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第676章 衛所改革的想法
第676章 衛所改革的想法
西北旱災才剛剛開始,所幸朱由校前面做了多少準備,才讓損失降到了最小,現在完全可以撐得住。
但朱由校也知道,以後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天災人禍不斷,因此留給自己準備的時間不多了。
根據他的記憶,歷史上的天啟七年三月,陝西又是大旱,但當時澄城知縣卻不顧饑民死活,仍然催逼納稅。導致百姓忍無可忍,最後爆發起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而現在距離天啟七年三月只有三年半時間了。
一想到自己只有三年半時間用來準備,朱由校心中的緊迫感更深,感覺除了宗室改革以外,其他改革也要加快進度了,特別是衛所改革,要馬上提上日程。
這個想法可謂是由來已久,大明衛所制度自太祖朱元璋創設以來,作用甚大,可以說是大明最主要的軍事制度。
但自英宗開始,衛所制度開始逐漸敗壞,等到現在已經十不存一。衛所士卒逃亡嚴重,而朝廷也不得不採取募兵制度,以彌補軍隊戰鬥力的不足。
而營兵制度就是這個情況下的產物,而自朱由校即位以來,也一直想要改革衛所制度,且不說要廢除,至少要裁撤一些荒廢的衛所,精簡一些人員,進一步提高募兵的比例,以提高大明軍隊的戰鬥力。
但他思前想後,還是覺得衛所制度雖然敗壞,但其中的既得利益者眾多,如果一旦行動,萬一引起反彈,那就不好了。
因此他最終選擇先改革京營,打造大明最強兵馬,最後再以此為依仗,改革衛所的計劃。
現在京營已經打造完畢,甚至可以說戰鬥力完全超出了他的期望,現在京營眾人更是的親信要人,朱由校算是極其放心。
因此現在改革衛所之事,也應該提上了日程。
州縣想到這裡,當即囑咐張昶,派人去在軍機處任職的陳良弼過來問話。
沒過一會,收到消息的陳良弼很快就趕到了乾清宮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不必多禮。」
看著陳良弼緩緩起身,朱由校當即讓張昶安排入座,隨即笑著說道「
「遼國公,有段時間沒有召見你了,不知你現在在軍機處幹得如何,可曾習慣?」
「陛下,臣在軍機處一切安好,原本剛去的時候,還想著臣這個大老粗怕是處理不了文書工作。但英國公張大人、孫閣老對臣甚是幫助,讓臣也能夠很快能著手軍機處事務。」
「那就好,軍機處負責我大明軍機要事,因此至關重要,朕讓你去擔任此職,就是看中你勇於任職的才幹,切不可讓朕失望。」
陳良弼聞言趕緊拱手稱是,他心裡也很清楚,他已經算是位極人臣了,職位也到頂了,現在還能繼續在軍機處干,完全是皇帝對他的信任了,他已經很滿足了。
「不過朕這次叫你來,也不是簡單寒暄,是朕有事情想跟你商量。朕前幾日跟英國公張唯賢商量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宗室一事事關重大,也只有張唯賢這種勛貴德高望重之人才能主持此事。
而你卻不一樣,你擔任京營總督多年,去年更是戰功卓著,在勛貴與武將之中也頗有威望。」 陳良弼聽到皇帝把他跟張維賢相比,還說出在武將中頗有威望之語。頓時被嚇得半死,連忙跪下磕頭道:
「陛下如此說,真的讓臣汗顏,臣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離不開陛下提攜與重用,臣一直銘記在心,絲毫不敢忘記。」
聽到陳良弼如此惶恐,朱由校笑著擺擺手,示意他不要驚慌。
「你起來說話,我們君臣之間怎麼會如此生分。朕之所以這麼說,一則是信任你,二則是想跟你商量個事情,想聽聽你的看法。」
見皇帝如此說,陳良弼頓時好奇起來皇帝的目的。
「還請陛下示下,臣知無不言,」
「好,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今日叫你來,還是主要想要討論下衛所制度。衛所自我太祖創設以來,距離現在已有二百餘年,其創設之初至今,為我都忙節約軍費有億萬之巨,但現在卻破敗不堪,十不存一,許多衛所也名存實亡。
而現在大明情況已經與之前截然不同,衛所制度也不利於大明軍事調度,因此朕也一直在思考改革衛所之事。」
陳良弼一聽皇帝居然要跟他討論這件事情,頓時嚇得有些哆嗦。
他怎麼能不知道衛所制度的重要性,只是這事太過於重要了,是牽扯上千萬軍戶、數千衛所、整個大明軍事系統的大事。而現在皇帝居然單獨跟自己商量衛所制度,讓他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復為好。
於是他想了一會,硬著頭皮拱手道:
「陛下,衛所自太祖創設以來,時間日久,現在雖然殘破不堪,但裡面事物牽扯太多,再加上裡面涉及軍戶、邊鎮諸事,因此萬萬不可輕易否定,也不可急躁更易,不然容易生亂。」
陳良弼這麼一番話言辭懇切,朱由校卻搖頭不同意他的看法。
他也知道此事事關重大,因此也只敢跟陳良弼一個人商量。但這種事情是必須做的,難道就因為怕影響甚大,就就畏首畏尾不敢做嘛。
朱由校想到這裡,緩緩望向陳良弼,淡淡道:
「愛卿覺得如果全部廢除衛所以及軍戶如何?」
陳良弼聞言拱手低頭默不作聲,朱由校見狀就知道他不同意,於是繼續說道:
「廢除中原、山東、江南等地衛所,讓此地軍戶歸於民籍如何?」
陳良弼還是低頭不語。
「那不廢除軍戶,只是廢除一兩個布政司的衛所作為試點,如果成效好以後再進一步推廣如何?」
陳良弼還是不言語,朱由校見狀無奈搖搖頭,嘆了一口氣說道:
「那選擇一地,如遼東一般廢部分衛所,置府縣選派官員如何?」
陳良弼一聽這話才有了反應,聞言當即躬身再拜道:
「陛下,如此可行,其後再徐徐圖之,逐步試點,才是穩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