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醫未病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醫未病
陳功到了村裡,見李輝工作比較努力,心裡頭便很欣慰,他來到這裡,不求能給老百姓帶來多少好處,只願能讓村裡頭有一個好的班子,這個好班子能為老百姓認真服務,只有這樣才是長久之策,如果他只是簽個字,批個條,給村裡頭撥多少資金,老百姓一時得利了,可是他走了之後呢?撥資金相對他來說,容易的很,但是要想建設好一個村班子卻是比較難。
而且他如果撥完資金之後便是一走了之,這些資金到底能不能用到老百姓身上,他都不好說,因此,當前關鍵的是要為村裡頭配備一個領頭人,這樣群眾才能長期受益。
李輝作為大學生村官,現在是代理書記,他想著如果李輝能在村子里紮實幹下去,可能要好一些,但是他擔心,如果時間一長,李輝可能就不會再安心在村裡工作了,真正能在村裡頭幹下去的,還是村裡的人,而選出這樣村裡的人就是比較緊要的事。
那三名支委明顯不行,一個個我選我,互不相讓,可見都比較自私,作為一名幹部,要起碼的公心,如果私心太重,這樣的幹部一上台,估計就會像王山海那樣把村裡的好處撈盡,而不顧老百姓的死活。
可是除了他們,村裡頭沒有年輕的黨員了,這樣的情況實在是讓他看了著急,鄉鎮一級黨委嚴重瀆職失職,不把黨建工作當回事,完全沒有危機意識,村裡頭找不到合適的幹部了,就把地痞流氓招兵買馬,弄是農村幹部隊伍,產生了很壞的影響,讓老百姓痛恨不已。
說實在的,這個王山海此前在村裡頭名聲就不怎麼好,但是由於他操縱了部分群眾,便是選上了村主任,應當說對於這樣的人,鄉鎮黨委難道沒有任何辦法嗎?黨管幹部的原則去哪裡了?村主任也是屬於幹部啊,王山海不是黨員就管不到他了嗎?顯然不是,鄉鎮黨委只要想管,肯定管的著,對於王山海此前有劣跡的人,完全可以把他排除在主任候選人之內。
王山海狀告前任村支書,目的並不是為了老百姓,而是為了把前任村支書給告倒,他好上台,這是他打的算盤,當然了,主觀他可能是這樣想的,但是客觀上卻是把一名腐敗的村支書給趕下了台,並且還把他送進了監獄。
只是他上了台之後,並沒有吸取前任村支書的教訓,而是變本加厲,前任村支書如同一隻被養肥的豬,他再怎麼吃,也吃不了多少了,但是王山海不一樣,他現在急需餵食,他這頭還沒有長膘的豬,就等著上台後,好狠狠地吃幾口,解解餓呢,一上台後,讓他吸取前任村支書的教訓,那不是太天真了嗎?老百姓也深知這個道理,與其把原來的村支書給告倒,不如留著,留著還能少貪一些,不然,讓一個饑渴難耐的人上了台,還不把村子里的好處全部給吃盡。
但是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村支書身上明明有著問題,卻是讓王山海給告倒了,白白讓王山海積累了政治資本,如果不給王山海告倒村支書的機會,王山海能上台嗎?
這個時候,鄉鎮黨委哪去了?鄉鎮黨委知道不知道前任村支書有問題?如果他有問題,為什麼不查處,非要等到王山海想盡辦法到上面告才能把村支書給查處了,這是什麼原因?
陳功一想起這方面的事情,便是感到一陣氣憤,如果不是鄉鎮黨委的一再失職,這個村的情況不會變成現這個樣子,當然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但是現在這種風氣必須要得到轉變。
聽說陳功又來到村裡,劉紹剛和鄉里書記又急忙過來,看到他們兩個,陳功原來也是原諒鄉里的書記的,可是現在他又改變了主意,當然這次他不會再讓劉紹剛把他給調整了,而是另有想法。
當著劉紹剛與鄉里書記的面,陳功對他們說道:「農村穩,天下穩,農村興,天下興,如果農村出現了問題,那問題就嚴重了。可是從我們現在的情況來看,對農村的工作重視不夠,紹剛同志,你是縣委書記,你自己說說,是不是對農村工作重視不夠?」
劉紹剛聽了,急忙點頭道:「陳書記,細想起來,確實是重視不夠,雖然強調的多,但是落實的少,說起來有些形式主義,沒把工作落到實處。」
知道陳功的脾氣,劉紹剛可不敢在陳功面前擺功,說自己非常重視農村工作,老老實實承認錯誤,才是在陳功面前過關的唯一一條路,如果他亂講,陳功一定會生氣。
聽了他的話,陳功接著道:「為什麼不重視農村工作?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不會引起人的注意,你看,我們的身體明明很重要,但是平時我們卻是不怎麼重視他,直到身體出現了什麼毛病了,才會想到,哦,我的身體要垮了,我得注意了,但是到這個時候,是不是就晚了?農村工作與這個道理其實很相似,看上去農村工作沒什麼可做的,不能搞土地開發,不能建高樓大廈,不能搞項目,所以就不用重視農村工作,或者嘴上說重視,但是心裡頭一點也不重視,導致農村的問題越積越多,直到不得不解決的地步,但是這個時候付出的代價就大了,這跟我們生病一樣,沒生病之前,一點也不重視,等到生病的時候再重視,這付出的代價就要大,得不償失啊。」
陳功把道理說的很通俗,劉紹剛聽了連連點頭道:「這有點像扁鵲治病,扁鵲只所以高明在於他醫未病,如果真病了,他也沒有了辦法,長久以來,在農村工作方面確實是用力不多,到現在,想選出個村幹部都不好找,今後還是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解決好這方面的問題,讓農村的工作走上正軌,讓老百姓得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