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殿試結束(求訂閱)
第301章 殿試結束(求訂閱)
「你是萬曆多少年的進士,之前所任何職啊?」
溫體仁已經做好了被皇帝斥責批評的準備,只是沒想到非但沒有說他,反而問起他的情況來。
「啟稟陛下,微臣是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萬曆四十四年曾任升詹事府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最後家母去世,去職三年,丁母憂,目前剛剛就任禮部侍郎。」
朱由校看著溫體仁談吐得體,不卑不亢地回答完自己的問題,加之對這個歷史名人的了解,現在對他的印象更加好了,完全不在意之前強迫自己離開考場的事情。
「看來你也是個孝順之人,很不錯,恩科是朝廷大殿,不可輕慢,你既然身為提調官,那就要總覽其責,讓考試順利進行,萬不要出什麼岔子。」
所謂提調官就是掌理試場簾外一切事務,包括封閉內外門戶,送卷、供應物料、彌封、謄錄等事,皆跟隨點檢查封。可以說是科舉考場的總負責人,職責十分重要。
「陛下厚愛,臣定要竭力用事。」
「嗯,莫辜朕托。」
朱由校說完也不管他,就往台陛上走去。雖然對溫體仁印象很不錯,但也不會過快的提拔他。畢竟大明的人才也不少,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等朱由校重新坐在寶座上,無聊的監考時辰又開始了。所幸殿試不同於會試,只考一天,確切的說只考一個白天,等過了午時就陸續有人寫完直接交卷了。
所提交的卷子也直接交給了彌封官,彌封官蓋上彌封關防印,保證其名字誰也看不到,曰糊名。接著可以交由考官封存,等待晚上讓劉一燝等考官批閱。
作為總考官的朱由校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把卷子提前拿過來看,也算是打發時間。
不過一看不要緊,隨著他看的卷子越來越多,他越發感嘆能考上進士的,果然都不是普通人。且不說內容如何,就說這字跡,那也是十分工整雋秀,著實排面漂亮,全卷千餘字沒有一點塗改。放到後世完全像列印出來的一般,就憑這一點很多人都做不到。
再看其內容也是有理有據,並不是空口胡來。
比如一個卷子就寫到朝廷要推廣商稅,可以由戶部專門設置一個商稅司,負責商稅條例以及商稅收取一事,這樣專人專責,效率會提高不少。
這不就是朱由校以後想要改革的嘛,他不僅僅要設置專門的商稅司,還要設置關稅司,專人專責把商稅跟關稅一併重視起來。因此看到這個卷子寫的內容后,他連連點頭,可以說是十分滿意。
除了說要設置商稅司的,還有人說不僅僅要收取商稅,還要鼓勵海貿,釐清再關稅,要學西洋人派人去南洋甚至是西洋做生意,這樣定會獲利甚多,朝廷也不用再加賦於民,整日愁用度不足了。
還說南洋明人甚多,他們很多都遭受佛郎機人的欺壓,整日翹首以盼朝廷派人過去,如果朝廷支持他們做生意,他們很樂意繳納關稅,朝廷的收入也會增加。
這讓朱由校看的不經連連點頭,看來這些人對自己的新政內容很是了解,寫的時候也很會投自己所好。想來殿試之前的這一個月是下足功夫備了功課的。 不過投其所好的答題,也極大的激發了朱由校看卷子的興趣。他隨後就囑咐劉一燝只要有新卷子上交,都隨即抽幾張遞給他,讓他再好好看看,不過這讓劉一燝等考官很是無奈,只是眼前的這位皇帝做事經常這麼不拘一格,又別出心裁,整的他們也沒有辦法,只能照做。
這也讓朱由校看到了很多新的想法,比如有人建議聯合蒙古、朝鮮一起對抗建虜的;也有人認為應該分化建虜,既然有人投靠建虜,那我們也重金從建虜招人,不斷分化其眾削弱其力量。
還有人認為對於吏治腐敗問題,應該嚴加處置。他甚至還舉了例子說明初只要貪污六十兩就可以判死刑。但明孝宗把官員貪污數額過高問斬的條例給廢了,從此官員貪污從此肆無忌憚。因為哪怕再懲治頂多就是丟官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從此貪污問題愈發嚴重。
所以他就在卷子建議,對於貪污官吏的優待未免太大了,如果不嚴厲處罰不足以威懾官吏,應該恢復孝宗之前,貪污數額過高就會被問斬的條例,只有這樣官吏才會有所忌憚。
朱由校看完連連點頭,他想做這個事情很久了。不對那些人苛制嚴懲,只會讓他們肆意橫行,猖獗無度。
「陛下,陛下。」
就在朱由校拍案叫好的時候,魏忠賢的呼喊聲將他的思考打斷。他回頭一望,就看見劉一燝、葉向高等人已經在寶座前躬身等待了。
「怎麼了?」
朱由校疑惑的看著眾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臣等冒昧打擾,還請陛下贖罪,只是現在已經到酉時(五點到六點),考試的士子大多已交卷,殿試也馬上結束了。陛下陪著士子考試,皇恩浩蕩,對士子的厚愛臣等與士子都看在眼裡。
但陛下坐了一天,又沒有吃多少東西,還望陛下以社稷為重,保重龍體早些回宮休息。臣等也會在明日開始閱卷,為陛下挑選賢才。」
朱由校聞言就看了下天色,果然太陽已經下垂到了西邊。時候確實不早了,他說著就把卷子遞給魏忠賢。
「天色確實不早了,坐了一天朕也乏了,那這裡的事情就交給伱們了,明日早些批改完,朕想早些看看結果。」
劉一燝等人聞言立刻俯首稱是。朱由校確實累了,說完就站起身來,帶著魏忠賢等人下了台陛,坐上早已準備好的龍攆,往後宮方向走去。
而劉一燝等人則還需要等待,等到日暮西山後,不管有沒有寫完都會強制收卷,但這些士子能考到這一步,時間觀念還是有的,紛紛按照規定交完卷,在宦官的帶領下離開了紫禁城。
至此殿試考試正式結束,對士子們而言,他們只要靜候三日後的傳臚大典就可以了,至於多少名得是各安天命,且看個人福澤了!
求月票,求評論,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