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烽火洗劍錄> 第七十章 年少

第七十章 年少

  《此間年少》


  年華回頭一看,但見一片黑雲壓來,頓時心中也慌了。她急忙抓牢寧湛,躍下樹,疾速逃竄。


  年華和寧湛逃竄中,幾隻飛得快的馬蜂逼近,眼看就要蟄到年華,寧湛手疾眼快,揮袖去擋,卻沒提防一隻馬蜂蟄了他自己的臉。


  兩人身處後山,附近沒有河流,年華一時也不知道該往哪裡逃,寧湛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入口很小的洞穴,道:「去那裡躲躲!」


  兩人逃到洞穴前,寧湛讓年華先入,年華也不啰嗦,飛快地縮身而入,洞口十分窄小,躬了身才能勉強擠入。


  寧湛費力地鑽入洞穴,在身體擠進洞穴的同時,他順勢脫下外衫,撐開,堵住洞口。他雙手有限,只夠堵住一部分,幸好年華反應極快,立刻伸手按住了另一邊,馬蜂才沒有大量湧入。饒是這樣,也有兩三隻飛了進來。洞穴里空間逼仄,光線幽暗,隱約能聽見「嗡嗡」的聲音在耳邊縈繞不絕,卻不知馬蜂在哪兒。


  兩人的四隻手必須按在堵住洞口的外衫上,以阻止外面的馬蜂群湧入,所以在洞內只能成為魚肉,任由這兩三隻飛入的馬蜂宰割。


  年華剛要告誡寧湛不要亂動,半跪著的寧湛卻直起了身體,三隻馬蜂立刻就撲向了他。黑暗中,傳來寧湛略帶痛苦的低喚,年華焦急地道:「你、你不要緊吧?」


  想必是痛苦的緣故,寧湛的聲音很輕微,但卻又帶著笑意:「沒事,只是被蟄了幾下,倒是可憐了這三隻馬蜂,就這樣死了。」


  年華心中一澀,「剛才,你是故意起身的吧?」


  馬蜂的尾刺連接著內臟,蟄過一次人後,自己也會死亡。


  寧湛的聲音極低,卻帶著笑意:「男子漢大丈夫,皮糙肉厚,讓蜜蜂蟄兩下也不要緊。你是女孩子,被蟄到了臉,可就不好看了。」


  「這是馬蜂,不是蜜蜂,被蟄了,至少會痛上半個月……」


  寧湛笑了,「如果你被蟄了,我會痛上至少半年。」


  馬蜂的嗡嗡聲漸漸低啞,消失,洞穴中幽暗而昏蒙,寧湛無法看清年華的表情,只可見一點晶瑩的東西,在她的臉上滑落。黑暗中一片靜默,兩人的手緊緊按住長衫,雖然手與手相隔著一段距離,但彼此的心早已深深相印……


  不知道過了多久,直到兩人手酸臂麻,幾乎已經撐不住的時候,洞穴外雜亂的嗡嗡聲才漸漸地遠去。又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兩人才小心翼翼地放下手來,手臂已經麻木得沒有知覺了。


  長衫滑落在地,外面果然已經沒有了蜂群,金紅的夕陽透過洞口,斜斜地照入洞穴里。


  年華第一眼看見的是寧湛被馬蜂蟄過的臉,三、四個紅中帶青的斑點,分佈在額頭和臉上,使他原本俊逸的面容顯得有些滑稽可笑。但是,年華卻笑不出來,反而哭了。


  寧湛自己倒笑了,伸手替年華擦淚,「即使蜂群散去了,你也不用高興得哭起來啊!每次被封父宗主責罰,都沒見你哭過。啊,時間不早了,我得回萬生塔了,你也該回桃花塢了吧?」


  將門的所在地由於清溪潺潺,桃花繁艷,便在天極門中得了一個十分浪漫的,與血腥狂烈的將門極不相符的名字——桃花塢。暮春時節,千樹桃花凋殘的景象,正像是戰場上兩軍廝殺時,飛濺開來的鮮血。緋色的花瓣飄落在地,正像是疆場上未乾的血跡。


  約好了明天去看寧湛之後,年華與寧湛在岔路上告別,一個回萬生塔,一個回桃花塢。


  年華回到桃花塢時,青陽正在廚房做晚餐,他一邊燒火,一邊搖頭晃腦地背書:「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1)。咦,華師妹,今天怎麼這麼晚才回來?」


  年華苦著臉道:「我和寧湛、小鳥兒本來在醫門後山玩,卻被馬蜂追到洞里,才剛脫險出來。啊,老頭子怎麼還沒回來?還以為今天偷溜出去,肯定會被他逮住,逃不過一頓罰呢!」


  青陽道:「哦,剛才弈門弟子過來,說老頭子破不了珍瓏棋局,一怒之下,砸了長孫宗主最寶貝的紫玉夔紋棋盤,惹惱了長孫宗主,兩人正在竹林打得不可開交呢!」


  「啊,老頭子上次不是輸得走火入魔,一掌拍碎了長孫宗主的一副檀香木水紋棋盤么?長孫宗主怎麼還敢拿壓箱底的寶貝和老頭子下棋?」


  青陽同情地道:「寶貝這種東西,壓在箱底太久了,總得要找個人顯擺顯擺……」


  年華也是一臉同情,「可惜的是,長孫宗主找錯了人……」


  通常,封父被困在弈門,非得要天黑盡了,才能回到將門。師兄妹兩人就不等他,自己吃完了簡單的晚餐。


  晚飯過後,青陽照例在前院練習槍法,年華則在後山練習射箭。等到天全黑的時候,封父陰沉著臉回來了,臉色比天還黑。


  書房中明燭熒熒,滿室光亮,封父端坐在上首,開始檢查兩名弟子的功課。長幼有序,青陽當先,封父漫不經心地打開兵書,翻到某一頁,高聲念道:「高陵勿向,背丘勿逆。(2)」


  青陽心中一緊,這一章是下午背的,好像有些模糊了,趕緊接下:「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餌兵……」憋了半天,一直到漲得滿臉通紅,青陽還是沒接下去,心中暗道不妙。


  果然,兵書劈頭蓋臉地就砸了過來,正中青陽的臉,封父在弈門受的氣,也有了發泄口:「餌兵勿食,歸師勿遏!蠢材!真是蠢材!整整一天,連一本書也背不下,老夫文韜武略,英明睿智,怎麼會教出這樣愚笨的弟子!枉老夫……」


  封父滔滔不絕,唾沫橫飛,青陽的頭越垂越低……


  直到燭淚沿著半截殘燭滴到了桌上,燭心「噼啪」一聲,爆了一個小火花,封父才訓斥完幾乎把頭垂到地上的青陽。等到封父安靜無聲時,青陽才小心翼翼地拾起落地的兵書,去牆角的書桌上抄寫。


  喝了一口清涼的茶水,潤了潤嘶啞的喉嚨之後,封父接過了年華遞上來的書,他的嘴角泛起了一絲諷笑。這可是他特意挑出的最厚的一本兵書,最近這個小弟子過關得太容易,雖然聰明善學是好事,可是小小年紀,絕不能助長其驕,必得要讓她適當受挫,才能讓她懂得謙遜,知道自牧。


  封父隨手翻開一頁,垂目,拖長聲音念道:「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3)」


  年華在心中吐了一口氣,趕緊接下去:「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頓了頓,又繼續道,「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背完后,年華抬頭望向封父,封父的神色陰晴不定。


  封父很是鬱悶,原本醞釀在心的訓導,此刻堵在了喉嚨里,想說出來,卻又說不出,想咽回去,卻又咽不下。最終,他只是「唔」了一聲,將兵書拋回給年華,背著手踱出了書房。


  「呼——」等到封父的腳步聲遠去之後,年華才實實在在地舒了一口氣。


  青陽趴在書桌前抄寫兵書,在年華流暢背書時,他已經驚得瞠目結舌,此刻終於忍不住心中強烈的疑惑,放下了身為師兄的矜持和驕傲,問年華:「華師妹,你究竟是怎麼過的關?今天一整天,你不是睡覺,就是出去玩,可沒見你背過書。」


  見封父不在房中,年華神秘地一笑,將手中厚厚的兵書隔空拋給青陽,「你翻開。」


  青陽抬手接過,依言翻開,低頭看去,「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


  正是剛才年華背的內容。


  青陽腦中靈光一閃,合上書本,再翻開,「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


  還是剛才背的那一頁!

  青陽驚愕地望向年華,年華眨眨眼,笑道:「既然老頭子圖簡單省事,那我們自然也要想一個簡單省事的法子來應付。呵呵,老頭子給我們看的兵書都是古籍,古籍紙頁特殊,且很厚,只要用米湯把其中兩張紙粘住,等書頁干后,隨手翻開書本,則不是被粘住的那兩張紙的前一頁,就是后一頁。只要把這兩頁的內容熟記,就能過老頭子那一關了,何必背下整本書?完事後,再用清水把粘的地方弄濕,分開兩張紙頁,攤開,等書頁晾乾,基本上就和之前的書一樣了。」


  見青陽聽得雙眼冒光,年華趕緊補充道:「當然,粘的時候必須格外小心,而且還有一些小技巧,粘得不能太過明顯,也不能太不牢。對了,還不能粘有字的地方,否則墨跡會化開。」


  青陽連連點頭,彷彿取到了真經。


  言談正洽的師兄妹都沒有發現,窗戶外站著的一道筆直身影正氣得雙肩發抖。


  朗月漸漸西斜,除了青陽還在燈下奮筆疾書,桃花塢中其餘的人已經陷入了好夢中。


  年華在天極門的一天,就這麼有驚無險地過去了。


  第二天,仍然是文教期,年華一天的生活內容大體如前一日,只是晚上封父檢察背書時,出了一點小意外。


  封父一反常規,先檢查年華。


  封父在燭光下陰陰地笑著,讓年華感到毛骨悚然。封父不再隨手翻開書頁,而是緩慢地翻到第一頁,念出第一句,讓年華接下去。


  年華一頭冷汗,結結巴巴,接不下去。


  結果,年華的下場,自然是被面露快意的封父狠狠地訓了一頓。被訓得狗血淋頭之後,年華灰溜溜地坐在了牆角,攤開筆墨抄書。


  接著輪到青陽,剛訓斥完狡黠作弊的劣徒,封父心情大好,又憐憫老實的青陽連續熬夜抄書,有心放他一馬,於是裝作不知道,隨意一翻手中的書本。封父本以為會翻開到青陽背熟的某一頁,誰知書本卻沒翻開。


  封父心中奇怪,低頭看去,這一看,他差點沒背過氣去。原來,青陽向來粗豪,不如年華手巧,他把書本粘得一塌糊塗,整本兵書的書頁全都粘在了一處,像是一塊方形的石塊。


  封父試圖掰開,卻無從下手。將門中的古籍兵書,向來是他壓箱底的寶貝,此刻他終於能夠體會到弈門宗主長孫峴的心情。


  「蠢材——」桃花塢中爆發出一聲怒吼,驚得樹林里的棲鳥紛紛振翅,逃向了夜空。


  今夜人無眠,桃花塢中,三盞青燈待天曉。


  註:(1),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全句如下:「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2),出自《孫子兵法》軍爭篇。全句如下:「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3),出自《孫子兵法》軍爭篇。全句如下:「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