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朕這大明還有的救> 第390章 銀幣的製造

第390章 銀幣的製造

  第390章 銀幣的製造


  此話一出,整個大殿當即安靜異常。


  眾人知道馮三元性格執拗,但誰也沒想到他居然會在這個關鍵時候觸皇帝霉頭。


  劉一燝等人也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救這個馮三元。


  「陛下,馮三元欺君罔上,擾亂朝綱,且不說現在遼東戰事還沒有結束,遼餉本就不應該撤。


  就說陛下即位以後,振興朝綱,力行推免改革,使得朝廷財富盈滿,用度充足,何來民不聊生,何來生靈塗炭,馮三元真的是一派胡言。」


  工部右侍郎畢懋康當即站出來,對著馮三元就是一頓彈劾。


  他的彈劾的發出當即就像引爆了場內的炸彈一樣,許多人見狀也出言抨擊馮三元。


  「馮御史說法完全是謬論,僅憑鹽稅收入就要廢除遼餉,萬一遼東用度不足,戰事糜爛,到時候究竟誰擔這個責任。」


  「臣請罷免馮三元,其看似為民,其實以此來邀名,其罪可誅。」


  ······

  朱由校看著下面眾人紛紛站出來抨擊馮三元,心情也稍微好了一點。


  在他心裡,這遼餉是萬萬不能廢,哪怕是建虜平定了也不會廢。


  明朝的正稅根本不重,朝廷的收入很少,現在好不容易有這麼一個正大光明加稅的機會,朱由校怎麼會把這麼好的加稅機會浪費。


  至於馮三元說的遼餉搞得民不聊生,朱由校更願意相信不是稅率的問題,而是下面官吏貪污腐敗的問題。


  要知道後面滿清建立后,直接把明末三餉固定化,全部均攤到正稅裡面來。那個時候的稅比現在大明重多了,百姓都承受下來了,更何況現在才加了一個三餉之一的遼餉。


  「陛下,馮三元雖然說的話有嚴重之處,但其還是想減輕百姓負擔,用意是好的。


  再說從太祖開始,本朝六科言官御史職責便是上書勸諫,其身為右都副御史,這麼說也是希望陛下能夠有拳拳愛民之心,還請陛下免去馮三元狂言之罪,不要過多降罪。」


  這時首輔劉一燝也站了出來,他雖然心裡直罵這個馮三元太過於固執,不知道變通。


  但事到如此他也不能袖手旁觀,一旁的馮三元沒有想到他這麼說會遭到皇帝如此方案,他的話只是想說百姓多麼不容易,並沒有抨擊皇帝的意思,萬萬沒想到皇帝居然會誤會。


  他見狀也想拱手發言,但剛想說話就見劉一燝一個眼神讓他閉嘴,他見狀也只能按捺住心情不再言語。


  隨著劉一燝的發言,朝堂內也陸續有人站了出來給馮三元說話,讓朝堂更加熱鬧起來。


  「好了,不要吵了。」


  朱由校聞言擺擺手,這個馮三元言語狂妄,亂議朝政,他心裡真的很是不喜。


  但劉一燝說的對,馮三元身份是御史,還是右都副御史,向皇帝建言本就是他的職責。


  如果自己因為這個事情就罷免,甚至抄家啥的,雖然自己心裡爽了,但自己的名聲就壞了,天下定會覺得自己不會容忍。


  想到這裡他在心中無奈的嘆了一口氣,這個馮三元死罪難免活罪難逃,不處罰他自己真的不爽。


  「馮三元雖為御史,建言雖是其職責,但也不能狂言妄語,而是應該有理有據。既然如此狂悖之言朕就不計較了,著罰俸三月,好好反省,以後說話要有憑有據,不可妄言。」


  劉一燝等人聞言頓時長舒一口氣,連忙對於朱由校拱手而拜。


  「陛下聖明。」


  馮三元雖然心中仍覺得自己沒有錯,但也只能拱手稱是。


  經過馮三元這麼一鬧,朱由校的興緻也被打攪了不少,對於後面的內容也有些意興闌珊起來。


  其後吏部尚書溫體仁又站出來稟報,說戶部已經確定好前往西洋的使團,並且按照原計劃九月十五日從北京出發,坐海船經過南直隸前往廣州,到時候再搭乘佛郎機的船隻前往歐洲。


  這個本就是商定好的,朱由校也不阻攔,直接頷首稱是。


  其後諸如遼東賑災,以及袁可立在江南推行新關稅等的事情,都沒有經過什麼大波瀾,都是下面稟報,朱由校直接同意。


  很快一個時辰就過去了,朱由校見時候不早了,也沒什麼事情了就給魏忠賢示意退朝。


  「退朝!」


  魏忠賢當即領會,上前幾步,很快就扯開嗓子喊起來。


  隨後鴻臚寺官員「唱」奏事畢,鳴鞭駕興,待朱由校聖駕退後,百官亦退,各回衙門蒞事了。


  朱由校坐著鑾駕到了乾清宮,便往冬暖閣走去。自從上次去西苑避暑以後,他越發喜歡上了西苑,可惜此地距離內閣、軍機處以及司禮監太遠,平時傳召什麼人很不方便。 再加上現在已入九月,天氣也沒有那麼炎熱,朱由校便重新搬回來乾清宮居住。


  「陛下,工部尚書徐光啟求見。」


  回到乾清宮換上常服的朱由校,正要翻閱題本,這時就聽見何寧的稟報。


  朱由校聞言暗暗疑惑,徐光啟找自己能有什麼事。


  「讓他進來吧。」


  沒過一會,就見何寧帶著徐光啟走了進來,只是徐光啟手中還舉著一個木盤,上面的東西被一塊紅布蓋著,讓朱由校看不清楚是什麼。


  「微臣工部尚書徐光啟,叩見陛下。」


  徐光啟進來,把木盤輕輕一放下,當即就對朱由校躬身行禮起來,朱由校見狀更加好奇起來。


  「起來吧,張昶賜座。」


  朱由校說完便望著徐光啟道:


  「徐愛卿,朕看你這還有備而來,還搞得挺神秘的。什麼事情不在早朝的時候稟報,反而單獨過來朕單獨說呢。」


  徐光啟緩緩起身,一見皇帝說這話當即面露笑容,望瞥了一眼他放在桌子上的木盤,笑著說道:

  「陛下,此事事關重大。現在也是剛弄出來,微臣沒有來得及事先稟報陛下。而是事先把東西拿過來,想要陛下親自瞧一瞧,把一把關,再作定奪。」


  徐光啟這麼一說,朱由校更加好奇了,緩緩站起身來,就想看徐光啟究竟要呈上什麼東西。


  「陛下,臣記得三月前您曾跟微臣討論鑄造銅幣、銀幣之事。當時苦於發行銀幣、銅幣,民間定會瘋狂造假。因此您提議在錢幣邊緣刻上印齒,作為防偽之用。


  您把這個任務交給微臣以後,微臣便糾集寶泉局工匠進行商討,發現其關鍵還是在錢幣的模具上。最後經過反覆刻制模具,終於製造了一批質量上佳的銀幣跟銅幣,還請陛下過目。」


  朱由校一聽這話頓時眼睛一亮,他真的沒想到現在的好消息是一個接著一個,先是均田均役,其後又是稅制改革,現在錢幣改革也略有成效。


  「好,徐愛卿你果然是肱骨之臣,朕沒有看錯你,趕緊把錢幣拿來,讓朕看看。」


  何寧見狀連忙上前,端起木盤來到了朱由校面前,伴隨著紅布的拿開,朱由校也看清楚新制錢幣的模樣。


  木盤內一共有五列堆疊整齊的錢幣,其中四列銀幣,一列銅幣。


  徐光啟此時也走到了朱由校的面前,耐心的講解起來。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銀幣的最大幣值為一兩銀子,其後還有五錢、兩錢、一錢的幣值。他們幣值跟重量符合,民間只要稱一下,或者用手掂量就可以知道是否足值了。」


  朱由校聞言就拿起了那個那個面值為一兩的銀幣,仔細打量起來。


  因為涉及到重量跟大小,這個面值一兩的銀幣沒有採取傳統圓形方孔的製造方法,而是類似於民國時期的銀元,中間無孔,一面用楷書寫著「天啟年制」四個大字,背面則上下「一兩」兩個大字,銀幣的邊緣則是一圈細微的鋸齒,摸起來有些澀。


  朱由校用手掂量著銀元,隨後對張昶說道:

  「把戥子拿來。」


  見張昶連忙出去拿稱東西的戥子,朱由校又拿起那個幣值為五錢的銀錢。


  這個就是圓形方孔,不過形制稍微大了一圈,比一兩銀幣略小,上面的文字也差不多。


  「陛下,百姓平日生計除非做生意、或者婚喪嫁娶,基本上很難用到一兩銀子。但五錢、兩錢,一錢銀子卻用的很多。


  這一錢銀子等於一百文左右,就不會像一兩銀子那般使用的少了,到時候可能要大量製造,來滿足百姓的需求。」


  朱由校一邊聽著徐光啟的介紹,一邊拿起一個面額一錢的銀幣跟一個銅幣,相互比較起來。


  這個一錢的銀幣比銅錢略大,重量稍微重一點。


  「伱做的不錯,這種銀幣製作精美,看來是花了不少功夫的。並且現在有了這種邊齒技術,民間仿造也比較困難了。」


  朱由校越說越發滿意,說著就扭頭給何寧囑咐道:

  「你去文淵閣,把內閣的幾人請過來,就說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何寧聞言當即領命而去。


  「徐愛卿,這種錢幣看起來不錯,朕覺得可以大規模煉製,但其中造價幾何,需要什麼材質等等。等待會劉一燝他們過來,他好生給他們說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