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朝廷的收支
第62章 朝廷的收支
殿內諸臣想到如此,紛紛表態。
「今歲以來,二龍歸天,天下震動,但幸得聖上如此愛民,臣想若先皇泉下有知,必定欣慰!」
劉一燝率先表態。
也確實,神宗在位時期,他們就對光宗朱常洛十分擁護,爭國本爭了十幾年,最後終於成功了,光宗即位以後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
在位一個月,也是選賢才,發內帑等等,只是沒想到一個月就暴崩了。這就相當於投資了個公司,沒想到剛上市沒幾天股價閃崩,他們這些投資者能不絕望嘛。
而今可慰的是發現朱由校品行、能力絲毫不遜色於光宗,更重要的是比前幾任都有擔當,這讓在場諸人更是感動。
朱由校頒布這個詔令也是深思熟慮的,其實這些花費也不多,不修三大殿、婚禮以及用度減半本來就是他早已想好的。
身為皇帝,婚禮與生活用度,生活質量再縮減也降不到哪裡去。至於三大殿修好乾啥,現在花這錢修好,等二十多年後建虜攻過來直接現成用?。
還有撥款,他算了下,完全夠用。內帑即位之初就有1660萬兩,撥了10萬買炮,雇傭鑄炮師,又撥了130萬接濟遼餉,10萬給錦衣衛,現在再撥200萬,現在內帑還有1310萬兩,完全夠用(魏忠賢搜刮的130萬兩給內閣用於屯田海運了,就不算入內)。
並且這次自己主動撥了,還把每年榷關所得三十餘萬兩,都交給戶部。後面內閣或者戶部再要從自己內帑撥款,就不會那麼大方了,也有理由阻止戶部要錢了。
不過現在也不都是吹捧,還有提出向皇帝學習的。
戶部尚書李汝華站了出來,他這幾年也殫心竭慮,四處籌措,勉強支撐,今年以來,年邁也漸漸體力不支,早就想有退養之心,之前也跟朱由校上書,也被允許,現在只等汪應蛟來京接任即可。
因此對這次詔沒有心理負擔,心想就算是最後一次為國分憂,再盡些職責,不怕得罪人,現在又見朱由校如此,於是站出來說道:
「陛下身為天子,卻能勤儉以做表率,君父如此,作為臣子更應該如此,臣建議,為了開源節流,朝廷俸祿、辦公、等開支均可酌情削減,以效陛下愛民之情。」
此言一出,劉一燝等人紛紛贊成,覺得也應該如此。
朱由校看著他們,心中不由的冷笑,他們這些朝廷高管縮減點俸祿自然沒事,但中層和底層待遇低了,豈不是會更加上下其手,甚至後果更嚴重。
君不見崇禎即位,為了省錢把驛站裁減了三分之一,導致下崗青年李自成為了活命再就業,直接把大明干翻了。
表個態就行了,現在大明還沒到這個份上,於是擺手說道:
「諸位愛卿此話莫要再提,我朝官員官俸本來就低,如果再低他們如何做事,再說大明也沒有窮到這個份上。
朕這麼做就是想以身作則,切切實施行開源節流之策,諸位如果也想為國分憂,那就在這裡暢所欲言,為國獻策,也是好的。」
心想自己能做的也做了,該到你們的表演了。見皇帝如此說道,王安也上前接話:
「諸位大人,皇上說到這個份上了,那就開始吧」
在場眾人見勢如此,也紛紛準備進言,只是心裡已經默默地把之前想讓皇帝節約的話給省略了。 「李汝華,自萬曆四十四年起,你就擔任戶部尚書,至今已四年有餘了,算是朝廷的財政大管家。我們既然要議,就要明白朝廷度支情況,這你最清楚,先來講講吧。」
李汝華早有準備,聞言拿出手中的題本,開始說了起來。
「臣查《會計錄》,朝廷每年正常的歲入額為1461萬兩,三次加派遼餉額為520萬兩,共計總額應收為1981萬兩。
其中歸入內府的約600萬兩,真正屬於戶部作政府開支的,除本色(物料、糧食等)以外,折色銀子應為920萬兩左右。但今年戶部太倉銀實際入庫總額為583萬兩,相差337萬兩。
所幸陛下英明果決,前拿出130萬助遼餉,今日拿出200萬兩接濟朝廷。這才堪堪度支平衡,不然臣哪怕左右騰挪,也怕是無回天之力。」
李汝華把朝廷財政的賬算的很明白,朱由校也聽得很明白。但他也有兩個疑問,內帑收入他是知道的,不可能每年收入這麼多。於是問道:
「如果每年有600萬兩歸內帑,十年可就6000萬兩,而現在內帑也堪堪能夠維繼,不可能這麼多,其餘的去哪了?」
李汝華早就想到皇帝會這麼問他,這也是他準備向皇帝建言開源的措施之一。
「陛下,每年內帑確實歲入600萬兩,但這只是把許多物料價格簡單相加。內府之600萬,除了金花銀、籽粒銀等是銀錢外,余皆絲綿、絹匹、蠟茶、顏料等物之用也。
臣想每年皆收絲綿、絹匹、蠟茶、顏料等物,朝廷每年用度不完,導致許多物料都積朽腐爛而不能用,其中又有中飽私囊者不計其數。
因此臣斗膽向陛下建言,每年可將朝廷征解京城與南直隸內庫的絲綿、絹匹、蠟茶、顏料等物一半以折色(換成白銀)徵收,押解太倉。如此,可獲銀百萬,即可足陛下之用,也可減少耗費,彌補國用。」
他這麼一說,朱由校就明白了,明代雖然實行了一條鞭法,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用白銀徵收,特別是交給內庫皇帝的用物,許多都是實物繳納,損耗又多,不易徵收,如此還不如換成白銀呢。
不過李汝華說的是把這錢交給戶部,這讓他有所顧慮。
李汝華見朱由校有所究竟,於是乘勝追擊道:
「陛下,哪怕折色一半,內帑物料也足夠內廷度支,並且每年發往內庫的金花銀、籽粒銀都是沒變的。」
他這個心思朱由校哪能不知,不過想了下既然都給了兩百萬,那就再給點也無所謂,反正很多補用都浪費了,與其爛在倉庫里,還不如用作國用。不過朝廷這麼搞,那自己也得想辦法賺錢了。
「那可以,那就按伱所奏,把一般物料折色歸戶部。內帑現在也度支困難,以後此等事就休要求助於內帑了。」
李汝華自是連忙點頭答應。
「李愛卿,除了此事外,朕還有疑問,為何今年太倉銀實際入庫總額會差337萬兩?」
求收藏,求追讀,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