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張居正(全4冊)(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第74章 為濟困賤賣龍泉劍 言告狀卻送戒石銘

第74章 為濟困賤賣龍泉劍 言告狀卻送戒石銘

  第74章 為濟困賤賣龍泉劍 言告狀卻送戒石銘

  李狗兒與陳大毛被提出州府大牢時,已交了亥時,除了那些青樓酒館尚燈火輝煌開門納客,街上已是悄沒人聲。一行人踏著迷濛月色,迤迤邐邐走進了稅關衙門。


  卻說早晨出事以後,金學曾心急火燎從鐵券巷趕回衙門,老遠就看見段升魂不守舍候在他的值房門口。一見到他就撲通跪下,一五一十說明事情原委。上街巡稅,本不是金學曾的主意而是他自作主張,見新來的堂官為欠稅問題一天到晚愁眉苦臉,便想上街捉兩個「釘子戶」打開缺口,本是立功心切,誰知誤傷張老太爺闖下大禍。金學曾聽完,恨不能一腳踹死這個二杆子。他強忍了好一陣子才壓下怒火,對段升說道:「禍已闖下了,後悔也沒有用,你且退下,隨時聽候調參。」段升原以為堂官會大發雷霆,至少會把他罵得狗血淋頭再挨一頓毒打,弄得不好還會被扒了官服戴上木枷送進監牢,萬萬沒想到金大人只輕飄飄說這兩句就把他放了,心裡已是十二分的感激。金學曾如此處置也有他的打算,來稅關一個多月,對衙門裡的屬官差吏他一直留意觀察,發現段升這個人雖然對稅戶態度惡劣,但很少敲詐勒索,本質並不算太壞。稅戶中老實人居多,但也有胡攪蠻纏抗稅不交的刁民,這些人只認得翻眼睛強盜不認得閉眼睛佛,對付他們,真還得段升這樣的活閻王。基於這層考慮,金學曾決定放段升一馬。見過段升之後,金學曾又立即把全稅關的屬官差吏集中起來宣布紀律:一、事情既出,當事人既不能推諉責任,更不可背下包袱,有什麼禍事,堂官能擔當的盡量擔當;二、不能排除會有人藉此機會攻擊稅關衙門,大家出門公務,要謹言慎行,再不可添下新麻煩;三、稅收是朝廷大政,偶然事故不能干擾稅關既定方針。諸位該幹什麼就幹什麼,萬不可一蹶不振,敗壞衙風。四、若再發現有人吃裡扒外,欺瞞堂官或為虎作倀,一定嚴懲不貸。開過會後,衙門裡瀰漫的一股子驚慌失措的情緒算是穩定了下來。


  在衙門裡作了緊急安排之後,金學曾才急匆匆趕往大學士府,他想當面賠罪,誰知老太爺拒而不見。吃了閉門羹,他怏怏出得門來,見趙謙的官轎一直停在外頭,心中頓起疑惑:「老太爺傷勢嚴重不見客,為何趙謙卻在裡頭貓了大半個時辰?」把前後事兒聯起來一想,他不禁打了一個寒噤,預感到趙謙要利用這件事大做文章了。


  晚飯時,他把稅關六品主薄張啟藻找來,一同喝了幾杯悶酒,這張啟藻是從戶部京倉七品大使任上升遷現職,與金學曾同時到任,金學曾前年秋上去禮部查賬,這張啟藻就是他的的助手。這次來荊州赴任,金學曾特意向部堂大人要求再把張啟藻調來襄助。緣於這層關係,在趙謙眼中,這個張啟藻也是一位「插楔子」。在這敵友混淆陰陽未判之時,張啟藻成了金學曾在稅關中惟一可以信賴的人,他把張老太爺拒見的事情告訴了張啟藻,問他如何看待。張啟藻是個賬務專才,遇上刀光劍影作姦犯科之事素來氣短。聽了這消息他悶葫蘆似的愣了半晌,才拐個彎兒答道:

  「聽說首輔大人是個孝子。」


  金學曾聽懂這句話的含義,回道:「首輔是孝子,這個不容置疑,但首輔更是良臣。」


  「此話怎講?」


  「趙謙倡議給首輔在這江陵城外修了一座大學士牌坊,你知道么?」


  「知道,那一天,你不是領我一起去參觀過嗎?修得真是壯麗,這趙謙會來事兒。」


  「可濟兄,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金學曾擠擠眼睛,有些幸災樂禍地說道:「我來荊州前,首輔召見我,還特別提到這座牌坊。」


  「他怎麼說?」


  「他說這是亂彈琴,要拆毀!」


  「拆毀?」


  「對,拆毀!」金學曾的口氣不容置疑,「首輔說他最厭惡的事就是欺世盜名,當然,還有假公濟私。」


  張啟藻佩服金學曾沉得住氣,任何時候都表現樂觀。但他心底仍為稅關目前的困境擔憂,嘆一口氣說道:


  「首輔會不會因老太爺被傷而為難稅關,現在尚難預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趙謙是要藉此機會興風作浪的。」


  「你放心,對付他趙謙,我有殺手鐧!」


  金學曾說得含而不露又信心十足。張啟藻不知他的「殺手鐧」是什麼,但知道他常常弄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舉措,能收到撥雲見日的功效,也就半信半疑吞下這顆「定心丸」。這時,門子進來稟報金學曾,說是有人找,金學曾出去片刻就迴轉來,對張啟藻說:

  「這趙謙果然下手很快。」


  「怎麼了?」張啟藻緊張地問。


  「方才,我們在府衙的『眼線』過來遞信兒,說是趙謙準備讓李狗兒與陳大毛兩人領頭,聯絡城鄉眾多稅戶,一起具名寫摺子,告我們稅關。」


  張啟藻倒吸一口冷氣,言道:「說曹操曹操到,趙謙這一招真是歹毒。」


  金學曾嬉嬉一笑,說道:「趙知府既然打起了開場鑼鼓,這場戲不唱是不行了。可濟兄,煩你到府牢走一遭,把李狗兒和陳大毛兩人提出來。」


  一跨進稅關的大門,李狗兒與陳大毛因不知道又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因此心裡頭緊張。他們被帶到一間小廳房裡靠牆站著,不一會兒,便有一個穿著普通道袍的中年男子走進來。張啟藻向他們斥道:「堂官金大人來了,還不跪下。」


  兩人才說要跪,金學曾一把攔住說:「不必跪了,要跪,也輪不到你們。」說著親自上前,扶兩人到椅子上坐下。這一舉動,倒讓李狗兒與陳大毛摸不著頭腦。陳大毛把臀尖掂了又掂,好像椅子上有塊針氈落坐不下,就這麼似蹲似坐的樣子,拿一雙小眼睛覷著金學曾,狐疑地問:


  「你真的是金大人?」


  「怎麼,看著不像?夜裡又不坐堂,穿官服幹嗎?我不自在,你們更不自在。」金學曾說著,指著陳大毛道,「如果我猜得不差,你就是那隻綠頭蒼蠅了。」


  「小人正是。」陳大毛腆著臉笑。


  金學曾聳聳鼻子,詫道:「你們喝酒了?」


  陳大毛看了看木訥的李狗兒,心虛地答道:「我們是喝了兩盅,不多的。」


  「在哪兒喝的?」


  「大牢里。」


  「誰給喝的?」


  「不曉得是什麼人,讓禁子大爺端了一壺酒,兩樣小菜進來,讓我倆受用。」


  金學曾知道陳大毛在說謊,卻也不追究,又轉向李狗兒說道:「看你鼻青臉腫的,是不是一進大牢就挨揍了?」


  李狗兒舌頭短,開口嗆人:「犯到官府手上,就成了砧板上的肉,要切要剁,隨人的便。」


  「你看我這雙手,被拶子拶的。」


  陳大毛把一雙血肉模糊的手伸到金學曾面前。金學曾看過,趕緊命堂役去尋金槍葯,然後感嘆道:

  「俗話說,好漢不同官府斗,這話一點不假。」


  稅關堂官口中說出如此話來,倒把陳大毛與李狗兒聽得懵了,李狗兒問:


  「金大人不是官府中人?」


  「是,我是朝廷任命的堂堂正正四品官員。」


  「那你乍也說官府壞話?」


  「這是因為官府中,欺壓百姓的壞人太多!」


  說話間,堂役送上了金槍葯,金學曾親自給陳大毛敷藥,那份體貼的樣子,讓兩位「囚犯」大受感動。敷完葯,金學曾又問陳大毛:

  「聽說你編了一首歌謠罵我們稅關?」


  「不是我編的,」陳大毛連忙辯白,「荊州城中,三歲伢兒都念著出來。」


  「你再念一遍我聽聽。」


  陳大毛撓著頭有些為難,張啟藻一旁說道:「金大人讓你念,你就念吧。」


  陳大毛不情願地念了一遍,金學曾皺著眉頭想了想,說道:「這歌謠難聽,但實在,若要更實在些,得改幾句。」


  金學曾說著就念起來:

  稅關稅關,


  催命判官。


  肩扛枷鎖,


  手提鐵鏈。


  當街橫行,


  一群壞蛋。


  闊佬大爺,


  見著就軟。


  逮著百姓,


  吹鬍瞪眼,


  稍一反抗,


  牢底坐穿。


  「好!」金學曾剛一念完,陳大毛就興奮地叫了起來,忽然又覺不妥,慌忙掩了嘴,掩飾道,「稅關的老爺們雖然凶一點,卻也沒有這麼厲害。」


  李狗兒也在納悶:「天底下哪有掌自家嘴巴的人,這位金大人,莫不是又在使什麼花招耍我們。」心下已是十二分的警惕,金學曾看出了他的猜疑,便笑著問他:


  「李狗兒,你恨不恨段升?」


  「恨!」李狗兒一咬牙說真話。


  「你呢?」金學曾又問陳大毛。


  陳大毛比李狗兒狡猾,兜著圈子說道:「金大人方才改的民謠,那『肩扛枷鎖,手提鐵鏈』兩句,不就是指的段老爺么。」


  「看來,你也不肯原諒他,」金學曾搖了搖頭,又喊來堂役,吩咐道,「去把段升喊來。」


  一直在廨房待命的段升,不一會兒隨堂役進得門來,一見到陳大毛與李狗兒,他就有些氣不順。金學曾眯著眼問他:

  「段升,這兩個人可是你抓的?」


  「是的,」段升囁嚅著,全沒有早上在玄妙觀前的那股子蠻橫勁兒。


  金學曾接著逼問:「是抓對了還是錯了。」


  「錯——了,」段升答得很不情願。


  金學曾一跺腳:「錯了還不賠禮!」


  段升緊繃著臉,朝陳大毛與李狗兒兩個每人打了個拱手,帶著情緒說:「早上的事,對不起了。」


  見段升真的賠了不是,陳大毛與李狗兒反倒過意不去。官府中人給小老百姓道歉,這可是破天荒的事兒。陳大毛激動之餘,又多了個心眼,問道:


  「啟稟金大人,小人有件事想斗膽一問。」


  「請講。」


  「我和李狗兒,既是錯抓了的,那,我們現在是不是可以回家了?」


  「當然可以。」


  「那我走。」


  說此話的是李狗兒,語音未落,只見他已是蹭地站起來,抬腳就要出門。


  「慢!」


  金學曾喊了一聲,走到門口的李狗兒又迴轉身來,緊張地問:「又不讓走了?」


  「怎麼不讓走?只是本官不好意思讓你們這麼空著手走。」


  金學曾朝段升使了個眼色,段升從袖子里摸出幾碇銀子來,放在金學曾面前的茶几上,金學曾把那幾碇銀子分作兩處,一處十兩,一處六兩。然後說道:

  「李狗兒,這十兩銀子送給你,餘下的六兩,給陳大毛。」


  「這……」


  陳大毛與李狗兒面面相覷,一時都驚呆了,只聽得金學曾繼續言道:

  「段升說你們兩人抗稅,說錯也錯,說對也對。因為你們兩家,畢竟都是欠稅戶,多次上門催收都無功而返。當然,你們兩家的苦衷與隱情,本官也都打聽鑿實。李狗兒家,五畝田要完十畝田的稅,不僅僅是稅,還有丁差,這都是不合理的。再說你陳大毛家裡,爺爺死了九年,你們還得替他交匠班銀,這種徵稅方法,也是滑天下之大稽。但稅關的職責就是徵稅,稅賦征繳不上來,我們頭上的烏紗帽就戴不成了。我問你們恨段升否,你們說恨,其實,段升也是出於無奈,有苦難言哪!我到衙門的第三天,段升就對我說『徵稅好比在猴嘴裡摳棗子』你們聽了這句話有何想法?你們是同情猴子呢,還是同情摳棗子的人?我上任這一個多月,已是真切地感到,天底下最難當的官就是稅官!如果想玩貓膩,想貪墨,想榨取民脂民豪,這稅官倒是一把金交椅,但若要憑良心辦事,上對得起朝廷,下對得起百姓,則是比登天摘月還要難哪!

  「就像你李狗兒家的田賦銀,陳大毛家的匠班銀,到底收不收?收,得罪了你們,不收,又勢必要得罪朝廷,幾乎所有的稅官,也包括我金學曾在內,是寧可得罪百姓,也決不肯得罪朝廷。二者得罪其一者,都是好官。還有一種官,上欺騙朝廷,下欺壓百姓,這才是贓官、狗官。他段升,不是贓官狗官,我金學曾,這一輩子,反的就是贓官狗官。但是,身為朝廷命官,必當遵守朝廷的綱紀。田賦銀與匠班銀,關涉朝廷稅法。在稅法未有更易之前,稅銀還得依舊法徵收,我知道你們兩家生計艱難,縱賣盡家當,也難還清積欠,故把這些銀兩送給你們用來還賬。」


  金學曾這一席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禮,在座的人無不感動。李狗兒把已拿到手上的銀子放回到茶几上,說道:


  「這銀子我不能要。」


  「你為何不要?」金學曾問。


  李狗兒愣了愣,遲疑說道:「如果村裡人知道了,我如何回答?」


  段升不知李狗兒是何原因不肯收銀,便插話道:「你放心,金大人的銀子不是貪墨所得,是乾淨的。」


  接著,段升便講了這十六兩銀子的來歷:今天下午,金學曾得知李狗兒與陳大毛兩家的真實情況后,便想著要給予幫助,讓他們能夠歸還積欠,但他是一個不斂財的人,手頭上並無積蓄,一時間連十兩銀子也籌措不出。正發愁時,他無意間發現了那把掛在值房牆上的龍泉古劍,這把劍產自南宋高宗紹興年間,是金學曾家中祖傳信物,他當即把那把劍摘下來交給段升,讓他拿到典鋪里典當出去。這樣一把製作精美質量上乘的龍泉古劍,少說也值百十兩銀子。但開典鋪的員外趁人之危,死活只肯出十六兩銀子。段升見價碼兒太低不敢作主,又轉回來請示。金學曾一咬牙說:「十六兩就十六兩,典了它。」就這樣,段升心酸酸地捧回這十六兩銀子。


  知道了這十六兩銀子的來歷,李狗兒只覺心口堵得慌,他對陳大毛說話,喉頭已是發硬:


  「大毛哇,你看,金大人對我倆恩重如山,可是,我倆還想著……」


  「想著什麼?」段升問。


  陳大毛雖是街頭潑皮,但此時也是淚水在眼眶裡打轉轉,他竟撲通跪下,羞慚地說:


  「金大人,我不是人,我沒有良心啊!」


  李狗兒也跟著跪了下去,接了一句:「我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萬望金大人恕罪。」


  「你們倆這是怎麼了,你們何罪之有?快起來!」金學曾說著便要段升扶他們起來。


  兩人膝蓋不肯離地,李狗兒道:「金大人,天理良心,我們真的有罪,我們聽了宋師爺的唆使,準備明天就去府衙告你們稅關。」說著就把事情經過講了一遍。 金學曾佯裝不知曉此事,一臉驚訝問道:「宋師爺會把狀子拿到哪裡去呢?」


  陳大毛答:「他說去交給我們的家裡人,明天一早,一起去到府衙敲鼓遞狀子。」


  李狗兒突然記起什麼,趕忙從地上爬起來,心急火燎言道:「我現在就是趕回張家檯子,我要去阻止這件事。」


  「我也是。」


  陳大毛也一撅屁股站起來,兩人正欲出門,金學曾又對他們說:「其實,你們明天仍可到府衙去。」


  陳大毛不好意思笑笑,回道:「金大人,我若再去告你們稅關,天打五雷轟!」


  金學曾笑道:「不告稅關,也可以去府衙嘛。」


  「啊?」


  「你們可以聯絡鄉親,去給府衙的趙大人送一件禮物。」


  「什麼禮物。」


  金學曾詭譎地一笑,便小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兩人一聽樂了。陳大毛說道:


  「金大人這是個好主意,小的們照辦。」


  眼看兩人就要出門,金學曾親手拿起銀子交給他們,並對陳大毛說:


  「李狗兒路遠,可以先走一步,你能否再留一會兒,我還有話說。」


  李狗兒一走,金學曾便問留下來的陳大毛:「聽說你有時候也做點鼓上蚤的事。」


  「什麼鼓上蚤?」陳大毛一時沒會過來。


  金學曾做了一個「偷」的動作,陳大毛臉一紅,不好意思答道:「為了生計,順手牽羊的事偶爾為之。」


  「能否幫我一個忙?」


  「幫什麼忙?」


  「也順手牽羊一下。」


  「幫你偷?」陳大毛一驚,見金學曾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又問,「偷什麼?」


  「荊州城裡哪一家最富?」


  「開綢緞莊的漆老爺。」


  「對,就偷他家的賬薄。」


  陳大毛抓耳撓腮盤算了一會兒,不是很有信心地回答:「我試試。」


  第二天一大早,趙謙就起床盥洗畢,換了嶄新的官袍來到廨房,吩咐人把宋師爺喊來,問他:「事情辦得如何?」


  宋師爺昨晚從府牢里回來已經夜深,不敢打攪趙謙,又怕回家誤事,故宿在值房裡頭。這會兒他揉揉發脹的眼泡,回道:「啟稟大人,都辦妥了。」說著從袖子里摸出兩張紙來遞給趙謙,又道:「這是李狗兒和陳大毛兩人的狀子,請大人過目。」


  趙謙把狀子仔細看過一遍,高興地說:「好,他們準備何時遞狀子?」


  「就在今天上午。」


  「有多少稅戶能夠參加?」


  「不會少的,大約有幾百人。」


  「聲勢一定要大,」趙謙興奮起來,接著問道,「陳大毛與李狗兒兩人,是不是還在牢里?」


  「不在,昨夜裡,稅關主薄張啟藻去了大牢,把兩人提走了,咱派人跟蹤,這兩人被提到稅關后,在裡頭呆了不到一個時辰就被放了。」


  「放了?」趙謙一驚,皺著眉嘀咕道,「金學曾這小子,又耍什麼花招?」


  「他大約是迫於輿論,不得己而為之。」宋師爺捻了捻淡黃的山羊鬍須,得意地說,「大人有所不知,自昨天早上稅關鎖人以後,城中百姓把這件事吵得沸沸揚揚,一人一口唾沫星子,就能把他金學曾淹死。」


  「風高好放火,此等形勢不加利用,豈不是傻蛋?」趙謙說著得意地笑起來。


  宋師爺興抖抖地跟著笑,又道:「東翁,咱這裡還攢了一個好消息哪。」


  「什麼好消息,快講。」


  「東翁派到松江府去的人,昨兒天黑時也回到了荊州。」


  「人呢?」趙謙急切地問。


  「看到天黑,咱讓他先歇下了。」


  「事兒辦成了?」


  「辦成了,那幅字已存在咱的值房裡。」


  「去,快給我拿來。」


  宋師爺屁顛顛地走了,很快就迴轉來,把一隻描金護書在案台上打開,從中取出一張六尺宣的條幅,攤開來看,上面寫了一幅對聯:

  聖恩浩蕩 育荊楚時興人傑


  皇祚綿長 賴社稷代有名臣


  落款是:松江徐階題。


  趙謙反覆品味這副對聯,已是喜不自勝。卻說去年秋上,他倡議在荊州城東門外修建「張大學士牌坊」,並帶頭認捐五百兩銀子,不過半月,就籌集到一萬多兩現銀。旋即動工,到了年底牌坊建成,卻沒有找到題額的人。趙謙一心想拍馬屁,便派宋師爺去京城,本想讓張居正出面請當今小皇上賜額,沒想到張居正一口拒絕,不但不肯奏請皇上,反而帶信要把這牌坊拆掉。趙謙討了個沒趣,卻又不甘心,因為湖廣道的官員都把他當成張大學士府中的第一號座上賓,如果拆掉牌坊,他的面子往哪兒擱?而且,他揣摩張太爺的心思,也是希望建好這座牌坊以壯家聲,即便在知道兒子張居正有意拆掉牌坊時,老太爺也不鬆口。趙謙思來想去,認為張居正想拆掉牌坊是做戲給人看,天底下哪有人不肯光宗耀祖?如果他真的拆掉,張居正說不定還會怪罪他不會辦事。牌坊既留,總不能白板一塊沒有題額。當今首輔的牌坊,卻也不是隨便什麼人可以題額的,最合適的是皇上。這個既請不到,趙謙心裡頭又默劃了一個人,即隆慶朝第一任首輔徐階,這徐階雖然致仕家居,但他畢竟是張居正的恩師,論地位、論名望、論與張居正的關係,再也沒有人能出其右。於是,他派人前往松江拜見徐階說明原意……如今,拿到這幅墨寶,趙謙快意之極,恨不能立刻趕到張老太爺府上表功。但他心底清楚,比之稅戶告狀,這只是小事一樁。在廨房裡坐了大半個時辰,他派人到衙門前數次張望,看看有無動靜。宋師爺看到主人猴兒巴急的樣子,也怕出了閃失,又親自跑出去打聽,大約一頓飯的工夫,他歡天喜地跑回來,稟告主人道:「東翁,你要準備升堂了。」


  「來了嗎?」趙謙從椅子上一躍而起。


  「來了,已到了十字街口,嘈嘈雜雜的大約有兩三百人,打頭的正是陳大毛與李狗兒。」


  「好!」趙謙頓時間眉飛色舞,吩咐宋師爺道,「你現在就把狀子送進繕抄房,速抄三份,全部蓋上關防,一份送武昌城湖廣按院,一份送京城都察院,還有一份直送內閣首輔,全部加急。」


  宋師爺不敢掃趙謙的興頭,只得小心答道:「現在抄恐怕為時過早,狀子咱已交給陳大毛了。」


  「交給他幹嗎?」


  「他得親自在堂上遞給您呀。」


  「啊,我倒把這層忘了。」


  趙謙笑了笑,這時,只聽得衙門前的登聞鼓震天價敲響,沸沸揚揚的人聲也轟轟然傳來,早有一個衙役滾瓜般跑來稟道:


  「大人,外頭來了眾多百姓,要……」


  「不說了,」趙謙無心聽衙役啰皂,一揮手令道,「快去,傳令升堂。」


  頃刻間,只聽得「咚、咚、咚」三聲炮響——這是開衙的號令,接著,便是整整齊齊的山吼:


  「升——堂——」


  趙謙早已踱出屏風,在階上正中那隻夾頭榫翹頭大案台後頭落坐,大案台兩側,各斜放著一隻攢牙子著地管腳平頭案,府同知與主薄兩名屬官也隨之落坐,階下兩廂,數十名皂衣衙差各持水火棍直挺挺站立。趙謙重重拍了一下驚堂木,肅聲地問:

  「是何人敲了登聞鼓?」


  階下侍立的宋師爺出班稟道:「啟稟大人,是荊州城中小民陳大毛與城外農戶李狗兒等一干人眾。」


  「為何敲鼓?」


  「遞訴狀。」


  「狀告何人?」


  「告荊州稅關。」


  「帶陳大毛與李狗兒上來。」


  「是。」


  本都是事先知曉之事,但趙謙故作威嚴狀,又從頭問了一遍,只緣這是升堂的套路更改不得。宋師爺配合極佳,只見他走出大堂,片刻就把陳大毛與李狗兒領了進來,兩人一進來就跪下。趙謙俯身看了看這兩個「腌臢」人物,急切地問:


  「誰是陳大毛?」


  「我。」


  陳大毛抬起頭來,他今天換了件稍稍體面的藍布衣褂,只是被拶子拶過的手傷得不輕,敷了葯后已用粗白布纏了起來。


  「手上怎麼了?」趙謙問他。


  「昨日在府牢里受刑,拶傷了。」


  「啊,」趙謙轉頭問正在東張西望的李狗兒,「你叫什麼?」


  「李狗兒。」


  「聽說昨日稅關巡攔段升當街鎖你?」


  「是。」


  「狀子呢?」


  「什麼狀子?」李狗兒眨巴著眼睛。


  「你們不是狀告荊州稅關么?」


  李狗兒沒有作答,而是望著陳大毛,陳大毛看了看兩邊廂里拿著水火棍的差人,稍作猶豫,便鼓著勇氣答道:

  「啟稟知府大人,小民們今日給你送大石碑來了。」


  「石碑,什麼石碑?」趙謙懵了。


  陳大毛說:「大人看過便知。」說著從地上爬起來,走出大堂。這本是壞規矩的事,若在平常,趙謙早拍了驚堂木,但今日他卻耐著性子,想看看這兩個歪辣骨究竟要幹什麼。不一會兒,便見陳大毛領著四個人吭哧吭哧抬了一個大石碑進來,這石碑大約五尺高,厚約六寸,漢白玉質地,四個人抬進大堂后,卸了繩索,兩個人將其扶著立起,因隔得太遠,趙謙看不清碑上字樣,遂忘了開堂的威嚴,竟自蹙下階,走到石碑前觀看,只見碑的正面大書三個楷字:

  戒石銘


  背面的顏骨小楷,寫的是一段銘文:

  敕諭皇明天下郡縣戒石銘: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長,撫養惠綏。改存三異,道在乙絲。驅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所提,風俗可移。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役是切,存國是資。朕之賞罰,固不踰時。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為民父母,須是仁慈。勉爾為戒,體朕深恩。


  洪武十五年吉旦立

  讀罷銘文,趙謙臉色刷地變了,卻說這一方《戒石銘》碑,端的大有來歷:皇朝開國之後,高祖洪武皇帝治吏極嚴。他平生最厭惡的事情,莫過於官員貪墨,他每每囑咐六科給事中及十三道御史等諸路言官,對居官婪取之人,必及時揭發,不管證據確鑿還是道聽途說,都可上奏。這就是令貪官聞之喪膽的「風聞奏事」之權。如此苛嚴,雖不免有冤案產生,但對於官場養成清廉自守的風氣,的確大有裨益。即便如此,仍有貪利之官鋌而走險。有一位縣官貪墨了十兩銀子被人告發,洪武皇帝盛怒之下,下令將那縣官處死,剝其皮製成革,內中塞滿稻草做成「貪官標本」掛在縣衙大堂里以警示後來為官者:膽敢效尤者,殺無赦!懲罰如此酷烈,洪武皇帝仍心有不甘,洪武十五年,也就是殺了那位縣令不久,他聽了臣下的建議,製作出這一篇《戒石銘》頒發全國,用統一規格與書式勒石作碑,豎立在全國每一座縣州府衙門中,並諭旨每一個新上任者,到任之日,必須首先閱讀這篇《戒石銘》。


  陳大毛他們抬進來的這一方《戒石銘》碑,便是洪武十五年的舊物。這座碑本安置在當時的荊州府衙門內。嘉靖年間,當時的知府嫌衙署局促,便打通關節請旨另建,這就是趙謙現今辦公之地,而老衙門便作了荊州稅關的署所。不知是出於疏忽還是別有所因,遷移府衙時,這一方《戒石銘》碑竟沒有一同遷走,而是一直留在稅關的署所之內。如今被陳大毛他們抬來,趙謙立馬想到這件事的幕後策劃者是金學曾。本來巴心巴肝指望接一道狀子治一治金學曾,沒想到反上了他的圈套接下這一方「聖碑」。趙謙站在碑前,恨得牙痒痒的卻又不便發作。偏這時候,宋師爺站出來問道:


  「陳大毛,狀子呢?」


  「什麼狀子?」陳大毛裝糊塗。


  「你們不是要告荊州稅關么?」


  「是你宋師爺要我們告的,怎地賴到我們身上,我們回家合計合計,不告了。」


  「為啥?」


  「就為你寫的狀子,不合我們小老百姓的口味。」一直悶葫蘆似的李狗兒,這時開口說話了。他從懷中摸出那兩張狀紙揚了揚,然後把它撕得粉碎,說道,「過去稅關的大堂官,就是趙大人,我們如何告得!」


  「你!」


  趙謙臉色漲得像紫豬肝。府同知一看這些賤民鬧得太不像話,立時大喝一聲:

  「你們這些刁鑽小民,竟敢戲弄本衙,來人!」


  「在!」


  眾衙役一齊把水火棍在青磚地上頓了一頓,那樣子就要撲上來抓人了。趙謙擺擺手示意衙役們安靜下來,他知道如果此時一動手,便真的就中了金學曾的詭計。須知這些子編氓是送「聖碑」來的,如果打了他們,就等於是他趙謙膽敢藐視皇上,到那時候,他縱有十張嘴也辯白不清。小不忍則亂大謀,趙謙想到這一點,便勉強擠出一點乾笑來,對李狗兒一干人眾說道:

  「多謝你們送來這方《戒石銘》,宋師爺,安排人把這石碑趕快安放妥當。散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