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煮酒論英雄

  曹操咄咄逼人,劉備不敢拒絕只得道:


  「淮南袁術,兵精糧足,可謂英雄!」


  曹操聞言方笑道: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袁術大勢已去,雖為佛門高徒,但此時已然人心向背,冢中枯骨,此評語確是入木三分,劉備不由心中暗贊曹操慧眼。曹操雖看破劉備,但劉備卻未看破曹操,他如今雙角已去,自是看不破這修真中人的本相。


  劉備略思片刻又道:

  「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吏遍布,勇將如雲,謀臣若雨,今坐擁冀州,可謂英雄。」


  劉備識人,且與袁紹曾有過幾次相見之緣,但見袁紹一身英氣,有若天將臨凡,此番卻是言由心發。


  曹操曾多次聽聞像郭嘉、荀或這種頂尖人才對袁紹的評價,何況他與袁紹從小一同長大,更是了解其人,聞言笑道:


  「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劉備知道袁紹與曹操曾是故交,二人在洛陽一同長大,相知甚深,聞此言,不由得暗記心上。


  又道:


  「劉景升坐擁江夏,可為英雄?」


  曹操哈哈大笑道:

  「此老兒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曹操早知劉表無能之輩,只知其有高人在側,眾謀士數次暗示自己江夏可奪,但言外之意均指需待劉表死去方可奪取。


  劉備聞言,略思片刻又道:

  「有一人少年英雄,虎鋸江東,人稱小霸王,孫策孫伯符可為英雄?」


  曹操道:

  「孫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


  說罷頗有深意的看向劉備,劉備哪能不明白,曹操言外之意正是諷刺自己,孫策借父之名,好歹那確實是自己的親爹,而劉備是自稱自己多少代前是皇族,靠這個得來皇叔之名。劉備忙舉起青梅酒飲了一口。


  在曹操等諸多修真中人看來,孫家之所以一身龍氣,皆是由於孫堅,這等人家,縱使沒有孫策,亦有孫某某會盤踞江東,卻不知此乃吳國太之功。而孫策喜好衝鋒陷陣,只有將才,卻非有王霸之才,可為項羽,卻不可為劉邦,空有降龍伏虎之能,善為將,而不善用人。


  曹操欺孫策年幼,自是不放在眼裡,故有此評。但論勇武,其有降龍伏虎之能,論識人,後世為孫權安排的文武二臣張昭、周瑜,均是人中龍鳳,此種男兒豈非英雄?後來,曹操亦有過此語:獅兒難與爭鋒也!


  曹操呵呵一笑,忽話鋒一轉道:


  「孫堅確是個人物,當年,吾結連十七路諸侯討伐董卓,唯孫堅與吾長驅直入,只可惜死的太早,頂多只能算半個英雄。」


  曹操此語自有幾分吹牛皮的成分,當年孫堅確實是長驅直入,一路打到洛陽,但曹操卻哪有過這等戰績?那時的曹操對孫堅望塵莫及,崇拜自是無可厚非的,但此時的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正值春風得意,能入其眼者又有幾人?

  劉備聽曹操說的張狂,此言語中分明影射自己方是英雄,心中堵氣,略思片刻,又道:


  「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


  劉季玉就是劉璋,對於劉璋,諸葛亮的評價是:劉璋暗弱(雖然後來劉璋的發展軌跡也確實是向著諸葛亮所言的暗弱發展的,哦,或者應該說成是仁弱,但這對於像諸葛亮這種大政治家來說,不管怎麼樣,反正弱才是主要的),但此時的劉璋卻絲毫未顯出暗弱之勢。


  此時劉璋剛從父親劉焉手中接守冀州不久。


  在這裡,我們要先講一下他的父親劉焉,因為此人對漢室天下影響太大,不能不講一下。


  劉焉本是一個凶獸所投,乃是龍之三子嘲風,人言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這嘲風卻是好望而又好險,一生好行險棋。他來中原轉世,本欲轉世帝王,可惜帝王素來是真龍,所以劉焉雖為龍之子,生於帝王家,卻無帝王之命。而嘲風素來好險,且天下亂勢已成,劉焉欲取而代之,入人皇界,一掃真龍天子之說。因此劉焉已漢室宗親身份入朝為官,此人為嘲風轉世,自是手段高明,深得靈帝賞識,漢靈帝中平五年,朝政衰落,大權旁落,劉焉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影響三國歷史的重大建議,即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這個建議顯然對漢室江山永固劉家之手有益,所以被當時眼見天下無望的靈帝所採用,而劉焉自然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朝廷採納了這一建議,結果卻造成了各地軍閥割據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了。而這一切正是劉焉所要看到的。當時天下正亂,劉焉原本打算領并州牧以避禍,後來,他見益州有天子之氣,便改領益州牧,並以鐵血手腕,雄霸益州,不斷加強鞏固,以圖帝王霸業。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可惜,劉焉因張魯之母美色而錯用張魯,攻助漢中后,原以為可以攜兩州之威以圖霸業,可惜被派去的張魯獨霸漢中,使劉焉帝王大夢破碎,最終抑鬱而死,而後來的劉備依然走的是劉焉走過的路子,由此可見劉焉之能。


  劉焉死後,劉璋子承父業,領益州牧,這劉璋父親是神獸嘲風所化,劉璋自也是隨了父親的根骨,一生善行險棋,但在劉焉眼裡,這個兒子卻最不像自己,劉焉鐵血手腕,殺人不眨眼,但劉璋卻頗懷仁心,其為益州牧后,由於其父劉焉是后入益州,故而劉焉集團曾與當地土著集團有著極其殘酷的鬥爭,而劉璋子繼父業后,以其仁心化解了與當地土著集團的矛盾。


  劉焉生有四子,而在劉焉眼中,三子劉瑁最像自己,修得一身好神通。而政治,向來就是殘酷而不露表相的,儘管劉焉最喜愛的是劉瑁,可最後繼承劉焉之位的卻偏偏是這個最沒資格的四子劉璋,這其中自有無數隱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