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鎮守太監 逼征葛布
第57章 鎮守太監 逼征葛布
當天下午,縣衙里舉行了新任知縣接印儀式。和上午一樣,儀式由禮房操辦,縣教諭任司儀。儀式從儀門前開始。在爆竹聲中,王陽明在儀門前一跪三叩,之後進入儀門,在正堂大院的甬路上,在戒石亭前一跪三叩。在司儀的引導下,進入縣衙大堂,大堂內的暖閣前,擺有香案。在香案前,王陽明朝北三跪九叩。北方代表著朝廷,代表著正德聖天子。行禮已畢,王陽明升座大堂。先前替知縣看守大印的縣丞楊融捧出包裹著黃色錦緞的知縣銅印,小心翼翼地遞給大堂書案前站著的禮房書吏。書吏接過來銅印,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檢看著銅印上的銘文「皇明廬陵縣七品正堂大印」,然後躬身向王陽明稟告道:「廬陵縣縣衙禮房總辦白明禮稟告堂尊,朝廷命官,禮部鑄印。廬陵縣正堂銅印,方二寸一分,厚三分,完美無損。寶印所賦,朝廷權威,堂尊主政一縣,此為印信。」禮房書吏說完,手捧寶印,恭恭敬敬呈遞給王陽明。王陽明虔誠地接過來寶印,放置在面前書案的角上。
上午,王陽明給衙門發放各色果品,慰問酬謝;下午,衙門各屬官敬奉果品,祝賀新知縣上任。
第二天,縣丞楊融、主簿宋海,陪同王陽明到府衙拜訪。府衙在縣衙北面,離縣衙百十來步遠,在城中心。知府任儀是四川閬中人,同知楊珮是山東陽穀人,通判陳瓚是福建莆田人,推官王耀是福建漳州人。
下午,楊融陪同王陽明熟悉縣城面貌。跟從的有工房書吏顧建和王祥。四個人出了縣衙,一路向北。王陽明向楊融讚歎道:「廬陵自南宋以來文風一時盛於東南,是理學之邦;自從文山公就義,又以氣節名於天下。真是山水甲秀,地傑人靈!」
楊融點著頭,附和道:「堂尊所言極是。廬陵地處贛江中流,乃幾省通衢。」
王陽明接著說道:「是呀,來時見贛江邊上,碼頭繁忙,很是熱鬧。楊佐堂,這城裡怎麼顯得有些冷清呀,既見不到商店,也不見叫賣?」
跟在後邊的王祥不解地問工房書吏:「顧相公,老爹稱呼楊大人佐堂,是什麼緣故呀?」
顧建小聲回答道:「堂尊是正堂,縣丞是佐堂,是輔助官員。正堂被人稱為大老爺,佐堂只能被稱為佐堂老爺。」
楊融笑著說:「堂尊初來,自然有所不知。廬陵城裡,只有文武官署,除了衙門、軍營,就是學校、貢院和倉庫。商業民居,碼頭倉庫,熱鬧去處,都在西門和南門外。」
幾個人說著,來到了廣豐門。楊融指著廣豐門介紹道:「這是小東門。縣城一共有五座城門,縣衙門前是南門,迎恩門是大東門。縣城沿著贛江,五座城門,三座都開在東城牆上。」
王陽明不解地嗯了一聲。楊融道:「縣衙前的興賢門,雖然號稱南門,實際上卻開在東城牆上。嘉禾門是北門,開在北面。永豐門是西門,開在縣城的西南角上,離興賢門很近。城內,衙門布局上,高踞北面的是吉安千戶所,中心是府衙,府衙西南邊,有貢院,有府學;往東是通判廳,照磨所;再往東是我們縣學。」
出了東門,王陽明回望城樓,讚歎道:「城牆堅固,東依贛江天險。北面和西面怎麼樣?」王陽明問工房書吏顧建。
顧建巴結地笑著說:「老堂尊,我們廬陵縣城,是國初都督朱大帥督工建造,周長九里又十丈,高兩丈五,厚一丈,城頭建有守兵營房;西邊和南邊,城外挖有壕溝,深三丈五,長一千四百七十一丈。後來又經過修補。從建築上來說,縣城城防可以說固若金湯。」
王陽明笑眯眯地點著頭。
楊融再介紹:「這是金牛寺,那是龍王廟,江面上就是白鷺洲。堂尊,您是否去洲上看一看?」
王陽明搖了搖頭,笑眯眯地說道:「先去西門外看一看。」
一行人順著原路,要去西門外。在縣衙門外,他們被一個人聲嘶力竭的叫喊聲攔住了去路。
「佐堂老爺,救命呀!」隨著喊聲,一個中年漢子,緊跑幾步,來到楊融面前,撲通一聲跪倒地上,連磕三個頭,急切地求告道,「佐堂老爺,小人冤枉呀!救命呀!」
跟著喊聲,一個黑衣公差、一個軍官和兩個軍士,快步竄到中年人身後。校尉惡狠狠地吆喝道:「給我押起來!」兩個軍士馬上撲上去,扭住中年漢子的胳膊。中年漢子哭告道:「佐堂老爺!佐堂老爺!」
楊融以懇求的眼神看著王陽明,說道:「這是糧長陳江。」王陽明點了點頭,沒有言語。楊融轉向軍官,從軍服補子上的彪形圖案判斷,這是個從七品武官,楊融抱拳道:「敢問上差,是哪個衙門的?」
軍官乜斜了一眼楊融,大大咧咧地答道:「本經歷奉江西鎮守太監王公公鈞旨,前來提拿廬陵縣抗拒貢賦的人犯。你是何人?多此一問!」
軍官跟前的黑衣公差郭孔茂是吉安府差人,郭孔茂來到楊融跟前,一躬身道:「佐堂大人,經歷大人受鎮守太監差遣,催征葛布。您安排的這位陳糧長,負責召集各鄉糧長,征繳廬陵八鄉九十一都六百里的貢布。」郭孔茂說到這裡,有些欲言又止。楊融皺著眉說道:「郭上差,這是我們剛剛就任的堂尊大人,你們這樣,不是存心為難俺們堂尊?」
郭孔茂作了一個揖,賠著笑臉說道:「小人不過跟著各位大人混碗飯吃,廬陵正堂大老爺新來,小人豈能不知,又怎敢喜慶門頭哭喪,自找倒霉。只是,經歷大人是京衛出身,沒來過咱吉安,沒想到趕在正堂大老爺剛上任,就來……」郭孔茂哭喪著臉,兩手一攤,「小人不能不陪著前來。您看,您看!這……」 楊融探詢地望著王陽明。王陽明點了點頭,心裡琢磨著:京師京衛一個從七品經歷,或是靠祖上蔭恩,或是捐糧換官,如果是實職授官,根本不會出來跟著太監瞎跑,他跟著太監出來,估計是為了掙幾個見不得陽光的銀子。於是他打定主意,示意楊融招呼經歷。
楊融上前對經歷說道:「上官,這是我們廬陵縣正堂王縣尊,昨天剛上任。」
經歷乜斜了一眼王陽明,仰著臉說道:「怎麼,是嫌本經歷官職低賤?告訴你,本經歷雖然是從七品,蒙鎮守王公公看得起……」經歷說著,兩手一抱拳,向左前方空中一舉,繼續說道,「把咱家當五品、四品、三品使用。別說你們一個小小廬陵縣,就是在你們吉安府,四品的任儀,見了本經歷,都客氣得很。」經歷一張胖臉仰得高高的,「前幾天,本經歷到按察司衙門傳達王公公的鈞旨,正三品的按察使,見了本經歷,也是賠著笑臉。」經歷說著,漫不經意地望著楊融。
楊融賠著笑臉,懇求道:「經歷大人受鎮守太監的差遣,鎮守太監是代表天子,誰敢不尊。不過,上官出來一趟,目的不還是為了把事辦成。辦成了事,這就是對鎮守王公公的尊重。事辦不成,王公公一定會怪罪下來。怪罪我們基層官員,我們無話可說。只是,王公公遠在南昌,萬一他錯怪了經歷大人,以為是經歷大人您辦事不力,恐怕這對經歷大人您也不好吧。如今,廬陵新來了正堂大人,您看是不是聽聽他的說法?」楊融說著,左手一擺,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經歷眼珠子轉了轉,說道:「好吧!」
經歷撐著派頭,走到王陽明跟前,鼻子哼了一聲,問道:「你,就是廬陵新任知縣?」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道:「正是!朝廷命官,廬陵七品知縣王守仁。敢問上官是?」
經歷鼻子哼了一聲,仰著臉,不耐煩地說道:「本經歷受江西鎮守太監王公公差遣,前來催提皇宮貢品。」經歷說著,再次兩手抱拳,向著南昌方向的空中舉了舉。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道:「本縣上貢朝廷貢品,純屬民政民事。不知是上貢什麼寶貝,要靠軍人來催提?本縣以前在京師兵部任職,據本縣所知,軍人出動一兵一卒,都要有兵部勘合。聽上官口音是京師人,您來到我廬陵,是要辦理什麼軍務?省里有都指揮使司,府里有千戶所,上官是否來錯了地方?」王陽明一直笑眯眯地看著經歷。剛才經歷一直仰著臉,不把對方放在眼裡。根據過去的經歷,打著鎮守太監的旗號,江西十三個府,誰都會來巴結,自己有鎮守太監罩著,鎮守太監有劉瑾公公罩著。經歷聽這縣官的話,聽得怒不可遏。可是這個小小的廬陵知縣,好像根本不怕自己。最後,他有些撐不住架子,自己不過是保駕護航的,出來催征貢物,捉拿人犯,還真不是自己的本職。
王陽明把經歷的變化看在眼裡,笑眯眯地說道:「本縣剛上任,百事不熟。但是,朝廷要求上納的貢物,一定會保質保量催辦完納,本縣要對朝廷負責;百姓該繳的,本縣會一一落實,百姓是朝廷的百姓,是天子的子民,本縣哪一頭也不能虧。上官催的什麼貢品?」
經歷道:「葛布!」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道:「上官,您看這樣如何?您先把人放了,有啥事,只需找本縣。待本縣把事情弄清楚,再來答覆上官。」
經歷將信將疑地看著王陽明。王陽明只是對他笑著點了點頭。經歷對兩個軍士命令道:「放人!」
獲得自由的陳江一下子撲跪在王陽明腳下,磕著頭,喜極而泣道:「謝謝大老爺!謝謝大老爺!」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道:「這是經歷大人的寬宏大量,你應該謝謝他。」王陽明吩咐楊融道:「楊佐堂,通知各鄉鄉頭、糧長,再找三五個里長,兩天後到縣衙開會。」
如釋重負的經歷突然想起了什麼,只見他一溜小跑,在斜前方攔住王陽明,一抱拳問道:「王縣尊請留步,卑職要等多長時間?」
王陽明停下腳步,笑眯眯地說道:「摸清情況,得三五天;全縣徵收齊,恐怕得十到二十天。無論如何,都會對鎮守太監衙門有個交代。」
經歷輕輕舒了口氣,說道:「那卑職就不在此耽擱了。還請王縣尊早日促成。卑職就此別過!」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道:「如此也好,免得耽擱上官的工夫。」兩個人互相拱了拱手,各自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