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新宋·大結局(全15冊)> 第229章 國之不寧(2)

第229章 國之不寧(2)

  第229章 國之不寧(2)


  月光將李清的身形拖曳出長長的陰影,在長廊下,他整個人都象籠罩在陰影之中。緊蹙雙眉的中年男子,抬頭仰望月空,終於只能發出喟然的長嘆聲。


  「夫君。」不知何時,衛慕氏已經站到了李清的身後。「是朝中又有什麼難解之事么?」


  李清默默搖了搖頭,卻沒有轉過身去。他感覺到有一雙溫暖的小手攀上自己的肩膀。


  衛慕氏幫李清輕輕的繫上白色披風,柔聲道:「無論什麼事情,都會解決的。」


  「是啊,無論什麼事情,都會解決的。」李清輕輕重複了一句,忽然一笑,將衛慕氏摟入懷中,道:「給我備馬,我要去看看宋朝那個武狀元。」


  文煥是被單獨囚禁在隸屬於翊衛司的一間小院子里,地點十分隱秘,西夏人派出了二三十名士兵專門看守他。


  李清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見文煥了。曾經意氣風發的武狀元削瘦了許多,下頷的鬍子凌亂的生長著,臉上也多了幾分滄桑之色。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裡,文煥變得成熟起來。李清十分清楚地知道文煥經歷過什麼,西夏人曾經用戰馬拖著他跑了十幾里地,也曾經六七天不給他任何水和食物,當然,也曾經讓他享受過美女佳肴……但是無論如何,這個表面上看起來甚至讓人感覺到有點輕佻的武狀元,卻始終沒有屈服,雖然他也不曾自殺。


  當西夏人招待他美女佳肴時,文煥當仁不讓的享受者,對說客們的喋喋不休充耳不聞;在西夏人失去耐心,用酷刑與饑渴來威逼之時,文煥雖然幾乎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是卻始終不肯背叛大宋。


  但是既便如此,李清也知道,還是有許多的西夏人看不起他,因為他們認為文煥沒有勇氣自殺。正如許多西夏人也同樣看不起他李清一樣。而文煥所要承受的壓力要遠大於當年的李清,因為他是武狀元!深受皇恩的武狀元,在許多人看來,在這種情況下,是沒有生存的立場的!

  如果他能絕食自殺,也許會贏來更多的尊重。


  但是文煥畢竟是個年輕人,他的理想還沒有開始。


  也許他還指望能活著回到大宋。


  許多人是這樣的嘲笑這個只欠一死的武狀元,但是李清對文煥,卻有一種奇妙的感情。他不認為期望活著回到故土,是一件多麼見不得人的事情。雖然李清也知道,既便文煥回去,面臨的,也將是遍布天下的懷疑的目光。


  「李郎君。」文煥的臉上,竟然泛出了一絲笑容:「你氣色不是太好。」「李郎君」是一些西夏人對李清的稱呼。


  李清隨意找了張凳子坐在文煥對面,淡淡問道:「可還習慣?」


  文煥譏諷的望了李清一眼,話中帶刺地說道:「我不似你,習慣不了。」


  「是啊,你不似我。」李清定定望了文煥一會,突然嘆了口氣,舉起手來,拍了拍手。兩個親兵立即端上一壺好酒、幾盤小菜。李清指指酒菜,說道:「今日與君同飲。」


  文煥心裡一怔,以為是自己死期將至,當下端起酒壺,斟了一杯,一口喝了,又斟了一杯,卻不管李清,又是一口喝乾,笑道:「這酒不錯,可惜有酒無友,好酒也沒個味道。」


  李清知道文煥心裡甚是鄙薄自己,他早已習慣,也不介意,自己給自己斟了酒,也是一口喝掉,只覺得明明一壺史十三從汴京私帶過來的烈酒,入得口中,卻竟是一點味道也沒有,倒似白開水一般。他一口氣連喝數杯,方悠悠說道:「我知道狀元郎看不起我,但狀元郎可知道我是何人?!」


  文煥冷笑道:「你不過是背祖忘宗的漢賊罷了。」


  李清卻不去理他,自顧自的說道:「你可知道大宋嘉祐二年麟州之戰?我本是宋朝府州守軍一軍中小校,當年沒藏訛龐大舉出兵,擊敗郭恩,我便在此役中為夏人所擒。嘉祐三年夏人出兵攻吐蕃青唐城,雖然大敗而歸,但是我卻因立下功勛,受到惠宗賞識。從此跟隨惠宗左右,屢次與吐蕃、宋朝作戰,頗立功勛,封為將軍,妻以貴人之女。惠宗駕崩前,將我送至太子帳中——也就是當今夏主的帳中,托以護衛之重……自我入夏至今,已有整整二十年,我的長子,也有十二歲了!」


  「好好的漢人,做了二十年的賊,又有何值得誇耀的!」文煥毫不客氣的嘲諷道。


  「你又知道什麼?」李清淡漠的掃了文煥一眼,道:「你可知焦用是誰?」


  文煥聽到這個名字,似覺耳熟,一時卻想不起來是誰,再看李清神態,不覺狐疑,當下默然不語,只是看著李清。


  李清淡淡笑了笑,彷彿知道文煥必然不知,繼續說道:「焦用本是狄武襄公舊部——我亦曾與你說過他——便是因為他觸犯軍法,韓琦欲誅殺之,狄武襄公親為求情,說焦用是好男兒,韓琦卻道:東華門外狀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兒。竟誅殺焦用。當年我在宋朝,與焦用之族侄同居一營,此事是我親耳聽聞得來,當真讓人寒心。」


  這件事情,文煥本也聽說過——不說在宋朝的耳聞,就是當初李清勸降他,也的確曾經提及此事,不料李清於此事耿耿於懷,還另有一層原因,至此時方知——文煥雖一時記不起焦用之名,但此時卻也明白李清所說並非謊言,只是說道:「往者不可追,今日之大宋,有石學士建忠烈祠,早已不同以往。」 「當日你也這般說。」李清冷笑道:「但是我卻終是難以相信。宋朝一向重文臣,張元殿試不第,遂降西夏,引景宗攻宋。自此以後,宋朝殿試不敢黜人。若由此觀之,宋廷君臣,惟有打痛了他們,他們才能刻骨銘心。若有一降將能將宋朝打得不得安寧,或許宋廷從此能略重武臣,亦未可知。若說一個石越,便能讓宋廷從此不重文輕武,誰能信之?」


  文煥哼了一聲,扭過頭去,不肯說話。


  李清頓了頓,又繼續說道:「你是武狀元,你說宋朝不重文輕武,那你這個武狀元,真比得上文狀元?為何宋朝真正邊關名將,除少數幾人外,都是文進士出身?」


  「百年之風,非一朝一夕所能完全扭轉,但是今日之大宋,無論王相公還是石學士,都道重文不必輕武,早年矯五代之枉過正,現在已有改變。」


  「重文抑武,是宋朝趙官家的祖訓,又如何能憑王安石與石越的一張嘴便改變?」李清又給自己倒了杯酒,一口喝了,高聲道:「我在宋朝之時,有功不能賞,拚死戰鬥,亦難以升遷,功勛再高,亦不免受氣於腐儒;到了夏國,雖是漢人,但有功必賞,勇猛必獎,男兒提三尺寶劍,便可受君王恩寵,建功立業,封妻蔭子!我問你,憑什麼便要為那個不重視你、看不起你的朝廷賣命?」


  文煥凝視李清良久,忽然臉上竟是露出同情的表情,他淡淡說道:「你生不逢時,沒能遇上石學士,有些道理,你自然是不知道。」


  「石越又有甚高明之見?」


  文煥又看了李清一眼,緩緩說道:「凡王者之國,其國家,則不必先問臣民為國家做過什麼,當先問國家為臣民做過什麼?其臣民,則不必先問國家為臣民做了什麼,當先問自己為國家做了什麼!——這是石學士在白水潭學院講過的一段話。」說罷,頓了頓,又義正辭嚴地說道:「我文煥既身為大宋之臣子,無論大宋是好是壞,是不是對得起我,我都只能忠於大宋。你以為朝廷重文抑武,使你受了委屈,便可以成為你背叛祖宗的理由么?難道你在西夏,便不曾受西夏羌人的歧視么?為何你可以背祖棄宗忍受西夏羌人的猜忌與歧視,卻受不了父母之邦的一點委屈?」


  這番話說出來,李清卻是聞所未聞,一時間竟是百感交集,怔在當場。


  文煥打量著面前的這個中年男子,心中也是波潮澍湃。在文煥看來,李清的行為是可恥的,身為大宋人,卻甘為夷狄,這是文煥無法認可的事情;但是李清又未必不是可憐甚至是可惜的,文煥也知道,哪怕李清沒有被俘,以李清的才華,在西夏能受到賞識,但是在大宋,卻可能被生生埋沒,士為知己者死,李清對夏主的感激,文煥自然能夠理解——但可惜的是,李清的知己者,是一個錯誤的對象,而這一切,又並非李清本人所能掌握……在這個時刻,文煥甚至暫時忘記了自己的處境,只是帶著複雜的感情,來觀察著李清。文煥幾乎忘記,他自己的命運,也不比李清好多少。


  文煥不甘心就這樣死去,他的才華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他還沒有來得及建立下可以彪炳青史的功勛!

  文煥也不願意投降西夏。他是大宋皇帝欽點的武狀元,他們文家可以說深受國恩,他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忠臣烈士!


  文煥知道,如果投降,他就會身敗名裂,成為家族的恥辱,被後人唾罵!但是他也知道,如果不降,西夏人遲早會用自己的人頭,來當做鼓舞士氣的工具。


  二選一的難題,文煥亦不知道如何選擇。


  坐在翊衛司某間隱秘的小房子裡面的兩個男人,也許會有著極其相似的命運。


  大宋,陝西路,京兆府,陝西路安撫使司。


  陝西帥司衙門裡裡外外都張燈結綵,如同節日一般,進進出出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抑制不住的笑容,每個人的腳步,似乎都變得輕快許多。


  似乎一切都是如此的順利,喜事多得讓人不可思議。


  在平夏城,高遵裕擊潰了梁乙埋的部隊,並且俘虜了四萬餘人的俘虜。大宋朝的皇帝陛下,在紫辰殿接受了百官的祝賀,然後命令高遵裕挑選三千名俘虜押解至汴京,舉行隆重的獻俘儀式。封賞的命令雖然沒有下達,但是一次大規模的賞賜,已經不可避免。在普通的百姓與一般士林的輿論看來,朝廷對於帥司石越、主帥高遵裕、副帥種誼、郡馬狄詠等人的褒賞,將非常值得期待。戰爭的勝利還不止來自一處,在講宗嶺,一個叫何畏之的名不見經傳的布衣,率領一群鄉村弓箭社的准鄉兵組織,偷襲講宗嶺,火燒講宗城,將西夏講宗城守將野利濟的人頭送至京兆府,更加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在此之前,陝西刺募十萬義勇,西夏人也不過是當成黔之驢觀之。而如今,不足一千名連鄉兵都稱不上的陝西兒郎,竟然將數倍於己的兵力把守的講宗城給燒了,還砍下了西夏守將的人頭!

  對於整個戰鬥的過程,民間的說書人各憑自己不知何處聽來的細節,添油加醋,傳得神乎其神,倒似是天兵天將下凡與西夏人打仗一般,連何畏之,在說書人的口中,也憑空多出來兩頭四臂。陝西民眾普遍相信,做為星宿下凡的石越,用自己的某種異術,招來了一群天兵天將,方取得如此戰果。而對於講宗嶺之戰的渲染,也連累到平夏城之戰,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許多人都堅信在那場戰爭中,遠在京兆府的石越使用了他神秘的法術——否則不會有西夏俘虜明明事後一切正常,但在戰鬥中卻堅信自己全身乏力,無法作戰。


  但這兩場戰爭的勝利,還並非是陝西帥司張燈結綵的理由。石越之所以允許如此張揚的慶祝,是因為從汴京用快馬接力送來的一封家書——在數日之前,石越已經成為一個名為「石蕤」的女孩的父親。這對於石越來說,絕對是一件不亞於平夏城與講宗嶺之戰的大喜事。


  所以,這幾日的石越,雖然表面上依然平靜沉穩,但是步履卻不自覺地變得又輕又快,在沒有看見的時候,竟然還會莫名其妙的偷笑。


  這種喜悅的情緒,甚至於讓石越幾乎忽略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從某種意義來說,應當也是大宋的喜事,只不過大部分的宋朝君臣,都不予以承認罷了——在六月初六,一個男嬰在汴京平安出生,他的父親,是當今皇帝趙頊,母親,是來自高麗的王賢妃!子嗣一向艱難的趙頊又多了一個皇子,按理是應當讓大宋的臣子們鬆一口氣的,但是這個皇子的出生,卻讓汴京城中幾乎所有的重臣,都吸了一口涼氣!所有人都相信,這位皇子的出生,對於大宋的皇位繼承問題,不僅僅毫無幫助,反而增添了無數不確定因素。


  55

  七月的汴京,熱得讓人恨不得把身上的皮都剝下來,汴京城的碼頭、城門卻依然有無數的船隻、車隊、以及百姓進出來往,為生計奔波忙碌著。這座人口繁多的巨大城池,是當時全球毫無疑問的消費中心,無論是奢侈品還是生活必需品,汴京城的需求,都非常的驚人。而這一切,全部有賴於發達的水陸運輸業與相關的勞動者。


  而在熙寧十年,與整個帝國水陸運輸業相關的工程以及參預的民眾,都達到了大宋歷史上一個前所未來的高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