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全線崩潰
蘇飛船隊的到來,並沒有扭轉江夏水軍敗亡的局勢。東吳水軍破了江夏水軍的水陣,很快便佔據了優勢。尤其是右側的鄧龍船隊,失去了主艦的旗號,又被鐵鎖纏著,想退都退不得,亂成一團。甘寧立在船頂指揮著戰艦,很快就全殲了鄧龍的船隊。
蘇飛的船隊還沒沖入戰圈,便很快陷入苦境,被呂蒙船隊迫在江上,只能眼睜睜看著鄧龍、陳就的船隊一艘艘沉沒,蘇飛眼見形勢嚴峻只得打旗號撤軍。
陳就的船隊情況與鄧龍相差無幾,陳就早就退到船尾,眼見蘇飛退兵,知大勢已去,忙跳上一艘小船,獨自跑了。船隊見主將跑了,哪還有心抵抗?降者無數。
呂蒙見狀,當即躍上一艘走舸,駕船直追陳就。
陳就的小船哪能比得上呂蒙的走舸快,眨眼間便被追上。陳就眼見逃不得,爆喝一聲:
「小賊子!」
抽出手中刀,直朝呂蒙砍去,不想那呂蒙道行竟如此了得,身形一閃,陳就只見眼前無數藍光環繞,也看不見呂蒙。當下不由心中暗驚,知道呂蒙道行遠在自己之上。方要轉身,一隻泛藍光的巨手仿似從虛空中迫出,一掌擊在陳就後背上,陳就登時閉命。
呂蒙引著東吳軍駕船殺得江夏兵投的投,死的死,一路追殺,直殺得蘇飛退至夏口,兩軍又接舷而戰,斗的好不激烈。蘇飛站在旗艦上指揮,但江夏軍不敵東吳兵,紛紛棄船沖入夏口。蘇飛立在夏口處督戰,連斬兩兵,方止住退軍。正此時,突然從半空中落下根繩子,將自己身子一緊,蘇飛啊地一聲驚叫道:
「……捆仙繩!」
聲音剛落,自己已經被捆了個結實,蘇飛知道這捆仙繩厲害,越掙扎越緊,當下也不掙扎。
想這捆仙繩乃是懼留孫的法寶,當年封神之時,懼留孫有十二條捆仙繩,他徒弟土行孫受申公豹挑唆下山助商伐周,盜了五根捆仙繩,若非楊戟的八九玄功險些沒要了周武王的命。
那捆仙繩的威力非凡,依據施寶者的能力不同,威力也不盡相同。那懼留孫用來可以捆住金仙以下的人物,而那土行孫用來連楊戟都捆不住頂多捆個半仙之體。蘇飛見到捆仙繩,心中已然知道此人與懼留孫佛有這莫大的關聯,此人既然能用捆仙繩,道行八成在自己之上,如何掙脫?
江夏兵見都督蘇飛被縛,均上前來為蘇飛解縛,但哪能解得開?又有兵士拿刀割仍是無用。眾兵士知道這繩子厲害,一時無法,抬起蘇飛直奔夏口港。
正此時,但見一將面容瘦削,臉色陰沉,手提一把砍刀,領著十幾個東吳水軍跳上江夏船上,那將見蘇飛要逃,當即喝道:
「哪裡走?」
說罷,先一步撲了上去,其餘兵士紛紛拿兵器加入戰團。江夏兵也有數人迎了上去,雙方又是一場好鬥,但那將身手甚好,一個閃身,手起刀落間,便斬殺四名敵兵,再看蘇飛,已被抬下船了。那將身形一抖,幾個起落便攔住了蘇飛一行。蘇飛親衛放好蘇飛,爆喝一聲沖向那將。那將輪起砍刀,幾刀便砍死幾人,走至蘇飛近前,拿手一提,便將蘇飛提至腰間,正要回去請功。
卻忽聽一直不動聲色的蘇飛開口道:
「敢問將軍可是出自懼留孫佛門下?」
那將聞言心念一動道:
「你怎麼知道某是自懼留孫佛門下?」
蘇飛見那將神色,心中已知一二,笑道:
「在下乃是托塔天王李靖駕下聽差,方才見兄台手中的捆仙繩,便猜到兄台是懼留孫佛門下,敢問將軍尊姓大名?」
那將看了看蘇飛哦了一聲也不答他反道:
「原來如此。」
便不再言語。蘇飛見狀又道:
「大家既都是同門,還望師兄念及同門之誼,饒某一命,放了小弟吧。」
那將眉頭一皺道:
「那劉表、黃祖乃是強弩之末,你何必助他?你且放心,回去某自會查看一番,到時自會為你說情。」
蘇飛見狀連連點頭道:
「有勞有勞。」
二人說定,那將便提著蘇飛上了孫權的主艦,當即把蘇飛往船板上一扔,鬆了捆仙繩,高喝一聲:
「綁了!」
蘇飛剛鬆了綁,只覺得手腳酸麻,麻勁還沒過,便又被東吳水軍捆了個接實。抬頭間,卻見一方臉擴鼻,紫須紅髯的漢子謂左右道:
「此是何人?」
說話間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氣,想來便是吳主孫權。蘇飛見得孫權不由暗暗點頭:此人確是個人物,若能跟隨此人左右當有一番功名。
早有人道:
「回主公,此乃江夏都督蘇飛。」
孫權哦了一聲撇了眼蘇飛哈哈一笑對那將道:
「文珪又立一大功,好!先將蘇都督打入囚車,待擒了黃祖老兒,一同處死,以忌我父在天之靈。」
原來,那將正是三國第一縛手潘璋潘文珪。說起潘璋,絕對是三國擒龍伏虎第一人,在將星璀璨的三國長河中,不知多少名將都被縛於潘璋之手。而潘璋有此功績,全賴其手中有這仙界至寶——捆仙繩。這潘璋還只是懼留孫佛門下的一個小童兒,道行雖不高,體修也不過至虛境初期,但有這捆仙繩在手要困個虛境以下的人物還是稀疏平常的。
如來佛祖欲傳經東土,將大任委派給觀音菩薩,而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懼留孫佛當初同為道門,自請其相助,所以這位佛祖與兩位菩薩都有門下參與到三國之中。不過懼留孫身為佛祖一級,自持身份,所以只派了這麼一個看坐騎的童兒下山,便是潘璋,而潘璋手中的捆仙繩乃是捆那懼留孫佛坐下白龍駒的韁繩。
當下,早有人上來將蘇飛押入囚車之中。蘇飛頗有深意地看了眼潘璋。潘璋會意點了點頭,蘇飛見狀知道潘璋定會助自己這才心下稍安。
夏口防線徹底被攻破,孫權當即號令三軍:
「全力攻打夏口,勿要在三日內拿下夏口。」
當即三軍將士圍定夏口,不分晝夜攻打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