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力排眾議
張昭見自己陣營都不知陸遜來歷,不由望向趙咨等一眾佛門中人。
趙咨一眾卻也同樣茫然,不知陸遜來歷,也是相視無言,便看向張昭一眾道門,正與張昭四目相交。
孫權正要言語,忽聽殿下有高呼:
「大王!不可啊!大王!」
山呼不可的正是張昭,張昭既不知陸遜來歷,自然不肯拜他為帥:
「陸遜一介書生,只怕難堪重任,大王何不用山陰侯?」
趙咨本也是準備了很多推辭,此時聽張昭這般說,登時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
「大王!陸遜雖是書生,卻頗有將才。昔年費棧被曹操策反在丹陽煽動山越造反,正是陸遜以弱旅平息叛亂,足見其能。」
諸葛瑾見張昭反對,也發聲笑道:
「陸遜年幼人輕,如何服眾?只怕非但不能成事,反誤了大事。」
一直不說話的糜芳終是奈不住發聲道:
「但有王命,莫敢不從!大王只要以王命之威賜之,陸遜必不負重望。」
闞澤見此時正是時機,上前拜道:
「大王,若再不決斷,東吳休矣!臣願以全家力保!」
孫權一直聽殿下眾人的對話,心中早已有了計較。首先,陸遜肯定不是道門中人,方才張昭說大王不可之時,殿下是兩個聲音的。旁人身處其中看不清楚,孫權身處殿上卻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其次,陸遜也不是佛門中人。事實上,反對陸遜為帥的,不僅有張昭,還有趙咨,只是張昭先開的口。
張昭說完之後,趙咨便馬上轉變了口風,改為支持陸遜,此意不言自明。
佛門現下沒有可以統率全軍力克西蜀的上將,陸遜雖然不是佛門中人,但好在也不是道門中人。也正是因為如此,佛門才會在關鍵時刻轉而支持一個外人。
看透了這一層,孫權心中已有定計。其實,陸遜此人,孫權確實有過接觸,正如闞澤所言,卻為當世俊傑,單是其一身修為,便足可與公瑾、子敬相媲。
孫權當下壓下眾人聲音:
「列位!孤素知陸伯言本事,若非德潤提醒,孤幾忘了我江東還有如此人物!孤意已決,卿等再勿多言!」
當日,孫權便下詔召陸遜來京。
陸遜心中早有算計,東吳佛道之爭鬧得不可開膠,正需要一個人從中調停平衡兩門,共同抵禦外敵。雖然長江水宮的人選是比較合適的,但長江水宮之中,實在拿不出這種人物來。
陸遜接到吳王詔書,身披一襲白衣支身一人直奔建業而來。
滔滔江水,風光錦繡,正值陽春三月,立於船頭,但覺清風撲面,分外清爽。陸遜揚頭望天,眉頭微皺,似是自言自語般道:
「若不得天意,終不過是五五之數。」
撐船的船夫沒聽真切,一邊撐船一邊問道:
「先生方才說的什麼?」
陸遜揚起頭,露出一個溫暖的笑意:
「老丈,還有多久到建業?」
船夫哦了一聲道:
「快了,還有不過半天的行程了。」
當夜,陸遜抵達建業,他並沒有去驛館休息,而是當夜便入宮面見孫權。
當陸遜跨入前堂時,孫權面色緊繃正在堂前來回踱步,兩條眉毛都快擰到一處了。見到陸遜走了進來,孫權的臉一下子舒展開來,笑著將陸遜拉到椅子上寒喧道:
「伯言一路辛苦了!」
陸遜寒暄幾句,孫權便迫不急待點明主旨:
「伯言可知孤此番詔你前來所為何事?」
陸遜微微一笑:
「臨危受命!」
孫權聞言哈哈大笑連連搖頭:
「伯言言重了!現在的形勢還沒有到這個地步。我軍銳氣連挫,蜀軍雖然士氣高漲,但總的來說兩軍相持形勢尚未明朗。」
說至此處,盯著陸遜道:
「若是伯言出馬,能有幾層把握?」
「若大王信任陸遜,陸遜有九層把握。」
孫權眉毛一挑,他倒沒想到眼前這個年輕人面對一方霸主人物竟有如此氣魄:
「為何不是十層?」
陸遜笑道:
「尚有天命未可知也。」
孫權點了點頭:
「孤既千里迢迢詔伯言前來,自是信任伯言,也自當全力配合。只是,孤不知伯言將如何應敵呢?」
陸遜坦言道:
「劉備舉兵東下,銳氣正盛。此時峽內相逢,勝一仗不足以聚殲,敗一仗則有損國威。」
孫權當然明白,連連受挫,自己敗的已經太多了。若是再敗,只怕東吳軍銳氣盡喪,再無一戰之力。
卻聽陸遜續道:
「依遜之見,大王不如將峽谷讓於劉備,誘敵深入。待劉備大軍入谷,無法展開兵力上的優勢。大王再慢慢蠶食,逐個擊破,則蜀軍必敗。只是.……」
孫權對陸遜的戰略很是滿意,見陸遜說至此處面帶難色不禁道:
「伯言有話但說無妨。」
陸遜嘆道:
「只是遜名微言輕,恐怕難服眾。」
孫權點了點頭:
「伯言所慮無差。」
說至此處,低頭看了眼自己的佩劍。此佩劍旁人不知,實乃是觀音菩薩所賜用以號令東吳佛門的寶劍。孫權摘下佩劍,雙手奉上道:
「此劍在,有如孫權親臨,百將莫敢不從,孤行你陣前斬將之能,如何?」
陸遜卻並未上前接劍,這一劍在手,已相當於將東吳軍權交託於己手了。眼見孫權雙手捧劍,陸遜深深一躬道:
「多謝主公!只是,此劍在這種場合相交,只能約束諸將,若在明日殿上,當可震攝群臣。」
孫權聞言不由點頭長笑,將寶劍掛回腰間,這才又道:
「既如此,伯言還有什麼其它的要求嗎?」
陸遜目色微抬,輕嘆了口氣又自拜道:
「主公恕罪,微臣雖為人臣,卻是戴罪之身。」
孫權眉頭微皺,示意他接著說下去,陸遜沉吟道:
「某昔年曾因為一段姻緣,受天帝懲罰。如今若行上將之能,代伐不逆,需得問天。若天命難違,陸遜亦不敢逆天而行。」
孫權似乎突然明白了陸遜的意思,他雖有十層把握,但天道難違,昔年的一段姻緣?他對佛門諸事頗有些了解,但對天界諸事,他卻知之甚少了。此人竟能惹得天帝降罪,那這個人的來頭可就不小了。
望著陸遜詢問的目光,孫權不禁猶豫了,若上蒼不允,那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