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反清:從大明穢土轉生開始> 第117章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第117章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第117章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在廣西這邊得到明軍東征大捷,廣東易手的消息后。


  僅僅只過去了三五日的功夫,身處湖南永州的清廷欽差大臣福隆安,便也接到了廣東方面派遣快馬送來的急報。


  看著急報上,那廣州告破,廣東提督,廣東巡撫等大員殉國,廣州八旗盡數落入明賊之手的消息,福隆安的臉上,頓時寫滿了驚慌。


  「變天了!」


  「這下,南國要變天了啊!」


  嘴裡喃喃的說著要變天了,福隆安一屁股癱坐在椅子上,臉上滿是凝重之色。


  因為,他能夠意識到,廣州陷落廣州八旗數万旗人落入明賊之手,對於天下局勢會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


  要知道,哪怕是當年危及大清社稷,幾度差點逼得朝廷退回關外的三藩之亂,大清這邊也沒有一次性被吳賊俘虜過數万旗人的先例啊。


  這下,八旗滿萬不可敵的遮羞布,要被人給扯下來了!

  一但沒了滿萬不可敵的八旗大兵威懾,這天下的萬萬漢人,可就不知道要有幾人稱孤,幾人稱王了?


  這次自廣西而起的的叛亂,搞不好,又是一次三藩之亂啊!


  需要朝廷集結天下精銳,才能平定的下去。


  「福大人,廣東那邊的戰局敗壞若廝,我大清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開口問話的,是清廷的湖南巡撫顏希深。


  (PS:用福大人來稱呼福隆安也不知道對不對,按照姓氏來叫的話,應該是富察大人,但有些彆扭,就和叫和珅和大人一樣,乾脆叫他福大人了。)

  顏希深是廣東人士,最關心廣東戰事的便是他了。


  怎麼說呢?


  現在的顏希深的心情非常的糾結,既害怕自己的家小受難,又害怕自己的家小不受難。


  我大清素來有官員異地為官的規矩,官員的家眷一般不會帶在身邊,而是會在老家安置。


  顏希深身為湖南巡撫,自然也不例外。


  他的家眷自然不能跟在他的身邊,而是得留在廣東老家。


  現在大概率是淪落於明賊之手了。


  再然後,顏希深現在便陷入了相當的糾結之中。


  萬一自己的家眷投賊,那朝廷估計不會輕饒了他這個湖南巡撫。


  可萬一他的家眷不投賊,那顏希深將來怕是就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了。


  嗯,死人又不用吃飯,當然不會再餓了。


  福隆安聞言,臉上的糾結之色更甚。


  「現在廣東那邊賊勢囂張,本官若是按兵不動,坐視明賊禍亂兩廣,怕是不好向朝廷交代。」


  「但是,若要出兵南下兩廣平賊,本官又實在沒有必勝之把握。」


  「若是本官所率之數省聯軍再敗於明賊,則賊勢就怕真的是要徹底不可治了。」


  福隆安在說話的同時,將探尋的目光看向了堂內諸人,似乎是在徵詢大家的意見。


  湖南提督翁召林聽聞此言,站出來說道。


  「啟稟大人,要末將來說,大人現在最好是立刻上書朝廷,請求朝廷下旨再調福建,江西,浙江等數省兵力聯合進剿兩廣。」


  「或是乾脆調派京師八旗,西北綠營精銳南下剿賊。」


  「在朝廷調兵的聖旨下達之前,大人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避免浪戰,扼守韶關要道,保存實力的同時,以免賊勢擴散。」


  「等我大清調集重兵圍剿兩廣,則平定兩廣之亂,便在反手之間了。」


  翁召林是一員老將,曾經前後參加過平定大小和卓,絞殺准格爾殘部,圍剿大小金川,等一系列的平賊戰役。


  一路積累功勞,官至一省提督。


  絕對的積年宿將,疆場老手,福隆安對於這麼一位老將,是極為倚重的。


  面對翁召林的建議,福隆安忍不住低頭沉思了起來。


  但片刻之後,他卻是抬起頭來,語氣堅定的開口說道。


  「本官知道翁軍門所言有理,但卻是不能採取翁軍門之策。」


  「現在擺在本官面前的選擇,有且只有一個,那便是率軍南下,出征兩廣,平定明賊之亂。」


  翁召林只是一位將軍,所以,他在考慮問題時,只需要單純的從軍事角度考慮即可。


  戰爭的勝負,在他眼中是最重要的。


  但是,福隆安不行。


  福隆安是欽差,還要考慮政治影響。


  要知道,他可是奉了皇命,前來聯合數省兵力,主持兩廣剿賊事務的。


  剿賊,就是皇上交給他的任務。


  不能說是因為賊人強大,他就不去進剿,而坐視兩廣淪陷於賊手。


  坐視廣州八旗的數萬國族被明賊所戕害!


  沒有這般的道理!

  是故,現在擺在福隆安面前的,其實有且只有一個選擇。


  那就是迎難而上,發兵剿賊。


  否則,哪怕他的姑母是當今皇上最寵愛的先皇后富察氏,皇上怕是也要拿他福隆安的人頭來祭奠遇害的廣州八旗。


  畢竟,那可是數万旗人啊!

  這數万旗人若是當真遇害,慘滅於明賊之手,那大清的天可就真的要變了。


  後果不堪設想的!

  翁召林聞言,先是思索一陣,隨即便瞭然的點點頭道。


  「大人所言有理!」


  作為一個在官場上混了大半輩子的老將,翁召林是能夠理解福隆安所作出的選擇的。


  若是將他放在福隆安現在的位置上,他怕是也只能作出和福隆安一樣的選擇。


  沉吟了一陣,翁召林開口詢問道。


  「不知大人準備怎麼打這一仗?」


  福隆安稍稍沉吟一陣,然後沒有絲毫猶豫的說道。


  「大軍長驅直入,收復廣州!」


  如果單純的按照軍事角度來講,打仗應該避實擊虛。


  按照現在兩廣方面的局勢來說也就是,清軍應該進攻明軍兵力較為空虛的廣西。


  而非是明軍東征主力雲集的廣東!


  但是,問題是,現在福隆安做事不能單純的按照軍事的角度來做事。


  出於政治上的考量,福隆安若要大軍進逼兩廣,第一選擇就是收復廣州。


  因為,現在的廣州可是兩廣的首府,政治意義極其重大。


  福隆安若是不能收復廣州,即使能打下最先被明軍佔據的潯州府,也是無法挽回清廷在兩廣的弱勢的。 翁召林這位老將本來還想要再說些什麼,但最終還是沉默了下來,因為他知道福隆安其實沒得選。


  現在福隆安所能做的,只有打廣州!

  若能奪回廣州,則大清便能在兩廣重新扳回一城。


  若不能,則敗壞的就不只是兩廣的戰局了。


  衡州總兵趙德順見此,站出來說道。


  「啟稟欽差大人,末將願為大軍前鋒,趁明賊新據廣州,立足未穩之際,為朝廷收復失地。」


  郴州總兵許泰見此,也是開口說道。


  「末將也願為大軍前驅!」


  湖廣總督三寶卻是說道。


  「福大人,大軍出兵之事暫且不急,本官之前從湖北調運的糧草已至洞庭湖,很快就能運抵前線。」


  「等糧草抵達,大軍再出征也不遲。」


  湖南巡撫言顏希深也是開口說道。


  「本官已從鎮竿鎮調了一隻鎮竿兵前來永州,希望鎮竿鎮的精兵可以為朝廷平賊滅逆吧。」


  鎮竿鎮位於湘黔交界,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


  當地窮山惡水,資源匱乏,民族成分複雜,是故民風彪悍,時常有大規模械鬥發生。


  鎮竿兵便是於械鬥中鍛鍊出來的一隻精銳,成色或許不比清廷賴以為長城的西北綠營和關外索倫兵差多少。


  在南方,絕對是數得著的強兵!

  福隆安聞言,忍不住面露喜色,拍著手掌大笑道。


  「哈哈,此戰朝廷大軍能以鎮竿兵為倚仗,定然可以打破賊軍,扭轉兩廣之局勢。」


  ……


  廣州城!

  前後經歷了數日功夫,明軍上下終於將廣州城內的清軍亂兵給清理乾淨了。


  在明軍張貼安民告示,並派兵維持秩序之後,廣州城內的治安也是逐漸恢復。


  掛在城牆上的百來顆想要趁亂生事,破壞廣州治安的青皮混混的腦袋,就是大明給廣州百姓的第一件禮物。


  這一日,是明軍主力正式進駐廣州城的日子。


  廣州城內的士紳百姓,在天地會的組織下,來到道路兩側,舉著橫幅,搖著小旗,端著酒肉食物,準備簞食壺漿,歡迎王師入城。


  對於這種能夠提振大軍士氣的儀式感,朱靖垵向來都很重視。


  因為他知道,很多時候儀式感其實是一件相當有必要的事情。


  舉個例子,傳銷組織在給新入伙的受害者洗腦時,所用的最多的手段,便是集體喊話這樣的儀式感。


  像是組織百姓在道路兩側,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樣惠而不費的儀式感,朱靖垵自然不會放過。


  在一聲聲山呼萬歲的呼喊聲中,明軍開始入城。


  一名名明軍士卒都是抬頭挺胸,享受著四周百姓的歡呼,以及那一道道滿是敬畏與崇拜的目光。


  在進城的明軍隊伍之中,還押解著大量的戰俘。


  一名名八旗兵被十個一組捆著,在無數廣州百姓的注視,走進了廣州城內。


  能證明這些八旗旗人身份的棉甲,旗幟等,也是在一旁的馬車上擺放著,公開展示給所有人看。


  朱靖垵的意圖很明確,他要在天下人眼前,將滿清「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這層假皮給撕下來。


  讓天下人都見識見識,這滿萬不可敵的八旗大兵,究竟是個什麼成色。


  道路兩側,前來看熱鬧的圍觀百姓看著眼前的一幕,看著那些以往趾高氣昂,如今卻灰頭土臉的八旗兵,開始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喲,這不是八旗滿大人嗎?現在怎麼也這麼拉了?」


  「原以為他八旗大兵有多厲害呢,不成想其實也就這樣,一戰就被大明活捉了大幾千。」


  「現在,他滿洲人的八旗天兵不行了,這天下也就輪不著他們滿洲人來坐了。」


  「是啊是啊,以後我等也就不用再做他滿洲人的奴才了。」


  「反清復明!大明萬歲!」


  「……」


  當然了,圍觀百姓們之所以說話這麼直達本質,不用懷疑,人群中確實是有朱靖垵安排的托兒在起鬨帶節奏。


  否則的話,話題也不會如此順暢的,向反清復明的方向偏去。


  朱靖垵騎在戰馬上,縱馬入城,享受著四周百姓投來的敬畏的目光,享受著廣州百姓此起彼伏的歡呼。


  這一瞬間,勝利所能帶來的榮譽感,直接膨脹到了頂峰。


  這一瞬間,朱靖垵甚至感覺自己彷彿能掌控一切。


  ……


  在聲勢浩大的入城儀式之後,朱靖垵進駐了清廷原兩廣總督的府邸,並將兩廣總督府的府的匾額,給更換成了大都督府的字樣。


  朱靖垵在安頓下來之後,所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抄家,抄沒廣州八旗的所有旗田旗產。


  明軍打下了廣州,東征戰事大勝,自然是需要對各參戰部隊進行論功行賞。


  不管是賞銀,還是賜田,都是有必要的事情。


  至於說明軍賞賜的銀兩,以及賜下的田畝從何而來?


  當然是廣州八旗的旗田旗產了!

  造反,說白了就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過程。


  也就是要將原有統治階級的所屬的利益沒收,分配給跟隨自己造反的新的統治階級。


  既然如此,朱靖垵自然不可能放過廣州八旗的旗田旗產了!

  除此之外,朱靖垵的第二個命令就是封鎖十三行,不能讓十三行逃脫一人。


  在鴨片戰爭以前,十三行可謂是壟斷了全中國九成九的對外貿易的。


  再加上,這個時代的中國,可是全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


  全歐洲,乃至於全世界的金銀貴金屬,都在向著中國流入。


  可想而知這個時代的十三行究竟積攢了多少的金山銀海。


  即使十三行的經營者,需要將每年獲益中的大頭上交給京師里的貴人,以求庇護。


  十三行也絕對稱得上一句富得流油。


  這麼一頭肥羊就擺在自己面前,朱靖垵可捨不得讓他們給跑了。


  真要是讓十三行這個大肥羊走脫了,朱靖垵怕是會忍不住給自己兩巴掌。


  其實,朱靖垵對於十三行的圖謀,可不光是圖他們的錢。


  還在圖他們的人!

  在當前這個滿清閉關鎖國的大背景下,被特許對外經商的十三行,擁有著大量的,對這個時代對中國而言,極其稀有的,能熟練掌握外語的人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