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自古紅樓出才子> 第919章 這場戰爭的終點在哪裡?(第二更)

第919章 這場戰爭的終點在哪裡?(第二更)

  第919章


  十萬宋軍,朝著左廂神勇軍司殺去,左廂神勇軍司若失,那麼,數十萬遼國大軍的後路,就會有被大宋軍隊截斷的危險。


  援軍大將耶律德彰好歹也是知兵之人,在得知宋軍已然近逼往左廂神勇軍司之時,當機立斷,派出了五萬大軍趕往左廂神勇軍司增援。


  而他則率領大軍先暫住夏州,朝著遼夏聯軍大營所在的烏延古城處派出了信使。


  看著那封來自於援軍大將耶律德彰的書信,蕭慎的臉色很不好看。「宋庭居然敢出兵左廂神勇軍司,難道他們就不怕我大遼大軍南下不成?」


  「大帥,宋人這一次,居然很無恥的學了咱們的辦法,從汴梁抽調禁軍進駐河東路,然後從河東路抽調大軍進逼左廂神勇軍司。」


  「如此一來,我大遼實在是難以判斷宋軍各處要塞據點的虛實。再加上,咱們的兵馬也正好換防完畢,也需要時間磨合,這才讓宋庭有機會這麼做。」那位奉命前來送命的將領恭敬地答道。


  「看來,宋人已經知曉了我們大遼的策略,才會做出了這樣的應對。」蕭慎撫著眉心,砸了砸嘴道。


  「另外,德彰將軍既然已經往左廂神勇軍司派去了援軍,也就罷了,為何他要駐於夏州,並未南來與本帥合兵一路。」


  「大帥,德彰將軍率領大軍連續趕了十數日,人疲馬乏,這才在夏州整軍,至於下一步該如何行止。還請大帥示下。」


  「讓德彰將軍兵分兩路,一路趕來烏延古城聽調,另外一路,由他親自率領經由夏州渡河,進入無定河南岸,救援龍州……」蕭慎打量了幾眼地圖,思慮良久之後,這才給耶律德彰下達了軍令道。


  救援龍州,並本是蕭慎的本意,但是,大遼天子之前發來的聖旨裡邊,很明白清楚的告訴了蕭慎,一定要設法保住現如今西夏的地盤,不能再失地了。


  久攻不下倒也罷了,偏偏還連連失地,這也太特么的打臉了,大遼是要臉面的,總不能來了二十萬援軍,結果又丟了一州之地,那也太說不過去。


  可是,蕭慎的目標一直是洪州,但是現如今被蘇東坡死死的攔在了烏延古城一線,難有寸進。而龍州又被宋軍猛攻,若是龍州再失,那麼,無定河南岸以及東岸之地,絕大部份都將落入宋人之手。


  至於那同樣位處於無定河南岸的石州的失陷,也必然會成為早晚的事情。如此一來,西夏在東部地區,還能剩下啥?


  左廂神勇軍司絕對不能丟,大軍的後路就在那裡,更何況,西夏已經簽了國書,將左廂神勇軍司以北的數百里之地盡數划給了遼國。


  而今遼國正在為西夏這個小弟跟宋庭掐架,暫時沒有辦法去收取那片領土,所以,就更加的需要保護著左廂神勇軍司這個突出部。


  雖然耶律德彰擅自派兵增援左廂神勇軍司的舉動,讓身為一軍之主帥的蕭慎很不爽,覺得自己身為主帥的權威被對方挑釁。


  但卻也不好說什麼,畢竟對方也是按照陛下的意志而行事。但是,蕭慎還是決定要給對方一個小小的教訓。那就是讓他跨過無定河去救援龍州。


  若是能夠救下龍州也就罷了,若是沒能解救龍州,那麼彈劾耶律德彰的奏摺,蕭慎一定會提前構思好,讓他好好的嘗一嘗本帥的文采和刀筆之利。


  #####

  五日後,耶律德彰率領三萬人馬這才堪堪渡過了無定河。匯合了仁多宗保的兵馬,意欲解救龍州。不過這才南進一日,就已經接到了龍州已失的消息。


  折克行率領十萬河東軍進逼於左廂神勇軍司,得知對方有大軍來援之後,很是識趣的沒有貿然挺進,而是大軍撤回麟州境內,卻並沒有撤兵的意思。


  雙方近二十萬大軍便在此地大眼瞪小眼的相持起來。


  而西邊,白池城被宋軍所奪之後,李乾順氣得又再一次在朝堂之上發飆,下旨要拿結訛遇問斬,最終在嵬名阿吳的苦勸之後,最終只是被削職為民。


  而野利洪收攏了白池城的守軍之後,嚴格地貫徹了西夏國主李乾順的指示,絕對不越雷池一步,不往東再去挑釁宋軍,而是在翔慶軍司大力修繕城防,努力要將這座堅固的城池修繕得像那宥州一般,可以抵禦數十萬大軍的輪番猛攻。


  南方,秦風路宋軍的出現,亦讓李乾順驚魂未定,好在南部兩個軍司雖然算不上兵強馬壯,但好歹也是一直沒有受過太大的損失,所以面對著宋軍,好歹依託著城防,擋住了宋軍挺進的步伐。


  至於在烏延古城前,每天的戰鬥仍舊是那樣的激烈,宋軍與遼軍彷彿就認定了這裡才是最好的舞台,每天在這裡廝殺得血流成河。


  宋軍一步不退,遼軍寸步難進。而北面,王大官人每天站在宥州城的城頭之上,望穿秋水一般的打量著數裡外的耶律津平的營地。


  整整的一個月過去了,遼國的援軍也已經抵達了一整整一個月,李乾順都已經從一個童子雞(偽)成為了迎娶下了遼國公主的成熟男人。


  但是這場戰爭,卻似乎誰也看不到終點在哪裡,春天在哪裡……冒似打到冬天也沒關係。


  #####

  「這場戰事,到底還有持續多久,蕭慎這個混帳,要人朕給人,要兵朕給兵,結果呢?一個月之後,卻還是這般模樣,甚至還失去了龍州,是不是再等一個月,連那左廂神勇軍司,還有我大遼剛剛得到的疆域也要失掉?!」


  耶律洪基坐在御案後邊,他的怒火卻讓整個大殿之內青煙四起。一干文武臣工皆盡拜倒於地,無人敢言。


  耶律洪基真的很憤怒,特么的自己為什麼要換帥,還不就是因為自己的親弟弟遲遲打不開局面。為了這個,自己甚至不顧會傷害到兄弟的情誼,親自下旨,讓耶律和魯斡將帥印交到了蕭慎的手中。


  至少在耶律洪基的眼中,年富力強,銳意進取,而且在朝中頗有聲望的蕭慎應該是一位很好的主帥人選,交給他,應該可以快速打開局面。替大遼扳回一城,挽回顏面,提振大遼的士氣與軍威,讓宋庭識趣的俯首認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