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連橫之策
張飛與曹仁正比拼真氣,尋思著待曹仁勁氣耗盡活捉了曹仁,便在此時忽心生警兆。只覺得身後勁風四起,一股浩然勁氣破風襲來。張飛心頭一震,直覺得背後狂風驟起,直刺激得自己背脊發涼。當下不敢猶豫,借著曹仁的力道,一個縱身騰空而起,從曹仁的頭頂掠過,猛的彈了開去。
此時張飛騰在半空,方才看清,方才一擊卻是許褚舉斧拍了下來,暗道:難怪有如此威力。
原來許褚本來是要走的,跑出幾步才發現曹仁被困,最初還以為曹仁知道張飛也傷了元氣有把握擊殺張飛。但他從遠處看著看著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眼看著劉備軍越來越多,此時的曹仁已經呈半包圍的狀態了。
許仲康不愧有虎痴之名,眼見曹仁身陷囹圄,撥馬又沖了回來。眼見劉軍衝殺過來,也來不及細想一個縱身騰空而擎起巨斧破風砍了過來。幸好許褚這一擊非是偷襲,勁風十足,被張飛感應。若是張飛再猶豫片刻,怕早就祭了刑天斧了。
張飛此時方才落地,再看曹仁、許褚,已雙雙飛馬逃走了,再追已是來不及了。張飛將長矛猛的往地上一搠,不怒反笑,長聲喝道:
「矮冬瓜,來日再與爾一戰!」
一場大火燒盡大半曹兵,一場大水又淹死大半,曹軍十萬鐵騎,逃出虎口,竟折損了大半。
諸葛亮火燒新野后,退守樊城。
不表曹劉兩家,卻說吳主孫權終於收到了荊州方面的確切消息:劉表死了。
事實上,眼看著荊州上空一片黯淡也知道是有大事發生。東吳才俊無數,自是早有人算到劉表將亡。劉表一死,天下勢將重新劃分,曹操現下兵襲荊襄,若得荊襄富饒之地,則天下大勢定矣,孫權再無力一爭天下。
孫權知道情勢危機,忙召集眾臣會晤,商議對策。
張昭聽說劉表已死,現下曹操百萬雄師兵逼荊襄,不由暗道天意,更深信當日郭嘉所言(當然,直至今日,張昭仍不知道那夜託夢之人便是聞名天下的第一智囊郭奉孝),私底下更是決意降曹,致天下一統,結束戰亂。
會上自無話說,眾臣中大半謀士以張昭馬首是瞻,小半是混吃混喝哪還有計,張昭只等孫權無計,再徐圖獻上降曹大計。
孫權見會上狀況也不由訝然,眾臣這個態度是再明顯不過了,顯然是有降曹之心。孫權掃視群臣,竟無一人應對,連那魯肅也是一言不發雙臂環抱,倒吸一口冷氣,不由道:
「諸君有什麼看法,但說無妨。」
眾臣不說話都側頭看向張昭,直至此時,張昭方起身道:
「主公,依老臣之見,不若先看荊州局勢再做打算。」
孫權聞言,點了點頭道:
「子昭所言甚是,現在說什麼都為時過早,既如此,先散了吧。」
眾臣聞言如逝重負,轉而各回各家,獨留孫權一人苦悶。
想那孫權畢竟是蛟龍本相,有那雄心壯志,不想隊友竟如此不給力。孫權頹然坐在椅上,忽心異樣,抬頭一看,卻見魯肅正坐在下面,不由道:
「子敬怎麼還沒走?」
魯肅聞言方起身道:
「主公,適才子布所言,你可聽得清楚?」
孫權聞言眉心一動道:
「子敬直說無妨。」
魯肅道:
「適才子布所言,想來也是群臣的意思。若荊州兵拒曹操,自無二話;但若荊州守不住曹操……」
孫權眉色一沉,點了點頭道:
「中原疆土,曹操已佔大半,若得荊襄富饒之地,恐怕我亦勢單力孤,難以成事,除降曹一途,怕是別無出路。」
魯肅拱手道:
「主公英明!確是如此!但主公,你真的要坐觀成敗嗎?」
孫權聞言眼前一亮看向魯肅,正迎上魯肅灼灼的目光,孫權登時起身道:
「望請先生賜教!」
魯肅朗聲道:
「眼下劉表已死,對主公對曹操都是一個契機,若曹操得到荊襄之地,便有絕對的優勢壓倒東吳(東吳水軍名著天下,唯有荊襄水軍方有一較長短之力。若曹操佔據荊襄,自是可收編一條實力雄厚的水師;更何況荊襄富饒之地,若占荊襄,在氣勢上便穩勝其餘諸侯);若主公得到荊襄,便可有一爭天下之能。但眼下,東吳實力不足以收編荊襄,既然不能收編,那就只能與荊襄合作,并力破曹,方有一線生機。」
孫權沉思片刻點了點頭,若是有這實力,就不會連江夏都無力拒守了。
魯肅續道:
「既然如此,眼下就只能促成與荊襄結盟并力破曹。若荊州肯并力破曹,荊襄兩地易守難攻,守住荊襄非是難事。但眼下荊襄局勢不穩,蔡氏宗族、蒯氏宗族與劉琦、劉備兩大勢力相護傾軋,荊州各級官員官官相護依附於兩大勢力。若這兩股勢力肯并力抗曹,主公正可與之結盟,加以安撫,甚至可以出兵助荊州;若是兩股勢力內鬥,咱們也可從中取事,成就霸業。但主公若想成事,切不可如劉表般坐觀天下成敗。」
孫權聞言拍桌道:
「好!就依子敬所言!這樣,子敬,你即刻出使荊州,到時見機行事。東吳與荊州的事你皆可作主,我定會全力支持你!」
魯肅聞言當即道:
「謝主公信任!」
孫權笑道:
「是子敬值得信任!」
想那魯肅前世乃是蘇秦。蘇秦極善縱橫之術,想當年戰國年間形勢錯蹤複雜,各大勢力相互傾軋,蘇秦連橫六國并力抗秦,手持六國相印自由出入六國,何等威風?如今形勢要比戰國七雄時代要明朗得多,魯肅自能從中取利。何況,他與周瑜共同下山,為的便是輔佐人皇一奪天下一血前恥。眼下東吳上下被佛門滲透,魯肅被周瑜請來一要與佛門鬥法,二則是奪取天下,而這二者,必先要得孫權信任,他哪能不盡心力?
但魯肅卻萬萬沒想到荊襄形勢如此惡劣,轉變如此之快,簡直快得另人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