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築台借風

  其實正是因為猴子摘了緊箍,想通了事由,所以才敢這般。


  你想連師父都敢打了,還敢找如來去談條件,這不正是因為沒什麼東西能限制住猴子了,猴子才這麼猖狂嗎?但顯然,現在還沒到撕破臉的時候,猴子很想知道佛門還有什麼東西能留得住自己,所以車遲國鬥法沒過多久,就有了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就是真假美猴王那章)。


  而和尚呢?這和尚明顯是知道自己控制不住猴子了,鐵了心要趕他走,他念緊箍咒就是為了撕破臉皮。但自從這真假美猴王后,和尚可是再沒念過緊箍了是吧?就是因為後來達成了共識,如來許了猴子一個正果,取完經,猴子就是佛了。


  你想想,念緊箍,除了和尚這次,便是菩薩辯真假時念了次,但菩薩畢竟不是跟著猴子,不知道這變故也是有的。但如來則不同了,那個箍是如來給菩薩的,三十九揭諦要向如來彙報,如來自然知道其中變故,所以在真假美猴王時,如來一是出於對猴子的喜愛,二來則是再給他畫個餅來把他留在隊伍里,三來是猴子的身世,所以才許諾了這個佛給他畫了這個餅。


  其實我們看,自從猴子砍了頭,和尚便一直再想各種辦法試探,猴子到底有沒有緊箍了。


  我們再看車遲國鬥法,在炸油鍋時,猴子終究還是沒忍住,他看到豬頭和丑鬼在旁邊唧唧噥噥誇獎他就心疑當他們在笑他,於是在油鍋里裝死,想試探一下師徒幾人的反應。豬頭是破口大罵,而和尚則不同了。和尚在這個時候不僅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勇氣,而且還要去祭拜猴子以表師徒之情,這裡和尚不僅感恩戴德,居然還不怕死。


  他到猴子面前祝了一段,就被豬頭打斷了。豬頭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打斷和尚呢?因為,如果豬頭此時要是不打斷和尚,不提醒猴子,和尚可就要念緊箍兒咒來試探猴子了。要是試探出猴子的確卸下了紫金箍,師徒倆估計就只能各奔東西了。


  看看,車遲國鬥法看似三位大仙都死了個乾淨,虎力大仙丟了頭,鹿力大仙剖了腹,羊力大仙滾了油鍋。


  但如果三位大仙真是不如猴子的話,那虎力大仙死了,其餘的兩個也就不敢再上了,但我們看,虎力大仙死時,一同修道的其他兩個根本毫無傷心的樣子。其實,三位大仙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個時候自然是時候退隱了,猴子也知道三位大仙該走了,所以是無毒不用其極,一個個致於死地,搶盡了風頭。


  通過講解,相信大家都看清楚了,車遲國的三位大師,那絕對是太乙金仙之上的,應該比猴子高出幾個檔次。這五雷法,也正是如此,諸葛亮雖說是闡教門人,但畢竟修為還不夠,用不得這種呼風喚雨的法術。


  周瑜、魯肅自然知道這其中的門道,所以二人臉上一臉茫然。


  這借風之術,那可不是普通的法了。其實,當年姜子牙是有呼風喚雨之術,冰凍歧山時也曾顯露本事。但今時不同往日,諸葛亮此時的修為與那時姜子牙的修為怎可同日而語?


  閑話少敘,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明白為什麼周瑜二人奇怪了,就是因為諸葛亮不具備這個能力。


  現在聽諸葛亮這麼一說反倒奇怪了,能不奇怪嗎?他也不能呼風喚雨,弄這做法的檯子有什麼用呢?

  周瑜見魯肅也一臉茫然,反倒心下更奇,諸葛亮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呢?見諸葛亮輕哼一聲,周瑜不由緩過神來,微微一笑道:


  「便如孔明所言!」


  轉過頭對魯肅道:

  「子敬此事就由你來辦。」


  魯肅點了點頭,滿口答應,他自然明白周瑜的意思,自是想讓自己弄清楚諸葛亮的心思。


  當下魯肅與諸葛亮辭了周瑜,便去了南屏山,按諸葛亮的意思令軍士取東南方赤土築壇。此台方圓二十四丈,每一層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層插二十八宿旗:東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虛、危、室、壁,作玄武之勢;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婁、胃、昴、畢、觜、參,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紅旗,按井、鬼、柳、星、張、翼、軫,成朱雀之狀。第二層周圍黃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


  上一層用四人,每人戴束髮冠,穿皂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執長竿,竿尖上用雞羽為葆。以招風信;前右立一人,手執長竿,竿上系七星號帶,以表風色;后左立一人,捧寶劍;后右立一人,捧香爐。壇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皂纛,環繞四面。


  聽完諸葛亮的布置,魯肅更是猜不透其中關節,只當是闡教的密法,只得吩咐兵士照辦。一切準備妥當,諸葛亮這才別了魯肅回到館譯。


  到得館譯,已是三更時分。諸葛亮也不敢耽擱,沐浴更衣,焚香禱告。一切就緒,這才盤膝而坐,微閉雙眼。片刻后已再無聲息,諸葛亮早魂游出體,直奔玉虛宮而去。


  時間緊迫,只有不到三天時間,哪容得諸葛亮半點耽擱?諸葛亮祭起杏黃旗直奔三十三天外。這一路好不波折,他雖有杏黃旗護體,但也不輕便,待到了三十三重天,也是小臉臘黃,險些沒一頭栽倒在地。


  諸葛亮強自支撐,吸了幾口這三十三重天外的天靈地氣,不覺渾身舒坦,登時來了精神,直奔玉虛宮的方向而去。


  行了幾個時辰,終於看到昆崙山前的黑水了,諸葛亮不由放慢了腳步。


  許久不曾回昆崙山,心中頗有些感懷,但放眼望去,翠樹飛鳥好不快活。正行間,忽見兩個人影在黑水河畔互相倚靠。


  諸葛亮定睛一看,卻是兩個童子正自打盹,再一細看原來正是蔡瑁、張允的本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