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昌对发生在福建的事情本不关注,在他的眼中,福建不过是贫瘠蛮荒之地,哪里比得上富庶的江浙。至于风声水起的王潮,董昌也表示不熟。只要王潮不打浙东的主意,董昌才懒得去搭理他。
但范晖是要救的,毕竟是儿女亲家,而且又是近邻,董昌也不希望出现一位陌生又强悍的邻居。景福二年二月,一个重磅消息传到正在围困福州城的泉州军中,董昌已发动温、台、婺三州的五千将士前往福州救援范晖。
对王审知和王彦复来说,虽然福州城坚固难下,范晖已经不足为惧,早晚是囊中之物。即将到来的董昌却是一个可怕的对手,他雄踞浙东七州,手下有精锐将士数万之众。如果让董昌兵临福州城下,那么泉州军将毫无胜算。
王审知和王彦复原本就信心不足,得知董昌的浙东军即将救援福州的时候,更加信心丧失。他们甚至有了撤兵的想法,连忙向王潮发出鸡毛信,希望王潮向福州增派援兵,亲临福州指挥战斗。
但是王潮不打算向福州增派援军,也不打算去指挥战争。旷日持久的福州争夺战已经让王潮十分不满,王审知和王彦复打了将近一年,也没拿下福州城,战争再这样僵持下去,必将生变。目前的出路不是增派援军,而是一鼓作气,攻下福州城。
王潮对王审知和王彦复的请求,给了他们措辞极其严厉的回复:没有援兵,不准撤退,福州必须攻取。兵尽益兵,将尽益将。如果你们都战死了,我会亲自上战场。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审知和王彦复再也不敢提增兵、撤退之类的话了。大哥的严厉训斥,激励了两位年青人。既然没有退路了,那就破釜沉舟,玩命到底吧。
王审知和王彦复重新对全军将士进行了总动员,泉州军再次鼓足勇气,在两位主将的率领下,向福州城发起暴风骤雨般的猛烈攻势。王审知和王彦复彻底玩命了,他们亲自冲锋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中,冒着滚石箭雨率领众将士对福州城发起攻势。
福州城其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差一口气就要完蛋了。王潮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攻取福州的态度最终成了压死范晖的最终一根稻草。
五月,福州城粮草全部耗尽,董昌的援军还是没有出现在福州城下,范晖再也不敢死守。他把大印交付给监军之后,自己乘乱弃城而逃。福州城群龙无首,军心大乱。王审知和王彦复终于攻破福州城,取得了这场持续一年之久的攻城战胜利。
至于范晖没有得到好下场,在出逃的过程中,不得人心的范晖被乱军所杀。王潮在得知攻取福州城的消息后,立刻赶到福州城主持大局。他到福州所作的第一件事便是戴孝素服,为已经病逝的陈岩安排葬礼。
陈岩其实已经死了两年多了,尸首都快烂了,再搞什么葬礼似乎有些多此一举。但王潮却认为,这种做法很有必要
。尽管王潮是陈岩临死前所指定的福州观察使的接班人,但毕竟班没有接成,中途被范晖横插一杠,失去了和平接班的可能性。
尽管王潮攻打福州,打着“替民请愿,为陈岩报仇,铲除暴虐”的口号。为了在道义上站得住脚跟,王潮必须打好死人陈岩这张牌。所以他一入福州,便迅速为陈岩安排隆重的葬礼。为的是向全体福州军民传递这样一种信号:我会很好的遵照和继承陈岩的衣钵,希望全体福州城的军民能齐心协力支持我。
除此之外,王潮对陈岩的家属也特别的照顾。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陈岩的儿子陈延晦,并特别厚待陈岩的妻儿老小。做完这些之后,王潮才开始办自己的正事,在全体将士的一致要求推举下,王潮自称福建观察使留后,开始了王氏家族对福建的统治。
对于王潮入主福州,福建的各家军事势力基本上采取了支持默认态度。一来,王潮的军事力量在整个福建已是龙头老大,无法与之抗衡。二来,王潮本人相当宽厚仁义,比起之前的廖彦若、范晖之流强上百倍,大家都表示愿意服从王潮的领导。
放眼整个福建,除了漳州、泉州和福州已经被王潮军队占领外,还有汀州、建州以及西部山区的少数民族蛮夷地区在各路军事力量手中。王潮在入主福州之后的主要任务便是对付这些弱小势力,把福建统一在自己的领导之下。
还没等王潮动手,福建剩余的汀、建两州内部便开始了行动!建州刺史熊博原本是陈岩的亲信,在范晖入主福州期间,熊博选择了依附范晖。在王潮攻占福州之后,熊博没有选择支持王潮,而是表现了犹豫不决的态度。
熊博的部将徐归范早有归服王潮之意,既然上级不发话,徐归范便干脆发动兵变,攻占建州,杀死了熊博,然后归顺王潮。有了建州的前车之鉴,汀州刺史钟全慕没有了其他想法,迅速顺应潮流投降了王潮。
至于散布在福建沿海一带的海贼盗寇,慑于王潮大军的压力,逗望风而逃,或降或散,福建终于完成统一,全部归于王潮领导之下。统一了福建,王潮还需要一个正式的名份。尽管福建的全体军民都一致认可了他这个福建观察使的代理人,但如果没又朝廷的正式认命,一切都是非法的。
远在长安的唐朝政府早已名存实亡,皇帝李儇回归长安不久,便病死了。接替李儇的,是他的弟弟寿王李晔。各路强悍的藩镇早已割据称霸,根本不把唐朝政府放在眼中,唐朝政府实际能控制的区域仅剩长安附近及岭南一带。宫廷之内,祸害数百年的宦官势力依然气焰嚣张,皇帝都被宦官控制手掌中。
王潮自然对当前的形势看得清楚,尽管唐朝政府已经威信全失,但还是一块管用的政治招牌,自己必须以臣服归顺唐朝政府来获取政治资本。和中原诸如朱温、李克用、李茂贞等强悍的藩镇相比,王潮的实力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他必须表
现出对唐朝政府的绝对臣服和顺从,才能在福建成功的生存下去。王潮的这种态度,给他带来了收益。
景福二年九月,唐朝政府正式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潮一跃成为福建最强大的藩镇势力。十年前,从千里之外的淮河边,千军万马大迁移,过江西到福建,发动兵变擒获王绪。攻占泉州,夺取福州。正式升任福州观察使之职,王潮统领这支光寿军终于走上了正轨。从此这支光寿军的全体将士还家属们再也没有回去家乡,永远扎根于福建,成为新一代的福建人。
景福二年二月,众望所归的王潮终于成为了福建的最高长官。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观察使,连节度使都不是,但对于出生县佐,而且还当过那么几年流寇的王潮来说,已是相当成功的人生转型。
王潮所处的位置相当有利,福建位于偏僻的东南沿海,原本就是不毛之地,人烟稀少。中原那帮实力强劲的藩镇也不稀罕这种边远地区。福建的邻居们实力也不强悍,北边是浙东观察使董昌,南边是岭南节度使刘崇龟,西边江西有占据洪州的钟传和占据虔州的卢光稠,东边则是茫茫大海。
无论是董昌、刘崇龟,还是钟传、卢光稠,和朱温、李克用、李茂贞等强悍的藩镇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对于王潮来说,他的这些邻居不可能对他在福建的生存构成威胁。只要王潮不像廖彦若和范晖那般乱折腾,他在福建的稳定生活是可以长久持续。
王潮当上福建观察使的位置也并不是人人都心服口服,新任江湖老大登基,总有那么几个不怕死的人闹事砸场子。其中的代表人物酒是浦城的杨氏乡团武装。
唐朝末年,黄巢大军扫荡福建时,各地的乡民纷纷据险自保,结民为兵,成为福建数量繁多的地方武装。王潮就任福建观察使之后,不少地方武装选择归顺了王潮。但还是有部分地方武装持犹豫观望态度,浦城的杨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如何对付这些不肯归顺的地方武装,王潮有自己的策略。这些地方武装论军事实力根本不是王潮大军的对手,王潮只需稍稍发力,便可轻易消灭,但是王潮并不打算采取军事手段。
地方武装其实都是福建本地的平民百姓,只是迫于生计而结团自保,完全可以争取,对待他们自然不能采取强硬手段。于是王潮派遣三弟王审知亲自到浦城招降杨氏乡团,对乡团首领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消了杨氏乡团的顾虑,终于成功的招降了杨氏乡团。
在杨氏乡团的带头下,其它大大小小的乡团武装纷纷望风而降,或招安或解散,乡团武装的问题瞬间迎刃而解。
在王潮的领导下,福建出现了一片和平安详的局面。但和平安详之下,还是有不稳定因素对王潮进行考验,比如住居在福建武夷山区的少数民族。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s://www.lingdianzww.cc/book/33393/1409565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https://www.lingdianzww.cc/。零点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
https://m.lingdianz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