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失道寡助

  陳宮話剛要說出口,卻聽陳硅道:


  「不可!楊奉、韓暹皆世之勇將,若令其北拒山東,不出一年,則山東之地盡歸將軍!」


  呂布點頭稱是,笑著點頭道:


  「先生之言甚善!」


  一旁陳宮若有所思,望著呂布怔怔不語,呂布對他諂媚袁術這種叛國之人的行徑頗有微意,眼下大破袁術,自是有所表露,陳宮怎能不知?當下再不言語。


  楊奉、韓暹遂被派往琅琊、沂都侯命。


  從呂布府出來后,陳登問其父陳硅道:


  「父親,何不留此二人在徐州誅殺呂布?卻反派往別處?」


  陳硅笑著搖頭以手點陳登道:


  「這二人皆出自草莽,呂布是人中龍鳳,此二人若與呂布相處日久,定成為其爪牙,反為禍害。反倒此二人皆出自黃巾軍,軍紀渙散,居沂都、琅琊,自會有人收拾他們。」


  陳登與陳硅對視一眼,陳硅微微一笑,陳登已然心中明了,連連點頭道:


  「父親高見!」


  從呂府出來的陳宮望著漸漸遠去的陳硅父子,嘆息道:

  「呂布必被此二人所害!」


  陳宮道行何等高深,陳硅父子剛剛言語雖設了禁制,卻瞞得過陳宮?只是苦無良策。


  卻說袁術受呂布力挫,損兵折將,他心高氣傲,哪肯罷休,回汝南整頓后,欲再興兵討伐,奈何兵威受挫,實派不出足夠兵馬,於是派人前往孫策處借兵。


  卻說信使來至孫策府上,遞上書信,孫策覽信后冷笑一聲:

  「袁術賴我父親遺物暫且不說,其妄自稱帝,背反漢室,實屬大逆不道!我本欲出兵討伐,豈肯反助此等叛賊誅殺忠良?」


  於是作書一口回絕袁術,言語中自是不善。


  袁術收到孫策回書當下氣了個半死,想袁術與孫策父親孫堅同輩,卻受子輩訓斥,哪肯罷休?便要興兵先攻孫策,手下楊大將也就是楊弘總覺得袁術樹敵太多卻有不詳的預感,於是力勸袁術,其他將領也紛紛勸阻,袁術這才消了雷霆之怒,在汝南休養生息。


  袁術雖然經此一敗,挫了銳氣,卻未傷根本,汝南仍是兵多糧廣。這倒不是因為袁術管理有方的原故。外人觀之是因其佔了地利,想那淮南之地本就充盈富足,但這只是表面。實際則是彌勒財大氣粗,暗中支持,想那彌勒身為二世佛,不知積蓄了多少日月,直至此時方派出人來嶄露頭角,自然多方支援。


  說來也怪,想那袁術本來並不怎麼討人喜歡,偏偏這個彌勒卻對他令眼相看,卻不是因為袁術有什麼本事,而是袁術這個人夠狂夠傲。


  彌勒佛本來是未來佛,但眼下卻還不是佛祖,現在難免要夾著尾巴做人,自然萬般不爽。上面一個人就能壓死人,彌勒本事再大,也要看著如來,所以心情難免不爽,這時黃眉小童卻入得法眼,試想想便能明白其中玄機,想彌勒佛祖自己不能做的事,黃眉卻都做了,本事不一般,而且此人敢叫囂佛祖,這得狂到什麼地步?一個把自己不敢做的事都做了的人,彌勒自是欣賞的,所以彌勒佛一直對袁術寄予厚望,想彌勒肯在中原只布這一枚棋子,對其倚重就可想而知了。


  正是因此,袁術糧草是充足的,糧草充足,人馬自是不成問題了。所以袁術雖敗,兵糧卻俱是不缺,唯一缺的就是人,將帥乏人,這卻只能怪袁術的性格了。此人性情多存不良,善妒善忌,想當年孫堅本為其手下,他卻擔心孫堅爭功,拒發糧草,便可見一斑,有識之士怎會與這種人為伍,所以袁術手下多是彌勒的佛門弟子。


  孫策自此得罪了袁術,以他對袁術的性格與兵力的了解,料其必不會善罷甘休,發信汝南的同時,派兵守住江口,已防袁術兵馬來攻。


  不表袁術、孫策暗地不合,卻說曹營之中,自有人看的出袁術大限將至。


  這日,荀或突來見曹操道:

  「我觀袁術氣數將盡,不出兩年必亡,可速取此富饒之地。」


  曹操聞言嘆道:


  「淮南之地,非是我不想取,只是袁公路背後有高人,曹某實不敢圖之。」


  修真中人自然知道袁術背後有佛門的二世祖支持,沒點根基,哪敢動他?


  荀或聞言道:

  「袁公路雖有高人在背後撐腰,卻犯了佛門大忌,枉自稱帝,染指乾坤,縱是佛祖如來,亦難救得,何況區區未來佛?」


  他是太上老君的童子,怎會懼佛門中人?何況佛門先天氣運不足。故而佛門聖人阿彌佗佛和准提道人曾囑咐門人不可立國傳佛,袁術此舉自然偏了其佛門教義。


  曹操聞言緩緩點頭,卻又道:


  「袁術雖新敗,但其兵精糧足,我立足未穩,確實不好對付啊。」


  荀或高深笑道:

  「主公,我有一計可以圖之。」


  曹操聞言坐直道:

  「但說無妨。」


  荀或長身而起道:

  「昔年十八路諸侯共誅董卓之事,如今卻是該應在袁術身上了。」


  曹操何等精明,聽荀或這樣說,已知其意,哦了一聲道:


  「卻有哪幾路?」


  荀或道:


  「袁術曾得孫策玉璽借兵孫策,如今孫策幾次三番討要,袁術卻不返還,此物乃是孫堅遺物,孫策必不肯忍,此為一路;近日袁術又攻呂布,欲得徐州,犯了呂布之威,此為二路;劉備本就與袁術有隙,其手下雖無兵馬,卻有良將若干,可為三路;如今,主公可討聖旨一道,興兵討伐袁術,則淮南自是可收入囊中。」


  曹操聽完荀或分析,拍手稱快,荀或本就是張良下界,善於觀察各路動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自是看得通透各路關係。如今袁術樹敵眾多,且枉自稱帝,若圖袁術,必一呼百應,正是時節,若錯過此次時機,則淮南未必歸曹操的了,想那袁紹正與公孫瓚打的頭破血流,看看將破了公孫瓚,到時騰出手來,必會與曹操一較長短,何況其本為袁姓,到時汝南之地名屬誰家,自然兩說。


  卻說孫策收得許都密旨,便要興兵,孫策早對袁術恨之不已,何況玉璽之事關乎性命,吳國太早告戒孫策誤要取回玉璽,孫策雖不敢盡信,但玉璽是其父孫堅冒死所得,於情於理也要奪回,於是便要興兵討伐袁術。


  曹操手下有高人,孫策手下亦不乏良謀,自有人看的通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