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宛城張綉
所謂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張濟雖然掛了,但手下數萬西涼兵可不是吃素的,而張濟手下自然也不是沒有能人,張濟有一侄子名叫張綉,張綉雖是凡人,卻有也是根骨極佳之人,乃是蓬萊槍神散仙童淵的首席大弟子。童淵屬於散仙了,他的弟子自然也不差,所收三個弟子後來均是名滿天下,張綉是童淵的大徒弟,童淵武破虛空,只差一步之遙,就缺大功果,不過童淵此時已是百歲老人,雖是近於仙,卻還是有些距離,要讓自己上陣殺敵,卻是折了身價,於是便打算收個徒弟,藉此修功果,已成仙道,童淵遊歷西涼時便遇上了張綉,當時張綉不過只有十四五歲。
童淵是練家子,雖然張綉年少,但童淵眼光何等獨道,一眼便看出張綉是個習武的好苗子,根骨極佳,而且很懂事,對童淵尊敬有加。童淵本來就想收個徒弟,一看張綉還真不錯,小子也挺聰明,童淵問他愛習武不,張綉理直氣壯道:
「西涼人哪能不習武,小子自幼便喜練武。」
童淵聞言一笑又問:
「你善用什麼兵器?」
張綉道:
「小子愛用槍。」
童淵聞言心更喜,他乃以槍入仙,一身槍法出神入化,仙界也難逢敵手,如何不喜,又問:「為何愛槍?」
張綉道:「因為槍乃百兵之王,做人當做人中之龍,學武當學百兵之王。」
童淵聽著心中更喜,這樣一人自然完全達標,日後必能功垂天下,自己功果當在此人。
於是童淵便道:「那你可知,槍雖是百兵之王,卻也是最博大精深,最難學的。你可願與我耍耍?」
張綉聞言道:「你是老人家,我豈可對前輩動武?」
童淵聽著更喜歡,便道:「不妨不妨。」
張綉這才提起槍與童淵對陣,二人槍戰一處,童淵只是想試試張綉槍法如何,試了兩合便已知其深淺,打著打著突然道:「出槍之處,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說話間,已點在了張綉腋下,卻未傷到張綉,收了槍笑道:「你可願拜我為師?」
張綉此時已知童淵是高人,忙跪下拜師,於是張綉追隨童淵歸山習武。
張綉確實根骨好,五年內盡得童淵百鳥朝鳳槍,不過這張綉卻是有缺點,太懂事,聽話,也就是現在的好學生。原來,張綉那時同童淵說的話都是他叔父張濟教的,童淵原先不知道,以為這孩子少時就有大志,卻不知是個聽話的孩子,喜歡照書說話。童淵教教就發現這張綉缺少主見,雖得其百鳥朝鳳槍法,卻難再有寸近,因為練槍到了一定程度就要頓悟,張綉在這一層卻是難有寸進,所以後來童淵心中頗有些失望,張綉雖然得其真傳,卻還是落了下層。所以只教了五年就讓他下山了,后又找了個弟子,那卻是后話了。
卻說張綉下山遇到了鷹蛇相戰,這一鷹一蛇都非等閑之物,那隻鷹長的比人還大,翅膀一擊間電閃雷鳴山石崩塌,那蛇身形更大,十人不能合抱其身,一尾捲來風雨齊鳴山崩地裂。鷹本是蛇的剋星,誰知這鷹卻顯然敵不過那條巨蛇,那條蛇靈動非常,且甚為狡猾,常常指東打西,那隻鷹相較卻弱了很多,尖嘴上的喙似乎已經斷掉了,身上羽毛也沒了多少根,利爪上的指甲也早就沒了,顯然這隻鷹正在修行中,原來此鷹在拔毛斷喙。這本是鷹修鍊的一種,練成便可幻化成人,只是這本就是異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少有鷹能成。如今這鷹顯然已經快成功了,馬上便可得到重生,不想卻遇上了這條巨蛇,如今這隻鷹空為鳥中之王,卻根本就沒有攻擊能力,只能靠兩隻巨翅來攻擊敵人。而蛇卻多了很多攻擊人的東西,無論是嘴,是身,是尾,都可咬,纏,甩打。二物修為均是不弱,都已到了大巧若拙的地步,一振一咬間均威力非常,眼看鷹是守多攻少,命在旦夕,正碰上張綉。張綉生平最討厭蛇,覺得蛇很陰險,不似自己作風,於是張綉抽槍而出,頓時槍如梨花,無名風起。那蛇自知來了高人,不敢力敵,尾巴一甩,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張綉不曾想到自己卻因此沾了一場因果,這卻要以後再提,卻說這鷹也知道自己終還是難脫一死,原來張綉未來之前,那鷹早就中了巨蛇一口。那條巨蛇口中含有巨毒,巨鷹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才從自己殘破的口中吐出一卯,原來此鷹就是為了救自己的孫兒才遭此惡耗,其父母都被那條巨蛇吞掉,只剩這一卯被這老鷹救回,只是自己也是有力無心,彌留之際,老鷹求張綉將自己真元予這孩子,可又怕張綉奪了真元,便將真元傳給了它的孩子,用法力將孩子封在張繡的槍中。這樣卻是留住了這孩子,只要這小鷹日後頓悟,就能破了這法力,成就不凡之身。
張綉自此便帶著這槍走遍北地,因這槍經這法力封印,卻成了烏青色,由此名為烏鷹槍,卻也算是槍中之寶。
張綉老實聽話,下山後便追隨了他的叔父張濟。張濟無後,死後,張綉便盡得了他的兵眾,屯兵宛城,冷觀天下。
張綉跟隨張濟時,因軍功被封建忠將軍,封宣威侯,故而屯兵宛城後人稱宛城侯。賈詡本來從李郭二人那走了后,就到了張濟隊伍,賈詡眼見張濟大限將至,其死後權力必將落在張綉手裡,張綉老實聽話,對賈詡禮遇有加,故而深得賈詡喜愛。
張濟死後,果不出賈詡所料,張綉統領全軍,因賈詡在張濟死後連番出計,才讓張綉穩住了軍心,因此被封第一謀士,賈詡與張綉名為軍臣,實為叔侄禮遇,經賈詡相助,本來聽話老實很容易被吞併的張綉才在宛城得以立足。
不過近來曹操勢起,賈詡知道曹操早晚有吞併宛城之心,於是給張綉出了一計,那就是一面結連劉表,增強自己實力,令曹操不敢小覷。
另一面呂布為曹操大患,這樣一來兩面互為犄角,卻是令曹操不敢枉動,賈詡自是知道呂布身邊有高人相助,否則以呂布那等小道,早被人曹操滅了,故而深信呂布等人當能看透此局,這樣卻是個小版三國。
實際上陳宮也確實看出了這微妙的關係,雖然呂布與劉表張綉並未達成協議,卻是形成了一種默契。
只要曹操要攻呂布,賈詡便讓張綉放出要奪駕的風聲。
只要曹操要攻張綉,呂布就擺出要襲取許都之勢。此計卻是天衣無縫。
曹操為此也是計窮,便問計荀或,荀或本來知道呂布是項羽轉世,但他身居三十三天外,卻不知道項羽是護漢天神,只以為呂布又是來報仇的,聞言便笑道:
「此事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