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鹽、宥、洪三州經略安撫使(第二更)
第670章
「洪州、宥州、鹽州,此三州之地,地廣人稀,過去為西夏所據,然因為西夏與我大宋連連征戰,疏於民事,使得這三州百姓流離失所,而今,洪州、宥州兩地百姓不足十萬,而鹽州稍好一些,也才不過七萬之眾。」
「這些地方雖然已經歸於我大宋治下,卻尚未委派官員以治之。而且這三州之地,如今已成為了我大宋與西夏交界之地,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戰事,所以,在此等地方任職之官員,需是能臣幹吏不可,而且還需要精於軍略,亦要長於幹事實任。」
「所以,哀家覺得,若是官家有意讓王巫山留在陝西路,還不如讓他主掌新拓疆土。」
趙煦兩眼放光地看著侃侃而言的高滔滔,牆都不扶了,就服這位老太太,特么的這一招絕對是高妙之極。
「想必朝中的那些大臣之中,想必有不少人不欲王巫山回東京汴梁,那既然如此,由環州知州轉遷為鹽、宥、洪經略使,以那與其配合得相得益彰的折可適為三州防禦使。想來,應該不會有太多的人反對。」
「皇祖母,還是您老謀深算啊,如此一來,既給他王巫山升了官,又給了他一個名正言順留在陝西路的理由。」
「之前,王巫山不是還曾經跟官家你進言,說是要以戰俘修繕從環慶至京兆府的水泥直道嗎?現如今已然到了春天,天地化凍,萬物復甦,這水泥直道之事,的確也該提上日程了。」
「若是能夠修出平緩通暢的水泥直道,我大宋調動兵馬,更顯順暢,而且,那些戰俘,正好不用白白養著。」
「是啊,連續兩戰下來,戰俘都快接近七萬之數了,另外還有十萬降卒,這些降卒該如何處置,哀家倒覺得,官家你可以詢問一下陝西路諸官的意見,特別是王巫山那小子,就數他鬼點子最多。」
祖孫二人這一聊,就是兩三個時辰,趙煦直到得見高滔滔面露睏倦之色,這才戀戀不捨地與皇后一同告辭而去。
回到了寢宮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寫信,洋洋散散寫了近五張信紙之後,摺疊好,蓋上了膠泥,喚來了心腹宦官馬尚,讓他交遞出去,六百里加急交給王巫山。
#####
第二日,滿朝文武又被大宋西北邊陲的勝利消息給弄得都有點麻木不仁了,特別是一干自天子親政以來,內心一直七上八下的舊黨大員們的心情就跟吡了汪似的,十在是糾結得不行。
原本想讓那個朝堂仇恨值MAX的王洋在陝西路邊陲呆著,不要干擾到朝堂,結果呢,人家雖然蹲在西北邊陲之地,卻用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不停的刷新著所有人的認識,亦不停的在刷著存在感。
蘇東坡、韓忠彥這二位老司機的威望是越來越高,就連章楶這位久駐邊鎮近二十載的,默默無聞的老大人,現如今也陡然猶如一顆閃亮的政治明星一般,閃閃放光。
一批邊軍將領,不光是被朝堂所熟知,就連普通百姓,現如今也是對种師道、折可適、折克行等人的名字耳熟能詳。
至於那位去歲在朱雀大街上暴打過武狀元的文狀元王巫山,他的事迹,無時無刻不在刷新所東京汴梁百姓們的認識。
特別是大宋的低層人士,例如勾欄館閣界,提及這位出自身於怡紅樓保安人員的狀元郎,無不引以為榮。
就算是朝中大臣們不理會這些,但是此刻也不得不面對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怎麼給這幫子功臣們述功。
既怕現如今主掌了朝堂大權的天子不滿意,但是他們更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而且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這幫子功臣跟現如今在朝的舊黨關係都不和諧。
蘇東坡雖有舊黨大佬之名,可是這貨的地圖炮轟得現如今整箇舊黨對於蘇派真可謂是人憎狗嫌。此外章楶與韓忠彥雖屬於是中立派,但是,亦多受舊黨排擠,就算是沒有撕破臉。
可肯定也不會跟舊黨親如一家,唔……王洋那個傢伙,簡直就是舊黨集團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的貨色。
趙煦笑眯眯地看著那幫子強顏歡笑的大臣們,心情此刻已然十分的愉悅,此刻,他已然是信心十足,等待著跟這幫子大臣們耍心機,玩心眼,鬥智斗勇。
#####
王洋回到了洪州之後,好好的睡了一天一夜,這才緩過勁來,畢竟之前的烏延古城之戰,他這位大發明家兼軍事家也是嘔心泣血,累得夠嗆。
睡了一夜好覺的王洋洗漱之後,吳七郎就笑得賊兮兮地遞過來了一疊信封。「公子,李小娘子、柳家娘子、師師妹妹……」
王洋伸手一把奪過,還瞪了吳七郎一眼。「什麼時候收到的,怎麼不早些拿過來?」
「這些都是今天一早剛剛收到了,公子您那時候睡得正香,小的可不想打擾您,反正現在也晚不了多久。」吳七郎樂呵呵地解釋道。
王洋抄起了信徑直步入了房中,仔細地閱讀起來,看罷之後,便開始提筆,開始給三女一一回信。
雖然回信的內容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在描述著他這些日子以來的經歷和心路歷程。但是,王洋卻願意讓三女都能夠感受到自己對她們的誠懇態度。
話說回來,三女是過來跟自己成親的,結果,因為戰事,在他們抵達了環州至今連面都沒能相逢。
王洋的心裡邊其實也是頗為愧疚的,不過還好,現如今諸事已畢,大宋據有鹽、宥、洪三州之地已成定局,西夏兵馬損失慘重,無力奪回,王大官人也終於可以輕裝上路,趕迴環州去迎娶美嬌娘了。
五天之後蘇東坡的手令抵達了洪州,王洋這貨便興沖沖地領著吳七郎和凌縱,在兩百精銳騎兵的拱衛之下,朝著那環州而去。
王洋倒沒有想到,自己的待遇會如此隆重,不過,上至韓忠彥,下至折可適等一幹將領都認為,雖然大宋現如今已經掌控了這些地盤,但是,誰也保不準還有西夏殘兵藏在哪個窟窿眼虎視眈眈。
不出事倒也罷了,萬一你這位大功臣出了事,到時候,怕是誰都沒有辦法向當今天子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