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朝堂的重心(第一更)
第192章 朝堂的重心(第一更)
只是鄭芝龍雖然這般想,但是卻沒有膽子敢這樣說。
「陛下聖明,既然西洋商賈也可以縱橫四海,那我大明商賈也未嘗不可,只是西洋人特別是佛郎機人,對我大明海商提防的很,就怕他們前往西洋的路線被我們習得,甚至我們在南洋求活的百姓也多遭佛郎機人屠戮。」
「哦,可有此事?」
雖然知道此事,但朱由校還是要質問敲打下湯若望。
於是扭頭就望向湯若望,想看看他對於此事的看法,等鄭芝龍把這話翻譯過去后,湯若望聞言也暗暗叫苦,這個鄭一官怎麼什麼話都敢說,這話一說不是讓皇帝對他們起了仇視之心嘛。
現在見皇上質問,他立馬解釋起來。
「皇帝陛下誤會了,此事跟教會無關,而是西班牙馬尼拉總督私人行為,教皇也斥責過此事。」
朱由校聽著他的話語,心裡也為遠遊海外的大明百姓惋惜,這件事的原委他是知道的。
歷史上著名的西班牙馬尼拉大屠殺,為儘快從華人手中奪取貿易權,防止華人作亂,西班牙人於1603年在馬尼拉對華人開刀,一次性屠殺了2.5萬華人,除了少數逃脫之外,幾乎全部死於刀劍之下。
朱由校對這件事除了惋惜就是痛恨,湯若望的話明明是避重就輕了,因為歷史上教皇有沒有斥責過他不知道,但朝廷就因此事對西班牙進行了譴責,只不過不是譴責西班牙,而是譴責這些被殺的華人。
又說什麼中國四民之中,商賈最賤。不要因為這些賤民,就興動兵革。還說商賈中棄家游海,幾年都不回來,父兄親戚,共所不齒,哪怕放棄了或者殺了都無所謂,西班牙這種大動兵戈也是浪費。
雖然這些話在現在的朝臣看來稀鬆平常,是他們的普遍看法。
但作為穿越者的朱由校卻接受不了此事,即使是出去求活的華人,也只能由大明政府來懲罰,除此以外的其他國家都沒有權力這麼做。
「海外華人哪怕是所謂的化外之民,也是我中華血脈,怎麼能任西班牙人屠戮,到時定要興師問罪,要求賠償。」
不管現在有沒有實力去興師問罪,但態度還是要有的。
現在的任務就是擺平國內的危機,養精蓄銳,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到時候定要讓西班牙人好看。
他還知道這不是唯一一次屠殺,記得十多年後,在馬尼拉西班牙還會屠殺一次華人,那一次定要防患於未然,讓西班牙付出血的代價。
「大明皇帝明鑒,此事確實是西班牙人過錯,殺害無辜本就是天主所不允許的,我定會寫信譴責此事,也會為這些亡靈祈禱。」
湯若望看見皇帝震怒此事,也立刻表態,表示要劃清界限譴責此事。
朱由校內心暗笑,但卻不屑一顧,如果殺害無辜就下地獄,那西洋人在地獄里多的都塞不下了。
這些話聽聽就行了,現在這些人對自己有用,他也不會因此遷怒於他們,只要他們辦好事就行了。
「陛下宅心仁厚,真的是大明海商之福,小人回去定要向海商以及海外明人說明陛下的仁德。」
鄭芝龍剛開始害怕自己的話惹的皇帝不開心,但知曉皇帝也憤怒於此事後,心裡感動的不行,當即磕頭謝恩起來。
聽見鄭芝龍的恭維,朱由校擺了擺手,對這些不以為意。
現在朝廷也不能做什麼,他也不能做什麼,因為實力不允許。
目前他能做的就是讓朝廷百官、勛貴甚至是天下人都明白海貿之利。
海貿的利潤這麼高,以前朝廷怎麼就不重視呢,其中緣由他也知道,有政策、技術、資金、人才等各種原因。
但現在都無關緊要了,因為他就要做這吃螃蟹的第一人,不僅他要做,還要拉上一大批勛貴甚至是官員投資去做,只要賺錢了,那自然會形成風潮,海貿事業才會進一步發展。
至於人選嘛,他已經有了,眼前這個鄭芝龍不就正合適嘛。
「嗯,國家既然開放海禁,那自然不會阻攔商賈去做這些事情,等你回去以後,定要把朕的話傳給那邊的海商,只要繳納關稅,那朝廷就會大力支持,並且遇到人欺負我們,朝廷也會幫忙出面,到時候出使西洋各國,就會從選擇東南海商的人隨行,既是探路,也可以去開拓市場。」
「小人替海商多謝陛下,定會把話給陛下帶到。」
不知道已經被皇帝盯上的鄭芝龍聽到這話,心裡也不免激動,以往哪有皇帝這般重視過商業,現在終於碰到個重視開化的皇帝了,以後的生意想必也會好做不少。 「嗯嗯,你年紀輕輕就習得西洋語言,以後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現在又對朕如實相告,好的很,朕就賞賜你玉如意一件,白銀百兩,以示激勵。」
「謝陛下隆恩!」
伴隨著鄭芝龍的問答,此次見面也到了快要結束了,最後湯若望給了朱由校進獻了不少禮物。
其中有一件居然是一架望遠鏡,還是一架四十倍的望遠鏡,這也讓朱由校來了興趣,想要晚上試試,看能不能看到月球表面。
——
湯若望入宮面聖的事情就如同一個小石子投入大海一般,沒有興起太大波瀾。
因為最近京城大事實在太多了,各種大事讓人應接不暇。
從最開始的遼東大捷,到要在京畿均田均役,再到皇帝要在京城專門設館,把永樂大典放入其中,同搜集大明以來各種圖書供大明百姓免費參閱。
這種普惠天下人特別是讀書人的舉措,瞬間讓皇帝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直線拔高。
而作為主事人沈灌更是被認為是此事的倡議者,聲名大噪。
這樣東林黨分外眼紅,鄒應元、左光斗、孫承宗這些實幹派倒是無所謂,他們現在越發覺得只要於國於百姓有利,那麼誰去做都是無所謂的。
但此事讓都御史馮從吾等人十分不爽,畢竟名望兩個字歷來被讀書人所看中,不然怎麼會有專門上書抨擊皇帝找罵的方式來求名的現象呢。
只是他們現在除了無奈也沒啥辦法,只能再度去找葉向高等人,看能不能從中插上一腳,分一杯羹。
但葉向高等人也沒有什麼辦法,畢竟此事是皇帝從內帑撥款,書也是皇帝的私藏,對於這種事內閣也樂見其中不好干預
更何況現在內閣有更為重要的事情去做,便是文華殿詔對。
終於經過多天的籌備,文華殿詔對終於要開始了。
雖然京城大事頻繁,但並未影響葉向高諸人對這次詔對的重視。
財賦本來就是朝廷的重中之重,新皇登基后極其重視此事,第一次文華殿詔對就是商議追討欠額,增收商稅一事。
現今距離這一次詔對過去了三個月的時間,追到欠額的事情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雖然江南彈劾畢自嚴的奏疏如雪片般飛來,但皇帝還是頂住壓力,讓他繼續干。
而三個月過去了,根據畢自嚴的奏報,他在江南清查歷年欠額兩百五十一萬兩,然後歷行考成法,要求各州縣必須補齊,如果限期不補齊,輕則降級,重則直接撤職。
江南官場對其怨聲載道,都說以往皇帝即位都是蠲免欠額的,怎麼現在必須都要交呢。
現在畢自嚴來了以後直接用洪承疇跟孫傳庭把軍、財兩權直接拿了,他們不敢反對,只能暗暗罵畢自嚴這個酷吏,然後親自催收了。
原本他們還想著跟本地方士紳聯合起來,對那些平頭老百姓下手,這樣難度低,更容易徵收賦稅,到時候把錢收上來,如果有人鬧事,鍋就讓這個畢自嚴去背吧。
沒想到畢自嚴早就想到這一招,他本就很擅長理財,稅賦賬冊他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貓膩,知道欠稅的都是本地大族,百姓哪裡敢欠稅,於是親自坐鎮南直隸兩個稅收重鎮,松江府跟蘇州府,同時派御史巡查其他地方,要求必須如數追補欠稅,不能私自加征。
這讓當地官府大為頭疼,但也不敢不奉命,也不敢得罪當地大族,只能暗中拖延。
而南京城中的六部官員們,也不喜歡這樣一上來就要奪了南京戶部之權的強勢的總督,也暗中作梗,反覆阻撓。
遇到挫折的畢自嚴也不惱怒,於是就想敲山震虎,找個反面典型懲治下,沒想到瞌睡就來送枕頭,皇帝命東廠、錦衣衛下江南,要求他根據證據,徹查李三才貪腐一案。
鐵證如山,畢自嚴當即就抓捕了閑賦在家的李三才,並清查他的家產,發現他家所用木料果然是金絲楠木,於是一邊查倒賣金絲楠木案跟他之前的貪污大案,並且把罪證如實寫清楚,目前已經上報京師。
這一事讓已經得罪浙黨的畢自嚴,再次得罪了東林黨,兩黨為了各自的利益,紛紛開始上書說畢自嚴搞得江南雞飛狗跳,李三才雖然貪污但不至於重罰。
但皇帝收到以後都留中不發,看樣子是要在文華殿詔對上討論呢。
內閣輔臣也很清楚,這件事才是目前朝局的重心,這也是明日文華殿奏對的重心,對此事的定論將關係到未來財稅改革是否成行。
第一更,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