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火器發展方向
朱由校望著腳下一門已經被炸的四分五裂的虎蹲炮說道:「像這種火炮即使製造的再精良其殺傷力也有限,為了攜帶方便自重僅百餘斤,裝八兩火藥,鉛子百餘顆,倘若敵人以盾車推進,我軍將毫無辦法。」事實上后金與明軍交戰次數多了,也逐漸找到了應對明軍火炮的方法,那就是製造大量的盾車,盾車由兩層木板,兩層沙,兩層棉甲製成,進攻時以盾車在前,騎兵在後的陣型推進。
奴酋努爾哈赤甚至下了:「遇敵若無盾車,切勿出戰。」后金在攻佔瀋陽之時就使用了大量的盾車,在與瀋陽援軍陳策部的明軍交戰前,由於后金一支先鋒未等盾車、重甲兵到來就率先發起進攻,結果損傷慘重,直到盾車到達后金才反敗為勝。努爾哈赤才下了這道命令。
「陛下說的沒錯,微臣曾親眼所見建奴進攻時以盾車擋在陣前,具甲騎軍隱藏在後,等到盾車推進到我軍陣前時,隱藏在後的騎兵突然殺出,我軍陣形大亂敗下陣來。」孫元化回想起那次明軍被建奴鑲紅旗擊敗的場景仍唏噓不已。
「可有破盾車的方法?」
徐光啟與李之藻二人對視一眼,同時搶上前稟報道:「陛下,唯有西洋大銃可破!」
朱由校愣了愣神才反應過來,問道:「你二人說的可是紅夷大炮?」
「正是」
朱由校轉身朝教場上掃視了一圈,並沒有找到紅夷大炮的身影,問道:「朕記得你二人曾經從濠鏡澳處購買過幾門紅夷大炮,今日怎麼沒看到?」
「回陛下,臣等於天啟三年從濠鏡澳購買了二十六門紅夷大炮,其中十一門運至山海關,剩餘十五門有兩門試射時炸膛,其餘十三門現在安放在京城的城牆上。」徐光啟回道。
「朕想起來了,是有這麼一回事。」朱由校腦海中關於此事的記憶一閃而過。
朱由校深知火器對明朝的重要性,而紅夷大炮正是明軍克敵制勝的關鍵所在,雖然他對於如何鑄造一無所知,但他也有一個優勢,對於火炮的發展趨勢及火炮倍徑這一決定火炮射程的關鍵因素還是清楚的。
想清楚了這些后,朱由校當機立斷將眾人召到觀禮台前,當眾宣佈道:「朕已決定今日教場上所有展示的火炮一律摒棄,軍器局當以仿製、研究紅夷大炮作為今後火炮發展的方向。」
徐光啟、李之藻、孫元化三人本就全力支持發展紅夷大炮,本想著今日趁檢閱火器之時趁機向皇上獻言,沒想到皇上竟然先提出來了,三人心中狂喜,當即出列躬身領命。
不料,百官中卻有一人出列反對道:「陛下,臣反對。」
朱由校朝台下看了一眼,見出列反對的是戶部尚書李起元,問道:「李卿為何反對?」
李起元一縷長須已然全白,然說起話來仍鏗鏘有力,朝徐光啟等人抱了抱拳,然後又轉向朱由校欠身說道:「陛下,紅夷大炮效果究竟如何朝中無人知曉,只憑徐大人一張口恐怕難以令朝臣服眾,此為其一;其二,紅夷大炮造價昂貴,即使從廣東購買運到京師一路上花費也不是個小數目,如果臣沒記錯,這位新任主事曾經上過一份題本,說道光購買一門紅夷大炮就要白銀千兩,假如在京城仿造花費還要高上三倍不止。」說到這裡李起元轉身朝孫元化問道。
孫元化點點頭,回道:「下官的確曾這麼說過,但如果批量仿製造價會降下來的。」
「諸位大人」李起元卻不管孫元化後面一句,環視眾人一圈后,大聲說道:「然這位孫大人在題本中沒有提到的是安放紅夷大炮需建造炮台,建造一座炮台花費遠在大炮之上,要改建整座城池的炮台少則上萬兩,多則十幾萬兩。孫大人這些你為何不寫在題本之上?」
李起元鬚髮皆張,盯著孫元化叱問道。
孫元化見眾人將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語氣急切的辯解道:「關外城池簡陋,城牆狹窄不足以安放所以才需要新建炮台,而且新建炮台雖一時花費不小,但建成之後就可一勞永逸,至少幾十年內都不虞失陷,長遠來看還是划算的。」
這時又有人出列反對,提起兩年前試射紅夷大炮結果炸膛當場炸死幾十人的事故,直指紅夷大炮乃是有害無利之物,而且仿製大炮需延請夷人指導,一來有傷我天朝顏面,二來夷人包藏禍心,對我大明虎視眈眈,等等言論不絕於耳。
看著眼前百官爭論不休,反對不止的場景,朱由校腦海中忽然回想起兩年前朝堂上的那次爭論,與今日如出一轍。
當年,徐光啟等人從濠鏡澳購買紅夷大炮之時,葡人曾派了七名西人頭目,一名翻譯,以及上百名葡兵隨行,不僅手把手的教軍器局如何鑄造,還幫助訓練士兵如何施放,結果紅夷大炮運抵京城后試射時卻有兩門炸膛,當場炸死幾十人,於是朝中反對之聲此起彼伏,那些隨行的葡人也都被遣返了回去。
想到這裡,朱由校起身來到百官面前揮手打斷仍在激烈爭辯的眾人,用不容置疑的語氣斷然說道:「今日朕就乾綱獨斷一回,此事不必再議論,工部照辦就是。」
從內教場回來后,朱由校又馬不停蹄的將徐光啟等人召到思政軒面授機宜。
「爾等不必顧忌今日教場之上反對的聲音,一切由朕做主,爾等盡全力去做就好,有什麼需要直接向朕提出來,朕全力支持。」為了讓三人放心,朱由校不得不再次向三人承諾道。
「臣等定不負陛下所託」
「軍器局鑄炮廠以及軍器研究院還沒搭建起來,但紅夷大炮的事卻不能停下來,朕打算邊購買邊仿造,等仿造成功之後再自造,一切按部就班,切不可操之過急。」
「臣等遵旨」
「朕今日給你三人分工,徐卿掌工部大小事務,儘快將各軍器廠籌建起來,工匠也先行招募著。李卿,向濠鏡澳購買紅夷大炮的事情朕就交與你了。孫卿,你來負責籌建軍器研究院。還有,軍器研究院需要大量人才,你三人都精通西學,然僅有你三人還不夠,可盡量多招攬一些同樣精通西學的人才。朕聽說西洋傳教士中就有許多人就精通如何鑄造火炮,如有合適人選也可延攬至研究院中,日後如鑄炮有功朕定當為其封侯!」
天啟五年五月三十日,帝召工部尚書徐光啟、左侍郎李之藻、主事孫元化密議,六月初,孫元化擇址京西石景山一山谷建軍器研究院,六月中,李之藻遣孫學詩、張燾攜三萬金赴濠鏡澳購火炮,六月底前樞輔督師大學士孫承宗馳驛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