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歷史的照影
第82章 歷史的照影
徐振雲目光在「第二版書」之上掃過,除了這首排名詩詞榜第一的「山游」之外,其餘九首詩歌、十篇文章,都是「生面孔」,沒有再見到熟悉文字。
姬小花見徐振雲尤自深思,笑道:「還不信?我的手段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修道人的鐵律。」
「如果是其餘人物也就罷了。各大書院詩社,專攻文學之道者,真正凡人與遊戲紅塵者,判然分明,絕對不可能分不清楚。」
徐振雲道:「為什麼?」
姬小花淡淡道:「文、武、藝、數、緣、法,本是國朝大選的六種入道考核門徑。其中文學之道隸屬『文』這一門。普天之下修道者,如果在入道之初沒有選擇『文』道,那麼將來涉獵紅塵,同樣也不會經營類似事業。」
「至於具體原因,微妙繁複,以後慢慢說與你知道。」
徐振雲毫不遲疑的追問道:「但若他恰好就是當年選擇了『文』道的人物呢?」
姬小花笑道:「那我一眼就能辨別出來——因為我也是自『文』道入手。你還沒有讀過本人詩集《飛花集》吧?明天取出來,給你開開眼界,欣賞姬某人絕世好辭。」
「啊?」
徐振雲嘴巴微微張開。
姬小花是「顯世法道」,這一脈體系玄之又玄,徐振雲理所當然的以為他是從六藝中的「數」道入手居多;沒想到他卻是從「文道」入門,成為修道者。
等等,不對!
好像自己的父親徐奉志也是從「文道」成為修道者;莫不是自己對於「顯世法道」這一脈,有什麼誤解……
將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念頭先按捺一旁,回到主題,徐振雲問道:「因為老師您是走的『文』道,所以天下所有的『文』道人物,都逃不過伱的法眼?」
「這是什麼道理?」
姬小花笑道:「自『文』道入手,國朝大選考核者為何物?不僅僅是你詩詞文章做的好不好;更重要是行文之中有無『道韻』。」
「詩文中的『道韻』,極為玄妙。一旦領悟,得之難棄。通俗的說,就是具備了『道韻』之人所做詩詞文章,哪怕是塗鴉之作、又或者刻意弄成劣等之作,其中『道韻』都難以完全剝離,內行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
「這首《山游》雖然味道絕佳,情景相融意趣不凡,但從中卻感受不到『道韻』。所以必不是修道人的手筆。」
見徐振雲依舊在思索,姬小花也不在意,懶洋洋的道:「我很理解你的想法。天資絕高之人,一旦有了心血來潮的感應,往往異常堅信。但這種直覺,也並不是永遠準確。」
徐振雲露出「想通」的神色,笑道:「弟子受教了。」
內心深處,徐振雲心情略微凝重。
如果能夠徹底排除「趙墨歌」是深藏不露的修道人的可能性,那麼憑藉這首詩是他本人「原創」的可能性,就極高!
這是為什麼呢?
真的只是巧合,猴子在打字機上跳舞也能打出莎翁全集?
姬小花微微點頭道:「那就好。」
四人繼續在天心園林遊覽了一陣,直到日暮時分,方才興盡而歸。
……
第二日早晨。
小界修行,徐振雲等三人達成了「行止自煉」的狀態后,照例是各自取了玉簡,依據本人的喜好,充實關於修道界的「文化課。」
「《大晉千家詩》;《仙游吟詠》;《前紀名作拾遺》;《小片玉集》;還有《飛花集》……徐振雲是因為被那首《山游》震撼到,無力應和,所以惱羞成怒之下要惡補詩文知識?」
「果然,在假裝謙虛沖淡的外表下,實際上是個好強的人……」
徐振雲當然完全無視小金人「向天問」的吐槽,專心致志的投入到面前「一簡書」的閱讀之中。
閱讀的過程極為專註,一兩個時辰在彈指之間溜過,轉眼間就到了午飯時間。
食盒打開,當中精緻的一十二道菜肴,除了食德居的招牌菜「醬鹵鴨爪」保留之外,其餘十來樣菜肴居然盡數換過,但是無論賣相還是滋味,都比昨日毫不遜色。
但徐振雲卻沒有太多感覺,看起來心事重重的模樣。
姬小花撥動漆黑木箸,動作輕盈的夾菜放入口中,同時打量徐振雲,笑道:「看你的樣子,是遇到了什麼疑難?儘管開口便是。」
「我姬小花不但是你修道上的老師,同時文史兼精,不亞於博學鴻儒。」
徐振雲夾起一隻脆皮蝦吞入腹中,問道:「我大晉青陽道轄下,有名為『敬亭山』的名山?」
姬小花失笑道:「是在《大晉千家詩》中翻閱到了《獨坐敬亭山》這一篇?」
徐振雲神情平靜,只是輕輕一點頭。 姬小花悠然吟道:「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首詩文字簡約,以眼前景緻,抒懷曠世孤獨。」
「陸慶淵一介凡俗書生,功業不著,亦無其餘文章詩詞傳世。但是單單憑藉這短短二十字,身歿二百年而名傳後世。將來再過三五百年,亦難得埋沒。」
「這樣的詩文,必得性情之真,難道會是杜撰不成?敬亭山千餘年就是青陽道十大名山之一,如今在大晉八部城關序列之中……」
「沒記錯的話,二十餘年之前曾輪流到神都。說不定你的世俗親眷也曾去遊覽過。」
真的有敬亭山……
又吃兩口飯,徐振雲略一猶豫,忽將手邊「一簡書」重新顯化,遞到姬小花面前,問道:「老師,再幫忙看看這首詩,可有對應的典故事迹?亦或者只是遊戲之作?」
姬小花接過書簡,藍眸突然一凝,似笑非笑道:「看不出來啊,你對這樣的詩詞感興趣?」
此時書簡張開,徹底化成「竹冊」的形態。向天問和牧雪晴一左一右,目光一瞥,都能看到竹冊之上的內容。
瞬息之間,兩人看向徐振雲的眼神,也十分奇怪!
向天問更是似笑非笑,好像強行忍住。
姬小花輕吟道:「朕與將軍解戰袍,芙蓉帳暖度春宵。但使龍城飛將在,從此君王不早朝。」
徐振雲十分認真的道:「老師不要誤會。我只是想知道……嗯,因為此詩是隸屬在『詠史』一部,但是介紹又語焉不詳,內容也頗為……離奇,所以有此一問。」
姬小花微微一笑,道:「你算是問對人了。這其中關節,換作旁人,還真未必知曉。」
「這是一首數萬年前、第三紀元古詩,所記敘的正是史實。」
「當時尚沒有『仙朝』之說,凡民世界被數百上千個世俗王朝所統治。這是當時的一個名為『石柱國』的國家傳出的詩篇。」
「當時石柱國奐德帝在位時,朝中有一位女將岳琇英天生奇才,堪為一國之柱石;同時姿容絕世,美不勝收。她在七年間九伐外敵,九戰九捷,斬敵逾五十萬,名動四方。」
「岳琇英其人韜略過人姑且不提,個人勇武也非同小可,善騎射,十五歲能挽三石弓,二十五歲有『飛將』之名。后拜為石柱國女元帥,食邑萬戶,受封龍城。」
「但是這位女元帥雌龍之性,私德不修,因嫌棄其夫婿體弱無力,每每還朝之時,便與號稱有扛鼎神力的奐德帝私通,二人流連宮闈之內,夜夜笙歌。故而時人銘記其功績的同時,亦有詩文諷之。」
徐振雲微微歪著頭,眉毛打結,神情古怪道:「您所說的這些……保真么?該不會是戲說的故事吧?」
姬小花嗤笑道:「你可知此詩如何能傳之後世?」
「你手中《前紀名作拾遺》所錄詩詞,俱是數個紀元、數萬載之前的上古詩作。其實這些詩歌品質大都中庸,斷無流傳不朽的材質,為何能傳之後世?」
徐振雲精神一振,立刻問道:「為何?」
剛剛他閱讀之際就體會出來了,這些所謂的「上古詩篇」,品質而論反而不如輯錄於近三百年的《大晉千家詩》。
姬小花道:「很簡單。其實此類詩篇,都是從五大出世宗門中新月教《紅塵書》中節選而來,供人一覽世情。而《紅塵書》,卻是新月教中三品以上修行者,行走紅塵,訪閱俗事,擇其見聞有趣者加以紀錄。」
「凡記載於《紅塵書》上的,都是上三品修行者鑒定過的『信史』,不可能有絲毫錯漏。」
徐振雲輕輕吁了一口氣,沉重的點點頭。
有點頭痛……
姬小花看了徐振雲兩眼,忽然笑道:「看了一上午的書冊,疲倦了吧?出去透透風吧?是繼續去天心園林,還是見識別處風光,由你們自行抉擇。」
徐振雲一怔,道:「現在剛剛吃過午飯,距申時還早。」
姬小花道:「信不過我的眼力?教授弟子,本來講究因材施教。第二階段修習大半日至申時,乃是大晉之定製。但是我觀察了你們兩天『行止自煉』的進境,心中有數。每天靜坐兩個時辰,五日之後包管成功。」
徐振雲笑道:「好!出去逛街,總是勝過悶在這小界里。」
姬小花雙掌一合,小界門戶緩緩張開。
四人依次出界,徐振雲立在「萍水居」的房間之內,正要動用「陰陽四氣環」調整本人氣機,神情卻突然凝固。
出現了!
第四張黃色符紙,就在徐振雲身前三尺有餘的位置,緩緩飄蕩落下。
和前三次不同的是,這一回,徐振雲清楚看見了其中字跡!
然後……徐振雲眸中浮現出驚愕和古怪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