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第219章 嘉靖的努力,文化盛世
第219章 嘉靖的努力,文化盛世
「回去吧……這是陛下的決定,不是我可以更改的,只是降為錦衣衛指揮使而沒有徹底免去世襲的職位,已經是陛下的寬宏大量。」
面對眼前帶著討好笑容遞上一大疊田契,旁邊還放著各種古玩珍寶的安昌伯錢維垣,嚴元謨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拒絕。
「知道張鶴齡是為何被陛下下獄的嗎?因為他侵佔土地,為非作歹。」
「據我所知,自封爵以來,這樣的事情,你們家也沒少干吧?」
對於這些尸位素餐的外戚,嚴元謨沒有絲毫的好臉色。
也沒必要,安昌伯是因為英宗孝庄睿皇后錢氏受的封,但是錢皇后早在成化年就已經去世了,要知道外戚的一切富貴來源,都是他們身為皇帝親屬的家人。
在錢皇后已經逝世的情況下,就沒誰還認他了,嚴元謨也沒必要有什麼顧及。
錢維垣哭喪著臉,見小國公那副嚴肅中帶著冷漠的表情,他知道,自己那從成化年就傳下來的爵位,這回是徹底的沒了。
但是事實上,比起其他那些外戚,他們已經是幸運的了。
安昌伯一系,因為已經有所沒落,所以作惡什麼的和張氏兄弟差了許多,這才會被網開一面。
相比於其他外戚比如曾經與張鶴齡街頭鬥毆的長寧伯,被除爵下獄加抄家,慶雲侯大量侵吞百姓田產,也同樣被抄家下獄,他們已經好很多了,至少祖上傳下來的錦衣衛指揮使還在。
而朱厚熜看著自己手上的一份份報告,卻是怒火中燒。
這欺負的可都是他的子民,侵佔的,可都是他朱厚熜的土地啊!那些土地,本來都是要交稅的!怪不得大明這些年的田賦越來越少,他還奇怪怎麼回事呢,根子在這裡。
原來被這些勛貴侵吞了這麼多!
於是他順理成章地得出了結論:
外戚即位的勛貴都是飯桶,對大明有弊無利。
他當即下旨:
自嘉靖始,外戚不可封爵,亦不可乞賞田,之前有封爵者,交由有司勘定,有不法者,除爵!
之所以還要勘定一遍,是因為還有少部分外戚本來就有功勛,只是不夠封爵,後來因為女兒/姐姐入了宮,才被封的爵,比如當初仁宗張皇后的家人,人家多少有本事,嘉靖皇帝對於這一類的,也是網開一面。
但是這些終究是少數,大多數的都是除了收攏財富之外一無是處的人,除去了他們對大明有百利而無一害。
隨著這文武兩項清查的展開,百餘名臣子落馬、許多外戚被除爵下獄,朝堂之上瞬間一新,清明的朝風好像又回到了大明朝。
而那些被清掃出來的田產被安排給了流民,緩解了一部分的土地兼并,至於錢財嘛,自然是由嘉靖皇帝的內帑笑納了,在這一點上他也有著自己的私心。
對於嘉靖而言,整治朝堂,只是他新政的第一步。
之後,他還做了許多的事情。
不過這些和之前的皇帝重複率就很高了,諸如減免賦稅、整頓軍隊、鼓勵農耕之類的,治世嘛,千篇一律。
但是樸素的行動卻有著奇效,在他的行動之下,大明朝再度煥發出生機,本已經因為不斷的鬥爭而有些糜爛的朝局,以及在天災人禍下苦不堪言的百姓總算有了活下去的機會,不能說富裕吧,至少也有了一口飯吃。
這其實就已經夠了。
在朝野之間,已經有人在傳言,稱這是「嘉靖中興」,這當然是對嘉靖皇帝努力的肯定。
但是朱厚熜覺得還不夠。
打造出一個足以被後人稱道的盛世,還需要在文化上有所成就。
比如說朱棣修的那本《永樂大典》,就是奠定了盛世的最後一塊基石。
他,要打造一個文化盛世!
為此,嘉靖皇帝特地撥款,在各地修建學堂書院等,並且還下令重錄了《永樂大典》。 他對於文學藝術也很重視,在加強教育的同時,他又下令將天下的所有小說收集,他要從中選出最好的小說,親自潤色並刊印。
聽說這個消息之後,五湖四海的小說家們可激動壞了,畢竟他們一直都屬於不受正統文人待見的一群人,現在要是能被選上,那就是皇帝為他們背書,這地位大大提高啊!
而明朝畢竟是以小說在中國文化史上稱雄的,當時在市面上流傳的小說其實有很多,現在皇帝徵召,立刻便都送到了京師來,期望著自己的小說能夠得到皇帝的認可。
不過嘉靖也不好糊弄。
雖然他對於朝中的文官們不假辭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嘉靖皇帝畢竟是在文人堆里長大的,他對於文學藝術有著很高的造詣。
很多小說,他僅僅是看了一眼,就丟掉了。
「這什麼玩意兒,什麼古早的劇情?才子佳人的故事,寫爛了啊!而且這邏輯也不對,成天就是私奔私奔,酸文人盡瞎想,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哪兒去了。」
「這個不行,文筆欠缺了些……」
嘉靖皇帝皺著眉頭,一本又一本地翻閱,同時還不斷地品評。
不過大多數的內容令他不盡滿意,畢竟很多都是民間落魄秀才寫出來的,肯定入不了嘉靖這種大家之眼。
更有幾本,看得嘉靖臉色通紅,直罵道:
「有失體統,有失體統!怎能把這些送上來。」
罵完,還不忘悄悄地把那幾本書塞進袖子里……
但是肯定是不能用來刊印發行的就是了。
倒是有一本《忠義水滸傳》,看得他暗暗點頭。
尤其是後面那好漢們歸順朝廷的情節,令他心許不已。這個時候大明還有一些土匪盤踞在山林之中,與這情形何其相似?
尤其是現在聽評書已經成為了大明一種全民的娛樂方式,土匪們同樣不能免俗,很多土匪都會偷偷下山聽,還有人把那說書人綁上山來,專門令他說一段。
其中甚至出過,有人自比那三國周倉之類的,碰到一個過路的將軍就想要為他效勞,結果人家不領情,直接砍了腦袋去邀功,這些事情被宮人引為笑談,嘉靖皇帝也是有所耳聞。
朱厚熜立刻便敏銳地想到,可不可以利用這《忠義水滸傳》,把這些賊寇招安。
不過,這書最後那結局,看得皇帝直皺眉頭。
雖然說是反貪官不反皇帝,但是能夠任命這麼多貪官,這能是什麼好皇帝嗎?更何況現在這書是要傳遞信息,塑造思想的,你傳遞皇帝昏庸,投誠被害,這算什麼?
改改改!
於是嘉靖皇帝親自著筆,把後半段給大刀闊斧的改了,最後的結局成為了宋江與朝中忠臣聯手對抗奸臣,皇帝也意識到了蔡京等人的惡行,將之誅滅,宋江等人全都榮華一生。
完美!雖然缺少了文學性與可讀性,但是卻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政治作用。
寫完,朱厚熜又饒有興趣地看向那著作者的名字,畢竟這麼好的文筆可不多。
施耐庵著,甬府笑笑生修,長樂書坊印。
看著這落款,朱厚熜不由地挑了挑眉。
我記得晉王李定國就是聽人講三國,然後別人誇他諸葛,他不敢當,於是以姜維為目標,想要克複中原還於舊都,所以才會為大明奮戰到最後一刻……
最憐日暮途窮后,唯有揮戈李晉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