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怎麼哪兒都有你
第70章 怎麼哪兒都有你
聽到周書記的話,立刻就有人開始緊張了。
特別是王建國。
他在心底里把王承舟當成了死對頭,對於他把自己擠下去的事情,耿耿於懷。
所以,上任之後,才火急火燎的想做出些成績來。
好壓他一頭。
哪知道,眼看著自己精心設計的防疫舉措就要得到上級的認可,不成想出了這檔子事兒。
而且,怎麼哪兒都有你!
王建國低下了頭,卻瞪起了眼睛。
支書白侯平和村長王鐵林張了張嘴,不敢多說什麼。
昨天,兩人就聽到了一些風聲,好像有社員說王承舟能針灸治療紅眼病啥的。
但是,他們始終沒把一個依靠看閑書學本事的小年輕當回事。
雖然有句話說得好,叫浪子回頭金不換,可是,這回頭回的也太猛了吧?
前些日子還是個掙工分都按照婦女那一檔的憊懶貨,一下子就變成百病能治的小神醫了?
轉變之迅捷,也不怕閃到腰?
且不論他們怎麼想。
一眾社員聽到要讓王承舟給他們治病,一下子就來了精神。
尤其是楊高村的幾個。
到現在,還有人紅著眼睛呢。
他們不認可王建國的做法,不是不害怕得病,只是害怕花錢。
現成的,能治病消災的高人在眼前,誰又不是傻子,哪有退縮的道理?
要不是自己是楊高村的,跟王家村的老少爺們兒不太熟,早主動上門求醫了。
但是,當著公社書記的面兒,又不好明著爭搶。
只是一個個悶不做聲的往前擠。
王承舟瞅得想笑,忙道:
「不用著急,咱們現場不能消毒,只能治療一個。」
「等放工之後,若是信得過我的醫術,可以到我家裡來。」
「不管是楊高村的,還是王家村的,都是一個生產大隊的老少爺們兒,我還能不管你們不成?」
聽到他這話,幾人才鬆了口氣。
不過,依舊沒人願意展現一下風格。
王承舟無奈,只好挑了一位病情比較重,眼睛紅得跟家兔差不多的大叔,拉到跟前兒,開始在眼周放血。
其實,放血療法由來已久,因為見效快,除病根兒,到現在都還有非遺文化傳承人。
比較常用的就是「膏肓放血」和「委中放血」。
其中,《左傳》里還有一段關於膏肓穴的故事,也是成語「病入膏肓」的由來。
對此,藥王孫思邈曾說:
特人拙,不能得此穴,所以宿痾難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疾無不愈矣。
所以,便有了膏肓治百病的說法。
其實,真要用膏肓治百病,需要引火下實,不是一個穴位就能夠做到的。
在攢竹、絲竹空、瞳子髎和耳尖放血之後,立刻就能感受到眼睛的清涼,酸澀感立去。
大叔眨巴著眼睛,驚奇得嘴巴都張開了。
還顯擺似的,轉著圈兒,瞅了眾人一眼,禁不住就笑了。
一拍大腿,感嘆道:「老子可真是憨!要是知道針灸放血這麼厲害,咱昨天就該厚著臉皮來王家村一趟呀!」
眾人笑了起來。
周書記全程盯著,眼睛一眨不眨。
這會兒,心裡可真是有點兒佩服了。
當即嘆道:
「小王同志,我又一次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淺薄啊。」
「有這樣的手段,哪裡還會去嫉妒別人?」 「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咱真的要好好研究一下,關於此次結膜炎的防疫舉措了。」
話音一落,支書白侯平和村長王鐵林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深深地看了王承舟一眼。
話說得很委婉,意識卻很明顯,相較之下,周書記明顯更中意這小子的手段呀。
王建國心中一急,有點兒失去理智了。
上前一步道:
「周書記,王承舟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一點兒土方法,暫時給人家治住了眼疾。」
「可鄉村防疫是個系統工作,需要防、治兩方面齊頭並施,不是單單放個血就能做到的。」
「這種治病不治本的辦法,治得了一時,治不了一世啊!」
大傢伙都看出來,他急了。
但是,當著一群領導又不敢議論什麼,只是饒有興緻地瞅著。
「小同志,你咋知道王衛生員沒有其它的法子呢?」
周書記不給他爭辯的機會,擺了擺手,繼續道:
「剛才伱們不在,可能不了解。」
「王承舟衛生員可是做了萬全的準備,從喝的茶水,到吃的野菜,甚至消毒殺菌人家都想到了,是用那個……叫蒼朮啥的,煙熏!」
「這份為了廣大社員的心思,可不比你差吧?」
支書白侯平和村長王鐵林一下子呆住了。
根本沒想到王承舟的心思會如此縝密,更沒想到,周書記咋會知道這些的?
真是的!
這麼多人,怎麼就沒截住他,讓他一頭扎進群眾里去了呢?
王建國的臉一下子漲紅了。
心裡說不出的不服,可又沒有一丁點兒辯駁的餘地。
「正如王承舟同志所說:
鄉村衛生工作,要貼近群眾,不能人浮於事,想當然。」
「瞅瞅這位小同志的處境。倉廩實而知榮辱,人家飯都吃不飽,你跟人家講什麼集體榮譽,不是假大空,是啥?」
「咱們啊,都有很長的路要走,繼續努力吧。」
周書記語重心長的說著。
王承舟一臉懵逼。
心道:自己說過這話?
眾人一個勁兒的點頭。
周書記嘆了口氣,看向王承舟:
「小王,既然你有這種覺悟,還有這種手段,村裡的結膜炎防治工作,就按照你的辦吧。」
「若是可行,咱們再向整個大隊,整個公社,做一下推廣。」
「到時候,把各村的衛生員組織起來,讓你給他們講講課。」
這話一出,眾人再也忍不住了。
一個個低著頭,竊竊私語。
看向王承舟的時候,又是羨慕又是歡喜。
當然,自然少不了幾道嫉妒的目光。
不過,那總歸是少數。
畢竟,人家王承舟可是憑著真材實料的醫術,獲得周書記的認可的。
尋常人,也嫉妒不來呀。
哪知道,王承舟卻不太樂意了。
滿臉糾結,為難道:
「周書記,你可能不知道,這些草藥,都是後山一位名叫欒紅纓的護林員採摘的。」
「她算是……我的姐姐,為了這點兒草藥,不畏蛇蟲猛獸,漫山遍野的跑,吃了不少苦頭。」
「要是全公社的人都指望著她,可不把人累壞了?」
聽到王承舟一而再的提起欒紅纓三個字,王家村的老少爺們兒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