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想與老夫換子?怕是得不償失吧(第一更)
第1274章
「既然二位卿家都有這意思,那便試上一試倒也無妨,正好讓我等好好的欣賞一下這沙盤后棋推演。說實話,朕一開始還心存疑慮,現在嘛,卻是想要再多了解一些。」
「諸位卿家以為如何?」天子趙煦目光掃過了在場的諸位臣工,大手輕輕地拍打在那沙盤的邊框上。
「陛下所言甚是,臣也還想再多看看再下定論。」幾位精通軍略的大臣們暗中商議了一番之後,仍舊是狄詠站了出來作為代表答道。
「既然如此,那寧大人,請吧……」王洋呵呵一笑,笑得那樣的胸有成竹,抬手一引,朝著那沙盤點了點。
「求之不得,王大人請,希望王大人能夠讓寧某人大開眼界。」寧老大人十分自信地一笑,然後走到了沙盤旁邊,拿起了那根推桿,兩人開始了新的一輪沙盤推演。
寧老大人撫著長須由著王洋排兵布陣完畢,看著王洋仍舊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架勢,不由得哧之以鼻地一笑,開始移動手中的推桿。
「寧老大人看樣子真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氣,一開始出手就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南下,真可是殺氣騰騰啊……」一位大臣撫著長須低聲議論道。
「狄大人,依你之見,寧大人如何?」王厚這個時候已然回歸到了觀眾身份,打量著那沙盤上那些雕刻得維妙維肖的兵棋,小聲地朝著狄詠詢問道。
兩人皆是名將之後,父輩皆是功員卓越,而且還年紀相仿,私交十分不錯。
狄詠朝著王厚微微頷首之後,撫著長須沉聲分析道。「那遼軍主帥雖然有不少錯漏之處,就算是遼皇真的易將為帥,狄某倒覺得以王巫山軍略之才,當有方略應對。」
「寧大人用兵向來兇悍,而且擅用奇兵,昔日在郭大將軍麾下頗有建樹,只是,其兵擅奇擅猛,雖能摧枯拉朽,可是若是遇上用兵老辣之輩,那麼……」
「嗯,現如今咱們所能做的,便只有拭目以待了。」王厚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雖然從他內心而言,是巴不得那寧大人能贏上一把,至少讓王洋那小子好好的領教一下大宋將帥的能力。
之前自己與王洋之間的兵棋推演,只不過是復盤宥州之戰,畢竟自己雖然也有想法,但終究還是照著那位遼國親王的策略進攻大宋的。
所以,不論輸贏,其實與王厚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王厚明顯認為,哪怕是最終出現了錯漏,自己也當有辦法扭轉戰局。
可現實狠狠的抽了自己一耳括子,這讓家學淵源的王厚頗有些不太爽,當然畢竟是自己棄子認了一次輸。
「賢弟你且說說,這沙盤兵棋推演感受如何?」狄詠目光落在沙盤上,倒不忘記詢問身邊的使用者。
「厚以為,此物的確于軍中有大用,重要的是那些演算的方法,厚久隨家父為將近二十載,卻也未所未聞,能夠以這樣的辦法來算出戰場之勝負。」
「是啊,這位王巫山,總是會有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的點子,卻又能夠讓我大宋受益……」
二人小聲地嘀咕著,而那邊,這位寧老大人人老心不老,果然勢如猛虎,殺氣騰騰,大軍主力進逼到了宥州一線之後,便將數萬在軍駐防於宥州,而主力徑直南下,直挺三州之地的腹地所在洪州。
寧老大人的用兵方略,並沒有出乎在場那些精於軍略用兵老辣的大臣們的預料之外,得見了那位遼國親王的失敗,所有人幾乎都認定,對宥州這塊硬骨頭,只需要圍而不攻便可。
大軍主力,就該直插三州腹地,攪亂對方的防守方略。逼得宋軍不得不在大軍尚未完全集結的情況下,倉促來援。
而寧某人則可以從容的圍點打援,可是,王洋的應對策略,卻一點沒有因為寧某人的大方略而出現什麼變化,就像是他的頭腦和思維被寧某人大膽的舉動給嚇懵逼了一般。
折可適的奇兵繼續奔西夏腹地而去,而种師道則帥另外一軍向北而去,直襲北方的萬井口。
看到了王洋的應對,寧老大人不由得撇了撇嘴。「看來王大人這是想要與寧某人換子嘍?可惜,就憑這三州之地的兵力,與老夫換子,怕是得不嘗失吧?」
「無妨,王某樂意。」王洋呵呵一笑,笑容顯得那樣的輕鬆自如。就好像他對於眼前的危局不甚在意,又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把寧老大人放在眼裡一般。
這讓寧老大人很不舒服,悶哼了一聲,決定繼續照計劃行事,不過,出於謹慎,他還是著一隻偏師照原路返回。
就在遼夏聯軍主力剛剛攻破了烏延古城的當口,王洋也動了,宥州城內大軍傾巢而出,留守監控宥州的數萬夏軍雖然兵力相差不大。
哪怕是夏軍因為之前與大宋的交戰精銳盡失,但是,在兵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只要夏軍能夠緊守大營,抵死不出,那麼,收到了消息的主力必然會派精兵回師,完全可以將宥州的宋軍逼回宥州。
但是,就在雙方尚未接戰,大軍快要進抵萬井口的种師道扭轉馬頭回師宥州。當宥州宋軍開始進攻留守夏軍沒有多久,一萬多精銳的甲騎已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了宥州城外西夏大軍的後方。
這下子,在場的那些低聲交流的將軍們都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落在了沙盤之上。而寧老大人的表情也不禁一沉。
當既讓那隻回援北方的偏師朝著宥州城的夏軍方向趕去。
而就在這個時候,被夾擊一通的夏軍死死地守住了大營,但是損失卻不少,而那种師道的精銳甲騎一擊之後,飄然遠遁。
等到那隻遼夏聯軍偏師趕來之時,宥州守軍業已經從容地退回宥州州城。就在寧老大人還沒來得及鬆口氣的功夫,
三岔口堡出事了,在宥州城下消失的种師道出現在了三岔口堡,不僅僅只有种師道的這隻精銳甲騎,還有大宋的水軍也趕了過來,兩軍夾擊之下。
原本就不大,城矮牆低的三岔口堡在兩軍的夾攻之下,只堅持了短短不到一天的功夫便已告破,大量的輜重再一次被焚之一炬。
這下子,寧老大人的臉從之前的凝重一下子變成了黑色,而同樣是這一場戰爭參與者的蘇東坡則是長出了一口大氣,放下了心中的重擔,再一次進入到了看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