

  梅水瓶道:「天元神廟看似是平滑的四面錐形,但其實卻暗中分為九層,每一層都有隱藏門戶。供奉六位大德的道德殿,是在最頂端的第九層。」


  「我等直奔頂層而去即可。」


  說話的同時,他一直面帶微笑,像個天真的孩子。


  徐振雲猶豫道:「是自眼前階梯拾級而上,每一步腳踏實地,直到登上最高處?」


  梅水瓶探出脖子,兩眼瞪圓道:「居士是有什麼特殊的癖好嗎?是喜好自虐?還是酷愛鍛煉身體?」


  說話同時,他輕輕一招手,一隻黑色巨鳥破空浮現,懸停在距離地面三尺的高度,撲動雙翅。


  巨鳥形貌酷似大雕,渾身類似生鐵的銀黑色,雙翅展開後接近三丈。


  徐振雲定睛一看,立刻發現這巨鳥雖然栩栩如生,但其實並無一絲生機,竟是人工製作的傀儡。


  不過也並非「鐵鳥」,而是一隻木鳥。


  梅水瓶輕輕縱到木鳥背上,一臉關切的詢問道:「居士若酷愛攀爬的話,我先行一步,在上面等你?」


  徐振雲連忙道:「別介!」


  微屈膝一躍,立刻也跳到了木鳥背上。


  梅水瓶目光在徐振雲身上一掃而過,掩嘴輕笑,眼角浮現出狡黠。


  然後劍指捏決,木鳥載著二人直上而去!


  徐振雲一愣,立刻省悟:被這濃眉大眼的傢伙擺了一道。


  這小禿驢分明是個姦猾之徒。


  初入天元神廟者,心態往往鄭重虔誠。步行登天梯,非常符合直覺;只怕十有八九的新來者都是這樣的想法。


  這傢伙肯定見多了,剛才故意逗弄自己。


  不過半刻鐘,木鳥飛到了「金字塔」的塔頂,梅水瓶和徐振雲一躍而下。


  在下面看不大清晰,到了近處卻一目了然。「塔頂」並非四四方方,而是一個長方形,兩邊窄而進深長。依稀看到,似乎是一串縱列建築,前後相連。


  眼前建築,牆體以青磚鋪就。磚面看著沉斂古舊,質樸肅穆;但捕捉細節,每一塊青磚,都光滑純粹,看不到一絲裂紋。


  正門是最純粹的黑色,上面並無把手、門釘,徐振雲甚至分辨不出這到底是精鐵鑄成,還是其他特殊材料。


  門楣上方鑲嵌著一個匾額,但是上面空空如也,不著一字。


  至於建築規模也不甚起眼,只有普通民居大小,遠遠無法和大晉「弘法殿」相比。很難想象,這就是「天元神廟」的最高點、祭拜天地間至高無上的六位大德的所在。


  隨著梅水瓶口中念誦,門戶突然緩緩打開。


  然後他輕盈轉身,伸出左手,做了一個「請進」的姿勢。


  徐振雲踏步進入。


  一旦進入其中,徐振雲心中升起一絲微妙漣漪。


  剛剛徐振雲自外觀望,只覺得裡面極為幽深,大約較黃昏時分還要更黯淡一些;但是進入之後,卻覺得裡面異常明亮。


  除此之外,在外面觀看時,青色牆壁、純黑正門,雖是肅穆古舊,但卻纖塵不染,整潔到幾乎不真實,彷彿新雨洗過。


  可這殿宇內部,卻隱約能夠見到塵糜浮動,灰濛濛的一片。


  但看這地下,黃蠟的地面又見不到一點積灰,好像所有的塵土都飄浮在空中。


  新與舊,古與今,垢與凈,在這不大的殿宇中泯滅。


  至於殿內的陳設,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僅有一座一丈多高的人物雕像。


  徐振雲打量這雕像。


  雕像是個四五十歲年紀的中年人,雖然戴著一頂斗笠,但是能夠看到他斗笠之下圓滑乾淨,沒有一絲頭髮。


  中年人微微駝背,身上穿一件土黃色麻衣,脖頸間掛著一串棕色項鏈,共一十八珠,每一珠都足足有拳頭大小。


  整體形象……像是一位高僧!?


  徐振雲只覺得這雕像十分「親切」,並沒有前世廟宇、教堂給人的「莊嚴肅穆」的感染力,反而令徐振雲感到輕鬆,好像心境和思緒比往常更加活躍了。


  梅水瓶和徐振雲一同瞻仰,此時說道:「這便是天地間第一位大德,元摩先生。」


  徐振雲猛地回過神來,遲疑問道:「需要跪拜?」


  作為穿越者,徐振雲雖然崇尚獨立自由,但是還沒有到時刻叫囂著「我命由我不由天」之類中二病晚期程度,對於跪拜仙神也談不上十分抗拒。


  他生下來不久就被老媽按農村的習俗過繼給二郎神,小時候磕過頭的菩薩神仙不知道有多少。


  梅水瓶笑著搖頭道:「不必。」


  「其實當今心元本洲,凡夫見修道人,亦或者不同等級的修道人之間,官民之間,漸漸不興跪拜之禮,這是為何?當然是自上而下潛移默化的感染。」


  「但值得一說的是,拜見六位大德,禮節各自不同——你隨我做就可以。」


  「禮拜元摩先生,用的是合十禮。」


  話音一落,梅水瓶神情忽然嚴肅,雙掌合十在胸前,對著塑像一拜。


  徐振雲照例模仿。 似乎當今凡民見修道人、白身見官,都是以「合十禮」為主。


  梅水瓶神情忽然變得平靜,聲音看似低沉,但十分清楚:「元摩先生,世俗顯化之名為跋陀元摩。」


  「自上古至八萬載之前,心元本洲大陸原本處於群魔亂舞、蒼生蒙昧的時代,直至元摩先生自天外降世,點化一脈道傳命名為『力道』,開啟了「遊走四方、隨緣佈道」的時代,號稱混沌之下的第一紀元。一隻缽盂,一雙赤足,踏遍心元本洲千山萬水。」


  「六位大德之中,號稱『苦行第一』。」


  「贊曰:翩然入凡塵,點化大道生。」


  元摩先生的大致事迹,徐振雲早有耳聞;但是這時候聽梅水瓶重新講述一遍,似乎有了莫名的感悟。


  但是要捕捉具體的念頭,又完全無跡可尋。


  還有,當今修道的十大傳承,似乎沒聽說有「力道」這一門類啊?


  是後來失傳了嗎?

  凝立了大約兩三分鐘,梅水瓶笑道:「好了。去往下一殿吧。」


  徐振雲微微一愕,這就拜完了第一位大德?

  還以為接下來會有什麼特殊的講經、洗禮儀式……


  也太隨意了吧?


  徐振雲隨著梅水瓶來到的殿後。


  後門是個兩尺多寬的圓頂小門。透過小門可以看到,後面是彷彿世俗庭院的布置,與下一個建築之間以一個小院連結。


  院中是一條青石小道,左右各自擺放著一隻一人多高的黃鐘與青鼎。


  可是等徐振雲踏出小門,腳步卻沒有踏在青石小道上,眼前一陣幻化,他發現自己已經在第二殿的殿中了。


  好像中間庭院的部分,完全被「跳過」了。


  抬頭一看,這裡的布置和第一殿一模一樣,依舊是僅有一像。


  這尊塑像高大威猛,國字臉,頭髮隨意的披灑開來,身上披著大紅袍,鑲嵌黑邊,別有一種雄渾恣肆的「魔道」之風。


  徐振雲莫名感到這塑像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稍一回憶,立刻想起來——居然是很像仙劍奇俠傳里的拜月教主。


  梅水瓶道:「拜見雨旬先生,當用還拜禮。」


  言畢,梅水瓶右掌豎直放置在胸前,原地轉了一個圈,然後低頭一拜。


  此時,徐振雲知道一切順其自然就好,沒有必要太過拘謹。跟著梅水瓶的動作模仿,倒也興緻盎然。


  禮畢,梅水瓶悠悠道:「雨旬先生,心元本洲化名具雨旬,七萬年前降世。他開闢出玄道一脈,將修行之道發展為靜默修持、神思內游的『靜功』,並且在深山之中,開闢出宗門。」


  「心元本洲,從此誕生了最古老的兩大宗門——一宗修持元摩先生所傳『力道』道傳,號稱『玄武精舍』;一宗修持雨旬先生所傳『玄道』一脈,號稱『太清道宗』。」


  「這兩大宗門的下屬分枝,也如雨後春筍般依次出現。」


  「自此以後,心元本洲進入了第二紀元,號稱宗門紀元。」


  「雨旬先生神意所及,遍布心元本洲中的每一個生命體。智慧之所及,寄託無量眾生之體。汝見即我見,汝知即我知。一界之下,無有隱秘。故而號稱『多聞第一』。」


  「有贊曰:遺世而獨立,妙語說玄宗。」


  徐振雲怔然出神,暗暗體會。


  此時此刻,他心中已經十分清楚,這一趟天元神廟之旅,並不像前世教堂禮拜那樣講究極強的儀式感;但越是如此,微妙真義往往就藏在不經意的細節中。


  似想非想,似記非記。


  而且,對於絕大多數凡夫而言,對於心元本洲的道傳,都是知道一頭一尾——開闢道傳的元摩先生和立下大道玄晶、拯救道統的潮音先生。中間四位大德的事迹,知道的略少一些。


  梅水瓶所言,實為自己所未能盡知者。


  祭拜完成之後,二人來到了第三殿。


  這一殿中的塑像,是個相貌清癯的老者,頭上扎著逍遙巾,髮髻上插著三根上下並排的木釵,穿一件彷彿洗得發白的淡青色長袍,手中捧著一道書卷,神似古代儒生形象,令徐振雲莫名就聯想到諸如孔子、孟子、程子、朱子的許多畫像雕塑。


  第三位大德,至陽先生。


  拜禮也相對簡單,右手食中二指成一個「劍指」之形,然後輕輕點頭即可。


  梅水瓶道:「至陽先生,俗世之名張至陽,於六萬年前降世。他開闢了『法道』一脈,立下教門『新月教』,並且發現了『入世』的妙用,劃分了出世、入世兩種修行之法。」


  「獨自枯坐深山,難免心意困頓,徒勞無功。入世行走,紅塵洗身,和凡人打成一片,能去枯心之弊。」


  「自此之後,修道人不再盡數躲藏在深山老林、洞天福地的宗門裡閉關冥想,僅僅在需要調配資源的時候才遙控世俗王朝;而是開始親近人間,遊戲紅塵。」


  「修道人和普通人之間的不可逾越,出現了裂痕。」


  「至陽先生留下《我心深密經》一部,論法天地人,玄之又玄。一卷真言,能解過去未來一切疑難,去一切煩惱;故而號稱『智慧第一』。」


  「有贊曰:真空生妙有,得道反近人。」


  徐振雲心中一動,問道:「元摩先生之時,遊走四方,不屬於親近人間么?」


  梅水瓶沒有解釋理由,只是十分簡明的給出答案:「當然不屬於。」


  徐振雲點頭。


  輕輕鬆鬆之間,拜見六位大德,行程便已過半。


  自己心中的感覺……好像真的和進入寺廟旅遊,沒有太大差別?身邊這小禿驢,就是自己導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