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萬聖先師> 第16章 廟堂議事

第16章 廟堂議事

  16.廟堂議事

  大周574年(公元前472年。)

  此時的九州,天子衰,諸侯興。

  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

  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

  曾為五霸之一的勾吳,被越國所滅。

  雖說越國滅了勾吳,統一了揚州,正準備把廟堂都遷至琅琊。

  越伯鳩淺卻大方的把淮河流域送給楚國,把勾吳侵佔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給了魯國。

  經過此舉,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可以暢行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並稱他為王。【但此未經官方(周王室)認證,周王室只給授予了他「伯爵」的稱號。】

  春秋爭霸也進入尾聲,鳩淺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

  即便成為一方霸主,越國廟堂內部也好不到哪去。

  正如范蠡所說,越伯鳩淺是一個可與共患難,不可與之共享樂的人。

  范蠡這話也對同朝謀臣文種說過,但文種自恃功高,不聽從范蠡功成身退的勸告,為鳩淺所不容,最後被賜死。

  越國上將軍范蠡逃跑,謀臣文種被殺,這也是亂世的表相。

  隨著周王室的九鼎崩裂,修仙者的崛起,真正戰亂的時代才剛剛開啟。

  而同為五霸之一的中原霸主晉國,如今的形勢也不容樂觀。

  晉國如今也同周王室一樣,晉國公室權力被架空,由四大家族把持著軍政大權。

  晉定公與執政大臣趙鞅相繼駕崩,晉國遂由智伯執政。

  趙毋恤雖然承襲子爵之位,也成了趙氏家主,但卻沒法繼承趙鞅在晉國的執政大臣之位。

  年輕的國君,上位后完全被智伯操控,成為了一個新的傀儡君主,這國君之位已經被完全架空。

  晉國四卿,各有所圖,智伯執政,其他三家便不敢公然與之對抗,包括晉國國君「晉出公」,也對智伯言聽計從。

  智伯把越國滅了勾吳,一統了揚州的消息告訴晉出公。

  智伯跟晉出公說道:「晉國也曾是中原霸主,我可替主公奪回中原霸主的地位,其詳情安排好了,主公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陣秘密協商后,兩人達成共識,一人得名,一人獲利。

  晉出公召來了四卿,對他們說到:「越國內部發生了那麼大的政變,將軍范蠡逃離越國,謀臣文仲被賜死。如今越國失去了上將軍范蠡,一時半會兒肯定沒法與我們爭鬥,對此我們何不起兵,奪回我晉國中原霸主的位置。」

  智伯若有所思后說道:「主公所言甚是,此二人對越國可謂是股肱之臣,離開的確對越國是個重大損失,這也充分說明越伯鳩淺已經不得人心。」

  韓康子不解的問道:「這是為何?就兩個朝臣的離去,怎麼就能說明鳩淺不得人心了呢?」

  智伯說:「此二人都是名士,如果是正常的君主,兩人肯定會得以重用。但鳩淺這人,共患難可以,想與他共享福,那是想都不要想。自從鳩淺滅吳一統揚州,受封伯爵以後,從他給各國贈送土地來看,他已經不想再征戰了,鳩淺把都城遷到琅琊,已經開始大興土木,在修建豪華宮殿,聽說他還派人捉拿夫差的夫人,據說此女子容貌堪比天仙。看來他是想坐下來享福了,故而找理由殺了與他同甘苦的文種,范蠡的逃跑可以說是很明智了。」

  晉出公聽完智伯所說,已經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了,興奮的說道:「先生所言極是,越國已經想要安定了,如果我們此時出兵,越國肯定是不會出手的,我們正好藉此機會奪回晉國在中原霸主的地位。」

  智伯說道:「主公所言甚是,晉國本就是中原霸主,現在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如今勾吳滅亡,正是我們奪回霸主的好時機。但不知主公要如何奪回霸主之位呢。」

  幾個人來到一副地圖前。

  「現在越國雖然沒了兩位重要朝臣,但越國已經滅了勾吳,還兼并了勾吳的領地,其實力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小國了,若要與越國爭利,距離遙遠,士兵長途跋涉過去,必然會在實力上拉開差距,一時半會恐難取勝,所以越國不妥;我們現在可以選擇我們的鄰國作為對手。鄰國強盛,乃我國之不幸,選擇鄰國作為對手,一則可以探查鄰國的實力,二則可以看看我軍的實力。」晉出公仔細的給四大家主分析了一邊。

  「主公分析的透測,這也正是我所想。」智伯說道。

  「鄰國?」趙、魏、韓三家家主看了看地圖,晉國的鄰國有很多個小國。

  「那依主公所言,選擇那個國家最為妥當?」魏桓子問到。

  「齊國。」沒等晉出公開口,智伯便指著地圖上的齊國說道。

  晉出公並未在意智伯的搶了他的話,要是自己有權,這智伯此舉就是以下犯上了。

  但是沒辦法,目下只能裝作不在意,並胸有成竹的說道:「沒錯,小小的越國都能吞併勾吳,那我晉國就要吞併齊國。」

  一直沒有說話的趙襄子,看了看地圖,已經發現了端倪,齊國與智氏領地接壤,就算打下幾座城,那受益的也只是智氏,其他三家就只有出力的份,可能出了力連口湯都喝不到。

  趙襄子看了一眼被晉國所包圍中山國,他非常的中意這個中山國,中山國就好像是他趙氏口中的肉,但目下趙氏還吞不下。

  但又不好明著說讓其他人幫他打,於是便問道:「主公,為什麼是齊國,我們也可以選擇宋國、魯國、鄭國等稍微弱一點的國家啊!」

  他故意不說中山國,是因為如果中山國打下來對他趙氏的利益最大,他想打,人家也不願意替他打,就像智伯建議攻打齊國一樣,他不想點破智伯的企圖。

  「選擇齊國有幾大原因,正如主公剛剛所說,鄰國強盛,乃是我國之不幸,如果攻打這些小國,又何必找三位大人來呢。既然主公叫大家來,肯定是想讓我們幾家聯合,不聯合又怎麼能看出我國如今的國力如何。越國雖強,但遠在千里之外,對我們構不成威脅,相對的我們也對他構不成威脅,而且如今鳩淺想隱退享福,我們就不去打擾他。齊國近在眼前,偶爾來騷擾一下,要是不提早做好準備,說不定那一日他就悄悄的大軍來犯了,所以齊國才是勁敵。故而,齊國才是晉國首要目標,只有鄰國弱了,晉國才能立足中原。」智伯指著地圖仔細的分析著。

  「想試國力,我們可以選擇後面的秦國呀,秦國也是霸主之一,而且國力也不弱。」趙毋恤指著晉國後面的秦國說道,這秦國領土也是與智氏接壤,趙毋恤只是想試試智伯的反應,因為打秦國他也撈不到好處。

  這趙毋恤的心思並不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領土擴張得慢慢來,但既然出力了,那就不管多少,總得喝口湯。

  「秦國那西梁蠻荒之地,就算打下來有什麼用,浪費兵力,齊國肥。」晉出公望著智伯說道。

  趙毋恤算是看出來了,這主公與智伯已經串通一氣了,就想讓他們三家替智氏白出力唄。要是真的滅了齊國,晉國稱霸中原,那這兩人就一人得名,一人獲利,那其他三家能撈到什麼。

  「主公所言甚是,那我們就聯合起來,出兵攻齊。」智伯領頭說道。

  如今的晉國,名義上是由國君晉出公掌管,畢竟是公爵之位。

  其實際政權由四大家族掌控,而四大家族中,只有智氏是伯爵,稱為「智伯」,其他三家都只是子爵,分別是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

  智氏的實力又是四家中最強的,對於智伯所說的聯合攻齊,魏、韓兩家不敢反對,皆同意聯合,願意出兵攻齊。

  只有趙氏家主趙毋恤,心裡打著小算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