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番薯與土豆
第401章 番薯與土豆
正如黃得功所言,現在不是官軍急,而是叛軍急。
谷里縣城,大將何仲蔚聽著逃回來的將領的講述,一臉的震驚之色,他也想到了很多種可能,但就是沒想到自己的精銳在官軍面前如此不堪一擊。
「這六千人是我軍精銳,哪怕官軍都是火器加持,也不會潰敗的如此之快,你們莫不是哄騙我吧。」
何仲蔚說著就望向跪在自己面前的參將蔡才,一臉的不悅之色,把精兵交給他,沒想到居然會試這樣一個結果。
「卑職怎敢欺騙您呢,原本卑職也跟您一樣的想法。這火器威力雖大,但裝填甚慢。只要接住一輪射擊,就可趁著裝填彈藥的空檔,拚命衝到其陣前接敵定會大勝。
只是不知道官軍不知道用了什麼陣法,火器射擊居然沒有空檔接連不斷,使得我們遲遲近不了身,並且其威力甚大,一炷香的時間就有三分之一的人被擊倒在地,士氣大跌,哪怕卑職在後面督戰,也無濟於事。
此事不僅卑職清楚,逃回來的士卒也都一清二楚,總兵大人一問便知。」
聽了蔡才這一番詳細解釋,何仲蔚才堪堪相信他的說辭。
並且他現在是既震驚這官軍戰力的強悍,又震驚官軍的反應速度。
「羅甸王剛剛舉大旗行事,文書也是昨天才到,今日我們就趁敵軍不備拿下陸廣城,中間相隔一日不到。這官軍難道是提前知道消息,不然怎麼會反應這麼快,戰力還如此強悍。」
說到這裡何仲蔚不由站起身來,來回踱步思量其中原因。
「總兵大人,貴州營兵的戰力我是知道的,絕對不會如此厲害。我觀這支官軍戰力強悍,打仗作戰甚是有章法,怕不是其他布政司的客軍,我聽說狗朝廷派了京營振武軍來到了貴州,基本上全員裝備火器,恐怕就是這一支人馬。」
蔡才的解釋道出了何仲蔚最不願意相信,也是最合理的緣由。
何仲蔚也猜到了這一支定是京營振武軍,但是如此快速地就到了陸廣縣,他隱約猜到朝廷怕是要提前對他們動手了,只是恰好先鋒部隊被自己碰到了。
如果這麼想沒錯的話,那就意味著這支人馬後面還有大批官軍,自己的形勢也不容樂觀。
「這次官軍怕來者不善,傳令下去,對嚴密監視鴨池河對面官軍的動向,有任何異動都要第一時間通知我。另外再派使者前往織金關跟那寨,向羅甸王說清情況,請求派兵支援。」
見官軍勢強,何仲蔚心裡也有一些忐忑,自己初遭大敗,還是要以守為主了。
同時他也想到了什麼,叫住了正欲離開的蔡才,囑咐道:
「官軍火器有些厲害,你命人在山上砍伐樹木,製成盾車,我就不信官軍的鳥銃火器可以把盾車打破。」
——
貴州的戰端已起,朱燮元也早早上書把計劃向朱由校和盤托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朱由校自然對朱燮元很是放心,要錢給錢,要兵給兵。
而他則只要一個結果,便是打贏,其他的一律不管。
「朱燮元的題本到了沒有。」
乾清宮內,朱由校坐在一隻鋪著黃墊子的雕龍靠椅上,接過何寧遞過來的題本,頭也不回地問了起來。
「回稟陛下,目前還未。不過奴婢已經跟司禮監、通政司打過招呼了。只要有西南戰事的題本,定會第一時間送來,還請陛下放心。」
朱由校聞言眼神中不免有些失望之色,他算了算時間,朱燮元動手的時間大概就在這幾日了,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了。
「嗯,西南戰事緊急,隨時盯著,有任何消息都要給朕彙報。」
朱由校說著便端起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輕輕抿了一口,便不再關心西南之事,而是翻開題本看了起來。
這些都是今日要緊的題本,被司禮監專門送過來的。
朱由校隨手打開一個題本,就見上面寫的是京營的事情。
之前陳良弼就曾向朱由校奏報,說京營六軍之武毅、武雄軍整訓完畢,鳥銃以及克虜炮也全部列裝完畢。
並且六月份里草欄場又挑了一批人到京營,至今已磨合的不錯。但現在京營其他軍也整備的差不多,將官已經不多了,因此陳良弼想著再從里草欄場要一批人。
朱由校聞言不由思索起來,現在武備學堂馬上就要建設好了,里草欄場也沒有進一步招募,人數也不多。
而且現在里草欄場經過兩批選拔后,第一批選拔的勛貴子弟差不多都已經入了京營,如果再選拔的話,怕是要從今年年初的邊軍子弟中選了。
這倒跟朱由校的最初的預想有一些出入。 他原本計劃便是讓這些邊軍子弟訓練后,就回到原來邊軍任職,如此便可大大提高自己對邊軍的掌控。但現在要充實京營的話,這個事情怕要稍微往後拖一下了。
但他想了一會還是同意了,千金買馬骨的事情他還是知道的。
如果這些邊軍子弟能進入京營,等明年豈不是能鼓勵更多的人才主動參與到武備學堂的選拔中來,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想到這裡他就用硃筆批閱起來,同意所請並特別注意讓曹變蛟跟左良玉兩人分別進入耀武、武雄軍中任職,就從哨長開始做起吧。
朱由校雖然對曹變蛟甚是喜愛,覺得此人看起來年紀比他略小,但勇猛異常,歷史上他的所作所為也證明此人定會一員猛將。
只是朱由校很是欣賞,但也不能一直放在身邊,否則讓其心生懈怠之心就不好了還是要放到部隊中歷練才行。
京營事情完畢以後,朱由校又打開第二封較厚的題本,這是京畿總督跟天津府巡撫聯名上的摺子,上面講其在京畿屯田的效果。
自從去年自己安排左光斗跟鄒元標行屯田之事,已經過去快一年了。
現在已經過去了,他們二人也給自己交了一個滿意的答卷。
鄒元標先是重用董應舉屯田,招募遼東、山東流民一萬三千戶於順天、永平、河間、保定一帶。購買民田十二萬餘畝,連同閑地共十八萬畝廣招流民耕種,除了繳納賦稅外,每年可收麥谷達七萬石。
更主要的是,這些土地都京畿地區最差的地了,但哪怕是這般都可以存下糧食,讓朱由校震驚不已。
而左光斗做的更加厲害,之前就給自己上書提出「三因」、「十四議」的屯田主張,自己看到以後乾淨利索從內帑撥款十五萬兩銀子讓他放手去幹事。
拿了錢的左光斗也沒有讓朱由校失望,經過一年的努力,之前上書的舉措也慢慢有了效果。
根據題本上說的,從去年開始他親力親為,疏通支渠,掘地為井,設壩攔水,下游修坡,解決灌溉問題。
同時親自勘探荒地,設立屯學,利用屯學考科舉的優勢,鼓勵人們投獻土地入學,鼓勵當地屯田。
現在開墾的荒田、灘涂地和百姓獻的田加起來有二十萬多畝土地了,招募了一萬五千戶流民,每年可收割十萬石糧食。
更讓朱由校驚喜的是,他還跟徐光啟合作,專門挑出來地方種植水稻和番薯等作物。
要知道徐光啟不僅是西學大家,也是個農學大家,對於這些甚是了解,在二人的合作下,現在天津已經成功種植出了水稻,甘薯的產量也很驚人,居然畝產五百斤左右。
只是左光斗也在題本中說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便是他發現北方並不適合種甘薯,甘薯喜溫,其在福建耕種的的產量可以達到九百斤左右。
這麼一比較的話,在北方種番薯的產量比南方要低四成,十分不划算。所以他在題本中建議,如果要推廣的話,甘薯在南方推廣更好一點。
朱由校對此倒不是很了解,不過現在紅薯現在只是剛傳入中國,任何品種都有一個優化改良的過程,現在在北方產量低,那就慢慢改良即可,朱由校也不是很在意。
不過既然南方適合種植,那就可以鼓勵百姓種植甘薯,特別是西南地區,那裡多高山丘陵,土地貧瘠,正好適合種植紅薯。
至於北方,朱由校也不由的思索起來,在他印象里北方、也別是西北吃紅薯吃的比較少,反而土豆比較多。
這土豆也是美洲作物,既然番薯傳到了中國,想必土豆也傳進來了。
它不僅產量大,喜冷涼不耐高溫、較耐旱耐澇,確實很適合北方種植,並且也容易打理,如果能在北方大規模推廣開,那絕對是一件大功德。
想到這裡他立馬拿起硃筆描述了土豆的特性,讓左光斗等人留意一下,如果有的話就試驗種植。
至於甘薯推廣就讓內閣等人商議個章程,可以讓南方布政司鼓勵百姓先試種起來。
但朱由校唯恐下面會錯意,因此反覆強調官府千萬不要強迫百姓種植,如果百姓願意可給一些支持,不願種那就算了。
他可不想整出什麼「改稻為桑」的幺蛾子事情來,搞得下面民怨沸騰。
番薯就是紅薯,萬曆傳入中國,產量九百斤是根據清代的統計得來的。
至於天津水稻種植,就是歷史上左光斗在天津試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