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空印大案
第51章 空印大案
洪武九年六月,今天朝會的氣氛似乎有些微妙。
洪武皇帝早就已經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了,他的面色平靜,身子坐得筆直,目光掃過下方的群臣,帶著些許與以往不同的意味。
相比如平素那莊嚴的氣氛,此時的朝堂上多了幾分冰冷與肅殺。兩旁站立的大漢將軍數量較之平時多了三倍,更是手掌緊握住武器,目光森然地盯著他們。
隨著開朝的號令聲響起,便有官員走出人群,想要開始今天的奏報。
然而他得到的,是一句淡淡的話語:「此事,推后再議。」
所有官員都從其中感受到了些許不一樣的意味。
大殿陷入了寂靜之中,再沒有人不長眼地出來稟告事務了。
這個時候,皇帝才再次開口,他的聲音不疾不徐,在整個大殿里回蕩,所有臣工們都聽得清清楚楚。
「朕聽說,戶部審閱天下賬冊之時,因地方時有疏漏,便有官員提前以縣衙大印印空白紙上,到時即填,名曰『空印』,可有此事?」
???
下方,諸官面面廝覷。
這裡面,有人聽說過,甚至他就是直接辦理者;也有人壓根就不知道這件事。但無論是誰,都對陛下突然提起這個感到莫名其妙。
這在他們眼裡,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下級們圖方便想出來的招,僅此而已。
只有嚴世欽的內心一顫。
國公說的話,應驗了。
還好,湖廣司從來沒有允許過空印,這件事再怎麼樣,也與他無關。
想到這裡,他鬆了一口氣,於是開始心安理得地繼續看事情的發展。
下方,沒有人回答皇帝的問題,但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陛下顯然是對此事感到不滿,但是這件事情情況複雜,如果要找根源,當然要說十三司郎中;可是真要說責任的話,郎中們隸屬的司務、侍郎一個都跑不掉;背鍋的話,又要老大尚書來。
可是這個時候誰跳出來,誰就要觸陛下的霉頭,都不是傻子。
於是眾人把目光轉到了真正的大佬身上。
百官之首,左丞相胡惟庸;中書左丞,嚴凌;御史台左御史大夫,汪廣洋。
但是小官們能懂的問題,這幾個老油條能不知道?這件事情和他們半毛錢關係沒有,幹嘛要出頭。
一時,朝堂寂靜無聲。
「周斌,你給朕解釋解釋吧。」洪武皇帝聲音平靜地點了名。
戶部尚書周斌內心暗暗叫苦。但是已經被叫到,是裝聾作啞不得了,他只能出列,腦海中飛快構思著回答的話語。
「稟陛下,此事臣也有所耳聞。」
「起因乃是各縣財政時有疏漏,而賦稅(實物稅,即糧食)運輸過程中也難免有所損耗,地方所繳納與戶部所稱量不符,則賬冊不得准,由此導致來往達數月之久者有之,才有臣工出此下策。雖是臣下擅專,然念官員千里有奔波之苦,還望陛下體諒。」 他還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畢竟這件事情從元朝就已經開始了,大家一百多年都是這麼乾的,沒人覺得有問題,習慣了。
然而他話還沒有說完,便有一方硯台自上方砸下,重重落在他的頭上,竟然直接把他砸得頭破血流!
諸臣儘是目瞪口呆,沒料到皇帝竟然會直接動手!抬頭,見朱元璋已經站起,怒目圓睜,這才意識到,朱元璋並不是以此想要小懲大誡,而是真正已經盛怒!
周斌更是被嚇得磕頭如搗蒜,腦袋上的鮮血淋漓,順著皮膚落在鮮紅的地毯上,也不敢去擦拭。
這個時候,朱元璋終於拋開了偽裝,他站起身,怒吼之音在整個大殿回蕩。
「今日可以擅用大印,明日便可將印章挪為私用,之後又當如何?」
「賬冊乃國之重器,理應由府縣主事之人核對,才可上呈,爾等私自填寫,什麼奔波之苦,分明是視國法於無物!」
「朕又怎麼知道爾等填的數字是否正確?若是亂填,豈不是任由爾輩貪污!竟還敢妄言辛苦,朕看分明是欺君罔上,目無尊法!」
「爾等眼中,是沒有朕這個皇帝!」
此言一出,頓時全場震驚,這句話可謂是相當的重了,那周斌雙臂一軟幾乎就要癱倒在地。
朱元璋的怒氣卻似乎沒有發泄乾淨,他下令道:
「拖下去,押入大牢!」
「將戶部所有官員,給朕一併拿了!」
大漢將軍立刻站了出來,衝進官員群中,開始鎖拿要犯。他們顯然早有準備,戶部的官員一抓一個準兒。
其餘的官員們則是滿臉不可置信地看著一名又一名官吏被從人群中揪出來。
法不責眾,這是亘古以來的道理,就是謀逆大罪,也沒聽說過跟著造反的軍隊給你殺個乾淨,本來大家都以為這件事情會以周斌倒霉,最多再加上那幾個郎中,也就夠了,沒想到一整個戶部竟然一個沒剩下。
「陛下,冤枉吶,陛下!臣從未做過此事啊!」人群中,突然有一個聲音傳出,卻是在喊冤。
「你有何冤?」朱元璋叫住了那幾個士兵,「怎麼,戶部這一灘泥淖里,難道出了朵蓮花不成?伱叫什麼名字?」
嚴世欽此時衣冠不整,臉上卻寫滿了疑惑,並沒有半分的畏懼,倒滿是意外之情。
「稟陛下,臣乃是戶部湖廣司郎中,嚴世欽。」
嚴世欽?
頓時,大半個朝堂的目光都匯聚到了嚴凌的身上,朱元璋的眼神也若有若無地掃過了他。
嚴凌依然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臣任職一年有餘,從未許空印之事,請陛下明察。」那邊,嚴世欽還在大聲辯解。
——
PS:因為網上都在傳洪武四大案三個是朱標主辦的,所以我今天花了一個多小時擱那翻明史和明實錄,又各種找資料。
朱標這個時候確實已經開始輔佐朱元璋處理政務了,但是說他主辦三大案,卻是沒找到證據。倒是在《明史·興宗孝康皇帝列傳》中找到了他「友愛」、「其仁慈天性然也」的記錄,《明實錄》也說他仁慈過了頭,我感覺那三大案可能還真不是他主辦的。
大家有相關的史料嗎?有可能是我沒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