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子敬本相

  外人看江東,其危在外,危在劉表!在曹操!

  但周瑜和于吉之輩看江東,卻英雄所見略同:劉表不足為懼,此乃仁義長者,多的是婦人之仁。


  當年,孫堅一死,他本可揮軍南下一舉平復江東,但劉表卻放任自流任由孫策做大。當然,誰都知道,劉表氣數不足,雖有祥瑞傍身,卻根本得不了天下;而曹操,正與袁紹決戰北方,自顧不暇。


  只有孫家內部才是危機所在,孫家內部看似團結一派和氣,但這種團結完全是緣於孫權父兄的積威所在!

  孫策,龍虎之威,孫家眾將中少有敵手;但孫權就不同了,一身道修,陣場廝殺自是遠不如其兄。再者就是江東之地看重出身,孫策以殺伐治理,方立威嚴!


  但用這種殺伐守衛江東,自不牢靠,想那江南之地畢竟是文士之鄉。後來,不是有那句,崖山一戰,再無中國的論調嗎(南宋末年,元軍揮師南下,一舉平復南宋,南宋名將陸秀父與南宋幼帝雙雙殉國!江南十萬書生不忍作亡國奴,跳海自盡,便有此論調。可見,江南卻是中原文化的精華所在)?


  孫策一死,自是少不得一陣血雨腥風!但于吉和周瑜都自相信,以孫家的氣運,自然可以逢凶化吉,天命雖有,卻也少不得要苦心經營一番。


  未及周瑜開口,孫權先道:

  「兄長來的正好,正要與兄長商量對策!江東內憂外患,敢問兄長,我繼承父兄基業,當以何策固守江東?」


  周瑜也正要與孫權探討此事,見孫權求教,不禁暗嘆此確是爭天下的材料,當下道:


  「眼下,群雄四起,什麼最重要?」


  孫權略思片刻道:


  「人才!」


  周瑜笑著點了點頭:


  「不錯,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為今之計,還須求高人來江東坐陣方可守得萬全。」


  孫權道:

  「兄長辭世之時曾言,內事不決問子布,外事全仰仗兄長。」


  周瑜聞言謙虛道:

  「子布有經天緯地之才,足可擔當;但以周瑜之才,卻恐負倚托之重,某願薦一人以輔將軍,若有此人在,則江東可保!」


  昨夜,周瑜便以深做思量,以自己一人之力,未免力所不及,需得一人相助方可。還好,周瑜下界之時,曾有一童子與他一同下界。


  而且這個童子前世卻也與他有大因果,關係匪淺,不僅如此,此子還與姜子牙有不少因果糾纏其間。


  前世,周瑜尚是孫臏之時,被其師兄龐涓所害,挖去了膝蓋骨,落得個終身殘廢。他裝瘋賣傻方逃出魏國,最後投奔齊國,才在馬陵道前報了昔日之仇。但這其間的曲折,遠非尋常人所能想到。


  孫龐之斗后,卻還有一場好鬥。


  孫臏被挖去了膝蓋骨之後,就算修仙之後也是殘疾。前文說過,孫臏是九竅玲瓏心,千年難遇難得奇才,他的背後自有高人佑護。鬼谷子結了這因果,自然也觸怒了孫臏身後的高人。自有高人下界解這因果,於是蘇秦降世,拜於鬼谷子門下,本欲結這因果,滅了鬼谷子的元神以解恨。


  元始天尊出手不便,但他愛徒心切,只得去求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素來與元始天尊穿一條褲子,便令其手下弟子解這因果保住鬼谷子。所以張儀應運降世,便是那童子荀攸。


  也正是因此,蘇秦非旦未了結這因果,反倒與鬼谷子有了師徒情誼。後來在三國之中,卻生了諸多異數,也皆出於此。


  但當下,自是要斗過一場,由張儀結了這因果,此番爭鬥也甚是險惡。


  張儀本一心想結果蘇秦,誰知蘇秦因與鬼谷結緣,不願再造殺虐,於是蘇秦用計將張儀引入秦地,助了張儀一臂之力。此時蘇秦已是一國之相,能有如此胸襟,不禁讓張儀佩服,張儀入了秦地,本欲用連橫之策強壓六國,但因蘇秦這一因果,張儀不得不還,於是蘇秦在時,張儀始終未曾出手,與蘇秦下了一場和棋。蘇秦欲合縱六國,強壓強秦。但要合縱六國,就必須先弱強齊才有機會,否則以齊之昌盛,是斷然沒有六國合縱之說。燕昭王所託欲報強齊之仇,因此蘇秦受燕昭王所託入齊……


  此時,孫臏正在齊國坐陣,蘇秦不想孫臏捲入其中,因此便先點化孫臏入道。蘇秦年紀雖小於孫臏,但他道行卻非同小可,畢竟蘇秦是本體降世,其實力早在地仙一級。正因有其指點,孫臏方入道修成地仙,所以蘇秦相當於孫臏半個師父一般。自此蘇秦開始布局弱齊,終合縱六國,不想其師不滿其慈悲作為,功成未滿便詔回受教,已致卻差了功果。蘇秦去后張儀以連衡之策得無上功果,後秦誅六國,一統天下,也皆緣於蘇秦、張儀二人鬥法,二人本都有機會將對手致死,卻都以仁仁之心化解,若非蘇秦師父干預,蘇秦、張儀必是功果皆成。


  眼下,孫臏下界欲報前塵恩仇,蘇秦自然也下界來。


  本來,孫策在時,周瑜便以請得蘇秦入江東。可惜,蘇秦生父去世,不得不回鄉守孝三年,與江東失之交臂(古人以孝治天下,父親死要守孝三年)。眼下江東局勢錯綜複雜,正是請得此人出山之時。


  周瑜如此說話,孫權忙虛心求教,周瑜道:


  「此人姓魯,名肅,字子敬,臨淮東川人!」


  不錯,魯肅的前世正是蘇秦,他與周瑜一同落世三國,至今與周瑜年紀相仿,其實力也早已入了地仙一級。


  也正因此,其所見所聞才非同小可:地府大興,神佛莫擋,欲想從中取事,不得不重現當年合縱之勢,才可從中取事。


  無論是魯肅、周瑜還是諸葛亮,都是在爭那天數間的一線,鬼道大興,必輔人皇,此為天數,這一線之間,何其艱難?


  但諸葛亮前世鬼谷子,卻將孫臏害至如此慘境。今世的周瑜,早已知前世因果,怎能容得?故而才有了其中的無數糾葛,成或敗,無一不牽扯著身後的背影。


  周瑜、魯肅二人相交已有五百年,二人關係何等親密,周瑜自是平心推薦,只聽他道:

  「此人胸懷韜略,腹隱機謀,早在令兄在世之時便曾在江東任職,只可惜,其早年喪父,不得不回家守孝。」


  魯肅既然與周瑜有這麼深的關係,自然早被周瑜推薦給孫策。當年魯肅為投奔周瑜,更是歷經萬千險阻。


  此次下界,魯肅主要是為了爭得龍脈,也就是新立人皇,興其大道。與周瑜分開各尋找名主,卻不想來到袁術轄地,那時的袁術早入了佛門,魯肅身為道門一系,自是不可能投靠袁術,但這樣自是多了無數糾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