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希特勒第二次派人進藏之謎(6)
第256章 希特勒第二次派人進藏之謎(6)
嚴勇:39歲,地貌、地態專家,職業探險家。民間登山運動的先驅和開拓者,西藏優秀登山者,國內著名高山嚮導,成都人。
褚嚴:40歲,探險愛好者。曾任汪大飛鷹社的骨幹、攀岩隊隊長,1998年雅漂主力隊員。獲得2002年蘇格蘭攀冰錦標賽冠軍。
孟浩然:34歲,中國登山家協會會員,專業高山嚮導,青年攝影家。在藏工作生活16年。廣州人。
黎定明:38歲,兩棲爬行類動物學家。探險愛好者,參加過中國登山協會攀冰技術培訓,2004年綠野越野挑戰賽第三名,通過中級急救員資格考試,2003年獨立攀登崑崙玉珠峰。
張翔:35歲,××地質大隊成員。
趙莊生:27歲,××省軍區××部隊少尉,呂競男的優秀學生。
李宏:27歲,二級警督,××警察學校教師,呂競男的學生。
名單中竟是一名女隊員都沒有,卓木強巴疑惑道:「怎麼不見張大姐?」
岳陽道:「本來張大姐是通過了考核的,但她的公司有要事,實在沒辦法兩頭兼顧,張大姐也很遺憾,說下次一定還要來西藏。」
卓木強巴嘆惋地點點頭,收起名單。只見張立一直在興緻勃勃地向唐敏講那吸引球的用途和原理,兩人的注意力似乎都被吸引球完全吸引住了。
卓木強巴道:「張立很興奮啊。」
岳陽道:「他自打看見了唐濤的筆記,就跟武痴撿到了武林秘籍一樣,天天都很興奮。」
卓木強巴看著張立笑逐顏開的樣子,突然覺得有一絲不安,那種淡淡的擔憂是從何而來,他卻說不上來。只聽岳陽大聲道:「得了,看你那一副得意揚揚的樣子,還有什麼寶貝,就給我們展示展示啊。」
張立放下水杯,沖著卓木強巴晃動著手指道:「哎,不瞞你們說,還有一件頂級護身裝備,上周法師他們剛從澳洲郵回來的。」張立指著自己衣服道:「強巴少爺,你看我這身打扮,沒什麼特別吧?」
卓木強巴看了看,張立穿了一件短風衣,把裡面都遮住了,看不出有什麼特別,於是道:「嗯,從外面看沒什麼不一樣的。」
張立又問道:「如果說藉助飛索和蝠翼,我們可以從二十米高空直接墜落,那麼如果超過二十米,比如說一百米呢?強巴少爺有沒有把握安全著陸?」
卓木強巴搖頭道:「那太高了,蝠翼堅持不了那麼久,如果是亞拉法師……」
張立道:「有了這套裝備,如果著陸環境好,別說一百米,兩百米、三百米都沒問題。」
卓木強巴來了興緻,道:「哦,是降落傘一類?」
張立搖頭道:「如果距離太短,降落傘來不及打開,這套裝備卻能即用即開……」他環顧四周,「這裡太窄了,我得到戶外才可以展示這套裝備,我說說它的原理就好。強巴少爺,摸一摸這件衣服,看看有什麼不同。」
卓木強巴和岳陽先拿起衣擺一角摸了摸,入手很厚實,衣領沒有特別處,在衣袖邊緣一個環形的東西好像鐵圈。卓木強巴道:「這是什麼?」 岳陽則直接問道:「是壓縮空氣鋼瓶嗎?」
重聚首
張立手指向岳陽一揮,笑道:「聰明。」他拎起衣擺一角,道:「這本來是一種海事急救服,被唐濤改進后,變成了一種高空墜落急救服。我這件衣服看似普通,但它足有八毫米厚度,裡面夾層都填塞了與極地蠶蛹營同樣材質的雙層蜂窩狀強化薄膜;在袖口處是一個壓縮空氣鋼瓶,開關閥門採用了和飛索同樣的指套結構,將這個套環套在中指上,一揚手,閥門自動打開,整個充氣過程在五秒內完成;充氣完成之後呢,它會形成兩個氣囊,外層是一個大的球體,大球裡面是一個燒瓶樣的小球體,整個人被包裹在小球體之中,如果下方是草坡,它完全可以承受住從三百米高度墜落的衝擊力;如果下面是河水或泥沼,那就算是從一千米掉下去都沒問題。」張立咂咂嘴,「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將這種填充物加入蝠翼裡面,稍加調整,不會影響我們的滑翔質量;指環套左手,飛索套右手,這樣一來,我們的高空保護作業就算做到完美了。」
岳陽道:「如果填塞進衣物,是不是太麻煩了,那就只能用一次,如果改成降落傘那樣可以反覆摺疊使用的呢?」
張立道:「你是說,摺疊放入背包里?也行!」
「什麼也行?」呂競男的聲音在門口響起。
「教官。」「教官。」張立和岳陽不知是習慣了還是怎麼,一聽見呂競男的聲音,條件反射般站得筆直。
呂競男和巴桑、肖恩、王佑等人魚貫而入,房間里頓時顯得擁擠起來。大家寒暄了一會兒,方新教授擺手示意:「大家,安靜一下。」
房間里安靜下來,只聽教授道:「這次召集大家來,因為有件重要的事情,我無法作出決定,想請大家商量一下。」電腦里出現了一個視頻,一位穿著白衣帶著眼鏡的老人出現在視頻里,身後是一大堆實驗器皿。方新教授道:「這位是傅傳雄博士,我的一位老友,目前主研基礎化學。」
傅博士和大家打了個招呼,方新教授接著道:「我這裡,那張地圖還是沒有進展,因為沒有突破口,所有的重心都放在那面銅鏡上。銅鏡拿到之後,我馬上聯絡了一些專家,對它進行了聲、光、電的分析,並且有一點成效。你們看看,這是在電子顯微鏡下的銅鏡表面。」
一幅圖像被放大,佔據了整個電腦屏幕。圖像顯示的有些像用黑白相機拍攝的星球表面,有的地方形成月亮上的環形山,有的地方則呈現分支的山脈走形。張立道:「這是銅鏡表面嗎?」
電腦里方新教授道:「不錯,這是被放大了十萬倍的銅鏡表面,似乎與光滑兩個字相去甚遠對吧?」
卓木強巴道:「這樣說,古人還是採用的光學折射原理成像了?」
方新教授道:「不錯,這銅鏡上如果隱藏有秘密,無外乎從兩個方面尋找。其一,通過它的花紋文字,尋找潛藏的信息。我們作了大量努力,沒有發現花紋的特殊性;文字也就那幾個,似乎暗含意義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我們沒有宗教界人士專業,連他們都沒有發現。所以我們著重在第二條路上找線索,那就是,銅鏡本身通過反射成像。將這第二條路作為主攻方向也有兩個理由:第一就是這種所謂的透光鏡,最早在漢就已經產生,它的製作應該是比較成熟的工藝,在唐蕃通交時期,古藏人完全有可能掌握這門技術;第二,從捲軸中表達的意思可以看出,古格王照著光照下的城堡雕刻出來的是一個大物件,而光照下的城堡原物又是一方小銅鏡,這種大小的巨大差異,似乎也只有光線的折射、反射才可以造成。而通過光學研究證明,這面銅鏡的表面確實做過特殊處理,在電鏡下它展現出來的是有規律的凹凸紋理;我們又作了激光橫截面掃描、彩色多譜儀分析,結論都支持它是一面透光鏡,但是……」
教授說著,那面透光鏡在電腦屏幕上旋轉起來,一束紅光照在鏡面上,光束與鏡面之間的角度不斷變化,而銅鏡也在不斷旋轉;接著,白色的牆面漸漸起了變化,出現了淡淡的水印。隨著光線入射角的改變以及銅鏡的旋轉,牆面的水印漸漸清晰,可是怎麼看也只是一片模糊影像;隨著光線入射角和旋轉的改變,那已漸漸清晰的模糊影像又慢慢消失了,觀看的人都發出「咦」的聲音。圖像倒轉回去,定格在最清晰的模糊影像處,教授道:「我們嘗試從各種角度,用各種可見光和非可見光去照射,這是我們所能得到的最清晰的圖像。而用普通光照在上面時,肉眼幾乎看不出這些模糊的水印,這也是你們最初拿到銅鏡時找不出任何異樣的原因了。」
大家的腦袋擠在一起,就差沒鑽進電腦屏幕了,可那幅最清晰的圖像,還是看不出任何實質的圖形,就像是有水從牆面上流過,燈光照在上面,還有一定的動感。方新教授調整著遠近焦距,讓大家看得更清晰些,遠看頗有些中國潑墨山水畫大寫意的筆法,可是近看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像。
卓木強巴道:「會不會和光源的距離及光的亮度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