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新宋·大結局(全15冊)> 第84章 匪斧不克(1)

第84章 匪斧不克(1)

  第84章 匪斧不克(1)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詩經·豳風·伐柯》


  1

  王安石與王雱並不知道,在他們還在為這件事情困擾的時候,欽命說婚的三司使曾布,已經領了旨意,跨出東華門,預備去石府正式提親。


  對於自己接到的這樁差使,曾布倒沒有什麼不滿意的。這個世界上真心希望石越成為王安石女婿的人當中,曾布無論如何要算一個,更何況這是皇帝欽命的差使。


  自從傳來消息說石越婉拒了濮國公的媒人,而程顥也沒有再去過石府之後,朝廷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官員,雖然態度不同,但是似乎都相信石越成為王安石的女婿只是遲早的事情。有些性急的傢伙甚至開始準備賀禮——畢竟無論王安石還是石越,都是當今炙手可熱的人物。


  曾布坐上刻有自己官銜的馬車,對隨從揮了揮手,道:「走吧。」


  「省主[69],是回府嗎?」隨從恭恭敬敬地問道。


  「去石學士府。」


  「是!」


  馬車夫吆喝了一聲,長鞭一揮,載著皇帝提親使者的馬車,向南城馳去。車塵後面,李向安一路小跑出來,看到的卻只是曾布車駕的背影,他一面跺腳,一面尖著嗓子喝道:「備馬,備馬!」


  一個小內侍連忙牽了馬過來,李向安躍身上馬,催馬追去。


  可氣的是這位大宋三司使的馬車夫,不知吃錯了什麼葯,跑得這麼快,而李向安比不得他的前輩、現任嘉州防禦使的李憲,他本不是一個善於騎馬的宦官,也不敢跑得太快,兼之汴京的街坊道路,十橫九縱,頃刻之間,曾布的馬車竟然蹤影全無。


  「沒辦法了,這個曾布,害我要騎著馬跑到石府。」李向安怨天尤人地罵道,只好自認命苦,一路顛簸,到石越府前去守株待兔。


  石越賜府所在的小巷,現在汴京的百姓一般稱為「石學士巷」,做了翰林學士之後,趙頊特別賜了十二門戟的排場——這是很了不得的尊榮。十二把門戟分成兩列,一邊六把,擺在新建的三間五架門屋正門的兩側,任何人來到此處,都會知道此家主人的身份尊貴,更不用說大門正上方,有當今熙寧天子親筆賜書的「學士府」豎匾——當然,這是仿製品,真品是要供起來的;兩邊內檐下各挑著兩個燈籠,上面用濃墨寫著兩個大大的「石」字。這幾樣東西,加上學士府的旁邊,原本就有的幾株參天大樹,雖然府邸還是那座府邸,在外表看來,卻已經全然不同往日的寒素模樣。


  石安現在做了石府的大管家,同樣也與以往天天守門的模樣不同,除了他婆娘還要負責全府的伙食之外,他已經不需要親自做事了。本來自從司馬夢求等人入府之後,配置的僮僕就相應增加不少。再加上唐康除了一半時間住在白水潭學院外,也有一半時間住在石府,也需要有侍奉的下人。石學士府上,現在連僮僕加上,一起住了三十多人,雖然和真正的鐘鳴鼎食之家比起來,還相差甚遠,但也開始慢慢地變得有氣派起來。


  對於這種變化,如果是三年之前,石越或者會很不習慣,甚至會很不能接受,但是對於熙寧六年的石越來說,這種事情,他甚至懶得過問。來往於王侯卿相之府,對於這樣的排場,他並不覺得有什麼奢侈的,相反的,在石越內心,一直認為自己還是相當的節儉,依然保持自己不同於一般宋代官僚的本色。


  春風滿面的曾布和身著一身白色湖州絲袍的石越分賓主坐下之後,曾布端起手中汝窯出產的茶杯,輕啜一口,這才笑容滿臉的說道:「子明,你可知我的來意?」


  石越心裡本就在揣測著曾布的來意,實不知曾布能有什麼事這麼高興,這時見他相問,突然腦中靈光一閃:莫不是鋼鐵冶鍊那邊有什麼好消息?想到這裡,石越心裡不由有幾分緊張與興奮,建立一個粗具規模的鋼鐵業,是他一直十分在意的事。


  曾布是老於宦海之人,別人表情的絲毫變化,他都能立即捕捉到。這時見石越神色,心裡暗暗好笑,心道:「都說石子明少年老成,但終只不過是個少年人。」對於說成這樁婚事的信心,不由又增了幾分。


  石越也在打量曾布的神色,見他面帶笑容,微微點頭,心中不由大喜,脫口問道:「子宣兄,莫不是……」


  曾布見他如此性急,再也忍耐不住,拊掌笑道:「正是子明的大喜事到了!」


  「大喜事?」石越與在一邊相陪的潘照臨相顧愕然。


  曾布笑嘻嘻地說道:「不錯,天子賜婚,子明與王相公家小娘子堪稱佳偶天成!我卻是來說媒的。」


  「啊?!」石越大吃一驚,目光不由自主的投向潘照臨,二人心中都暗暗叫苦:「難道真的晚了?」


  曾布見二人如此表情,奇道:「子明不知道此事嗎?」


  石越只得苦笑著又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又故作慷慨地說道:「子宣兄,讓我做負恩無義之人,實不可能。可否替我向皇上說幾句情?」


  曾布本不知道這種種情由,心下不由得十分為難:「子明,此事你和桑家畢竟沒有婚姻之約,我知道你志向遠大,為了一個女子而抗旨,皇上心裡會怎麼看你,你可要想清楚。且桑家小娘子固然好,但王姑娘亦是才貌雙全,未必不是子明的良配。」 他所說的這些,石越心中其實早就想到過了,且不是沒有反覆計算過利害得失:公然抗婚,不僅皇帝無法下台階,而且也是擺明了和王安石劃清界線,在政治上絕非一個好選擇;而委婉拒絕,眼見皇帝興高采烈,硬要牽這根紅線,說什麼他也聽不進去的,僅僅用桑家先來提婚這一個理由,也很難具有說服力……想到這裡,他忍不住又望了潘照臨一眼,潘照臨很無辜地回望一眼,意思是:這個我也沒有料到。


  但要讓他接受一樁毫無感情的婚姻,他究竟還是不能夠做到:那個叫王昉的女孩,雖然石越對她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惡感,甚至潛意識裡未必沒有一點好感,但是僅僅見過兩面,而且自己和她的父親、兄長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關係之中……石越毫不猶豫就在心裡否定了這種可能。


  但另一方面,石越同樣很難理解自己對桑梓兒的感情。到底是不是自己就真的愛桑梓兒,他也不是很清楚。愛情在很多人眼裡,可能是一種無趣的東西,其實不僅僅對於古代的男人如此,石越出生的那個時代的男人,同樣只需要一個借口就可以把號稱「偉大」的愛情出賣,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也許僅僅便是賣價的高低貴賤不同而已。人類最愛做的事情,就是一邊歌頌著某件事物,一邊出賣它。只不過相應的,每群人中都有另類,每個人都有自己堅守的東西。對於石越而言,也許稱不上什麼高尚,但如果他能夠確定的知道自己在愛一個女孩子,背叛不會是他的選擇。所謂的「理想」,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未必就一定比很多人認為幼稚的愛情更值得堅守。他很可能寧肯背叛自己的理想,也不願意背叛自己的愛情。


  讓石越為難的是,他與桑梓兒之間到底有沒有稱為「愛情」的東西?他不能肯定。或許有,或許沒有,於是選擇起來,加倍的艱難。


  但無論如何,那種大哥哥保護小妹妹的憐愛,肯定是存在的,做一件讓梓兒傷心的事情,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石越心裡肯定會非常的抱憾。「讓我好好照顧她一輩子,也很好。」石越當時心裡的想法就是:「讓我來守著她長大。」


  曾布和潘照臨看著緊皺雙眉的石越,知道他現在的確是很難拿定主意。這兩個人,對於感情這種東西,都是相當的陌生。曾布為了追求功名,曾經把新婚妻子扔在老家幾十年不聞不問;潘照臨心中,只有一個所謂的「抱負」,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因此他們也無法理解石越心中的困擾。


  曾布輕輕咳了一聲,說道:「子明,此事無須如此躊躇不決。若你真的喜歡桑姑娘,納她為妾,也未嘗不可。」


  這話不說猶可,石越聞言眉頭微皺,心中已是老大不滿,但又不便訓斥。他其實也有幾分執拗的性格,不過和王安石不同,王安石劍拔弩張,從外到內,無一處不是拗脾氣;石越則是外表溫和謙遜,內里才有一種讓人不易覺察的拗勁。否則他也不可能高官厚祿三四年,依然還堅持著一些莫名其妙的道德。須知人一處高位,若缺少制衡,那種「逆亡順昌」的心理就會不由自主慢慢滋養,多少暴虐妄為之人,並非全是性格天生如此。


  曾布卻不知道石越的想法,在他看來,以石越的身份地位,桑家不過一個商人之家,納妾也沒什麼不可以的,見石越不答,以為他已心動,便繼續勸說道:「我平素也知道相公很是欣賞子明,若有半子之實,翁婿同心,往大里說,可以報效皇上知遇之恩,中興大宋朝,往小里說,日後子明封侯拜相,不過等閑事。子明一定要三思而行……」他那裡知道石越之志,王安石亦不過是在他計算之中。


  「我一個大男人,連自己的婚事都不能做主,還談什麼扭轉乾坤?何況現在事情做到這個份上,我若中途變卦,梓兒的性格,雖然口裡不說,心裡難免傷心欲絕,她那樣的小女孩兒,誰知道會做出什麼事情來?我石越如果連一個小女孩兒都保護不了,還要靠女人去封侯拜相,又有什麼面目再談雄心壯志?」一念及此,石越幾乎忍不住要反唇相駁,總算心中的理智尚存,硬生生把這些話吞在肚子里,但便有幾分忍不住要在心裡責怪司馬夢求:「去了這麼久了,你也太慢了一點吧!」


  曾布哪裡便能知道石越差點和自己說重話?他兀自在那裡口惹懸河,委婉勸說石越不要因為一時任性而抗旨不遵,毀了自己的前途,所謂「女人如衣裳」,那樣大大不值……誰知道石越竟然變成悶聲葫蘆,一聲不吭。


  說了半晌,曾布見石越只是不說話,也不由有點生氣,漲紅了臉厲聲說道:「子明,我見你平日行事幹練,今日怎地這般婆婆媽媽?不就是一個女人嗎?大丈夫行事,一言而決。」


  石越聞言一愣,心中也不由有氣,暗道:「我不娶那個女的,你能把我怎麼樣?我還真不信皇帝就這樣不用我了!」抬起頭來,正要不顧一切地斷然拒絕,便在此時,聽到有人尖著嗓子在外面喊道:「曾省主,咱家可趕上你了……」李向安一邊喘著氣,一步一搖地闖了進來。


  潘照臨看見李向安進來,眼睛不由一亮,朝石越微微一笑;石越心裡也長出了一口氣,暗道:「總算來了!」


  果然李向安進了客廳,徑直往北邊一站,尖聲說道:「皇上口諭,曾布接旨。」


  曾布狐疑地看了李向安一眼,見石越和潘照臨等人已經跪下,連忙上前跪倒,朗聲說道:「臣曾布恭聆聖諭。」


  「著曾布即刻回宮交旨,不必再去石府。欽此!」李向安原原本本的背著皇帝的口諭,這句話其實就是說曾布不必做這個媒人了。


  石越和潘照臨頓時長出了一口氣,高聲謝恩。曾布卻傻眼了,不甘不願的謝了恩,站起來抱拳問道:「李供奉,這又是為何?」


  李向安回了一禮,笑道:「曾省主,可把我一陣好趕,總算沒有誤了差使。你前腳剛走,後腳韓侍中的表章就遞了進來,道是請皇上做主,將他新收的義女許給石越。一面又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懿旨,你說韓侍中三朝元老,皇上能不答應嗎?連忙叫我過來通知你,要不然就鬧笑話了。」他口中的韓侍中,就是三朝元老、策立兩朝的韓琦。對英宗與趙頊父子,韓琦都有策立之功。雖然趙頊現在變法用不著他了,但是他的聲望畢竟本朝的大臣中無人能及,而且又是趙頊也心知肚明的忠臣,他提這麼點要求,皇帝便沖著「老臣」兩個字,也沒有駁回的理。更何況還有兩宮太后的旨意。


  曾布更加莫名其妙:韓琦什麼時候收了個義女?怎麼半道殺出來也要嫁給石越?不過他也無可奈何,抱了抱拳,悻悻地說道:「既這樣,有勞供奉了。」又對石越擠出一絲笑容來,道:「子明,你可以不用為難了,不過韓家的女兒,未必好過王家的女兒。」


  李向安笑道:「曾省主有所不知,這個韓家的女兒,便是桑家的女兒,韓侍中在表章中寫得明白。」


  曾布能做三司使,是新黨中除了王安石、呂惠卿之外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也不是等閑之輩,心中一轉念,事情也能猜出三四分。他目光在潘照臨身上停留了一會兒,笑道:「果然是妙計!」


  2

  無論是呂惠卿這樣心懷叵測的人,還是曾布這樣雖然有點私心,但畢竟還算是真心誠意想讓石王結親的人,之前都絕對沒有料到潘照臨會有這麼一手。


  既然石越決定了要娶梓兒,潘照臨也只好按他意願來做,為了能讓婚事得諧,繞開商人之女這塊大石頭,潘照臨就寫了一封書信,讓司馬夢求領著桑家的家人,一路護送著桑梓兒往河北大名府去了。這封信是代桑俞楚寫的,信中希望韓琦收桑梓兒為義女,好讓有情人終成眷屬云云,隨行的是滿滿一車隊的禮物。而與此同時,有使者帶著馮京說明情況的信件到了韓琦那裡。


  韓琦本來就不喜歡王安石,又極欣賞石越。他在官場上打滾多年,若論到對政治的理解,王安石其實遠不如他。他知道年輕的皇帝一心想做番事業,信任王安石,變法圖強,對他這樣的老臣多有疏遠,他反對新法亦是無用。所以他的心思,不過是表明自己的立場,做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聊盡人事。但自從石越突然冒起,迅速成為大宋朝廷中的新貴之後,韓琦就有了新的打算,他想借著石越的受寵,在朝中制衡王安石,以求把大宋引向他心目中的「正軌」。所以平時便經常和石越書信往來,在地方上也常常呼應石越。如今碰上石越有求於己,這等順水人情,他怎麼可能不賣給石越?畢竟讓石王結親,舊黨之中,可沒有一個願意的。再加上有司馬夢求巧妙周旋,桑梓兒的確也很可愛,又有一車的禮物往韓家上上下下這麼一送,韓府中竟是沒有一個人不為桑梓兒說話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