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佛門密事

  地藏王菩薩說罷將黃卷收在了袖中,心中卻道:莫非此物當真只有那青蟒才能知道?奇哉怪哉,這青蟒什麼來頭?忽心念一動:莫非連佛祖也不知曉?心中這麼想,不由得抬起頭看向如來,卻見如來也正望著自己。


  地藏王只覺得一下子彷彿被那佛祖看了個通透,打了個機靈,忙收攝了心神。


  地藏王自然不知道,此物本是揭語無字貼,揭語本無字,本相由心生。


  雖是無字,卻暗含了世間萬相,唯有當局者領悟了方有所獲,因為事在人為。


  局外人卻是再看千遍百遍也是枉然。所以,此物便是那如來佛祖也看不出究竟。


  雖然如來佛祖成佛前本是多寶道人,但他道號多寶卻不代表他人便多寶。此寶便不是他的,想來這般參透世間萬物的寶貝也自然不是如來的。


  要知這赤壁之戰牽連甚廣,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更隱有聖人插手其間,如來縱是手眼通天亦難演變出來分毫,畢竟如來不是聖人。


  此物本是如來從佛門聖人阿彌陀佛處求來。想那如來也對東土傳佛、興鬼道這兩件事有所疑慮,所以才去聖人處以求大智慧解心中不惑。


  阿彌陀佛雖能道破天機,但亦不敢泄露天機沾惹是非,所以,他雖能演變出結局卻未明言,而是將其存於揭語無字貼之中。


  正如此,便有了這揭語無字貼。


  眾僧聽完如來講經后便各自散去。


  卻說,地藏王剛出大雷音寺正要打個土遁回中原地府主事,忽聽後面一女聲道:

  「地藏王菩薩請留步。」


  地藏王聞言回身一看,卻是觀音菩薩,不由停了腳步打了個揖首道:


  「原來是觀音菩薩,阿彌陀佛。」


  觀音亦打了個佛禮,這才道:

  「菩薩,貧僧有一事相求,還望菩薩不吝賜教。」


  「哦?不知觀音菩薩有何所求?」


  地藏王對觀音這一舉動自然頗有些疑惑,二人雖然同是菩薩,但論座次觀音可是比地藏王高了一位,觀音菩薩求人更是少見。


  地藏王發問,只聽觀音道:


  「菩薩,可否將黃卷與我一看?」


  地藏王聞言心中不由將觀音罵了八百遍:好個不男不女的臭和尚,你臉皮也忒厚了點,你我中原爭鋒,如今你卻還有臉來看佛祖賜我的黃卷,真是好不害臊。


  不過地藏王轉念一想:我已將此黃卷上上下下探看了個仔細,根本看不出個究竟,你觀音又能有幾斤幾兩?打死也不相信我看不懂的,你便參的透。


  要知道論座次排位觀音雖然高了地藏王一位,但畢竟這座次是先來後到,而不是看本事論座次的。咱們看看這菩薩的座次:文殊、普賢、觀音、地藏。


  看到這個排位,諸位看官可能奇怪了:這文殊跟普賢的本領雖然差不多少,但比觀音和地藏王那可不知差了多少。


  想那觀音、地藏王那都是有機會成佛而沒成佛的主,而且都是後天有機會成佛的。


  要知道,這先天跟後天可大有區別了。先天成佛便是佛門的修法,不斷修行念力,強化念力,然後不斷轉世輪迴,最後修成大乘,成就佛法。而這後天便是不斷修行肉身念力,強大念力,修行金身,那靠的可就是真本事了。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更奇怪為神馬文殊能坐上四大菩薩的第一位呢?


  正是因為這菩薩的座次排位是以入門先後排序的。前文曾講過這幾位菩薩曾聽過鴻鈞老祖講道,知道佛門當興,而歸了佛門,但這其間亦有無數故事,甚至早在封神時便已露端倪了。


  其實,早在封神時這文殊就已有了意向。想那西方二聖在封神時大逞威風,引渡了無數道門中人(多為截教中入不得那封神榜,卻又要應劫的道友)。


  尤其是在准提道人收一氣仙馬元時,文殊就已經蠢蠢欲動了。


  文殊雖然位屬十二金仙,但他在闡教中混的一般,在十二金仙的排位中也只屬中等,可謂一直苦無出路。而釋門就不同了,釋門初建,正是用人之際,連兩大聖人都親自來東方拉人,可謂前途無量。


  當然,心思歸心思,若是西方二聖不掀鋤頭,那牆角他也挖不倒。


  但很快,機會來了。


  在萬仙陣的太極陣中虯首仙提劍而出:


  「誰人敢進吾陣中來共決雌雄?」


  准提道人道:

  「文殊廣法天尊,借你去會會此位有緣客。」


  准提道人往文殊廣法天尊頂上一指,登時泥丸復開,三光迸出,瑞氣盤旋……


  准提這一舉動,無疑是公然拉攏文殊了。


  其實點開三光的法力元始天尊這種聖人一級自然也有,但這元始天尊是個老古董,教徒弟一板一眼,為了鍛煉門下弟子為其以後修道著想,所以才要這十二金仙自己修鍊,力求打好根基。


  畢竟這三光若借了外力,日後成就便也就有限了。


  而這准提道人就不一樣了,直接給點開了三光,這簡直就是文殊的再生父母啊。文殊不知其理,只當是師父吝嗇,不肯為其點開三光。


  本來這文殊本事一般,現在三光被聖人點開,那道法進境便不可同日而與了。


  雖然日後修鍊可能會有些影響,但眼前的既得利益很明顯是**的。所以封神之戰後,文殊就入了釋門,成了菩薩。


  由於文殊是自願加入的,自然不可與西方二聖拉攏來的人同日而與,所以最後只成了菩薩。害得普賢、慈航道人也受牽連,只成了菩薩卻未成佛祖。


  所以這個文殊雖然是座上第一位,但其實害人不淺。


  講到此處,大家可能奇怪了,當時十二金仙中,除了這三位歸了佛門,上古七佛(上古七佛都是封神時期的人物,懼留孫-——懼留孫佛、燃燈道人-——燃燈古佛、一氣仙馬元——馬元尊王佛、多寶道人-——多寶如來、長耳定光仙——定光歡喜佛、毗盧仙——毗盧遮那佛、烏雲仙——金鰲不空成就佛)中不是還有位金仙懼留孫呢嗎?

  怎麼同是金仙,這個懼留孫卻成了佛了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