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陣前論理

  曹真、王朗既已決斷,眾將也便無話可說,盡皆退了下去,王朗也急不可耐地回去準備,程武卻沒有跟著眾將退去。


  曹真見眾人都退了下去,才道:


  「怎麼,安祥侯還有話要說?」


  程武欲言又止,把心一橫道:


  「大將軍以為憑王司徒三言兩語可退諸葛亮?」


  曹真頗感舉趣地笑看著程武道:

  「難道安祥侯以為不可能嗎?」


  程武搖了搖頭:


  「如大將軍所言,諸葛亮本就是舌辯之士,何況其身肩託孤重任,受蜀丞相之職。末將更聞諸葛亮出師之前曾上出師表,言辭懇切,其心之堅可比世間玄鐵。莫說一個王司徒,便是名家精英盡出,也難折諸葛亮之心。」


  曹真聞言哈哈大笑:


  「安祥侯所言與某不謀而合,不過,隨王司徒去吧。」


  說至此處,扭動著肥大的身軀站起來看著程武道:


  「某要聽聽安祥侯對戰局的看法。」


  程武聞言肅然道:

  「末將以為,蜀軍兵出箕谷,連挫我軍,但武以為局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嚴峻。諸葛亮用兵奇詭,末將以為大將軍切不可輕出。試想諸葛亮遠道而來,糧草必難以維繫,定會急不可耐發起進攻,待那時其自會出現破綻,那時才是大將軍出手之機。」


  「所以,連日來蜀軍叫陣,你卻一直不肯出兵?」


  程武俊臉一紅,垂頭道:

  「趙雲悍勇,武帳下實無人能敵。」


  曹真卻哈哈一笑:

  「你倒老實!」


  但程武的一番論斷,確實讓曹真刮目相看,到底是名臣之後,其腹中確有韜略,只可惜其修為低了點,否則定可成為大魏棟樑。


  曹真點頭肯定道:

  「安祥侯所言深合某意,因此某才允王司徒先理后兵。諸葛亮此人不驕不燥,即使我軍只守不攻,他也定會讓我軍先露出破綻。或許,王司徒可以打開一絲缺口。」


  程武聞言恍然,由衷贊道:

  「大將軍真高見!」


  當晚,曹真令人去蜀寨下了戰書,約定明日箕山腳下陣前對陣。


  次日上午,鼓聲大作,鏗鏘聲四起,魏蜀兩軍於祁山腳下列陣對圓。但見曹軍盔明甲亮,刀槍劍林,氣勢森然,透著強悍精幹。王朗在曹真、程武的護持下立於麾蓋下,遙看對面蜀軍。但見蜀軍隊列井然有序,列陣極有大家風範,他也曾是征伐殺場的宿將,自然看得出蜀軍訓練有素,暗贊諸葛亮御軍有方,當即打了個手示。


  中軍拍馬離陣而出,來至陣前高呼道:


  「請對陣主將搭話!」


  話音方落,但見蜀軍門旗飄動,兩員輕年將領自旗門處分左右而出,威風凜凜立於旗門兩側。緊接著一隊隊驍將分列而出,待眾將出盡,一輛四輪小車才緩緩被兩個儒童推出。王朗知四輪車上坐得必然是卧龍諸葛亮,當即凝神於左眼之上,但見其左眼仿如煙雲涌動。卻見四輪車上坐著的中年男子,羽扇綸巾,素衣皂滌,儒雅威風,舉手投足間超然脫俗,氣質卓然不群,卻與這金戈鐵馬的殺場氛圍極不相符。但王朗卻冷哼一聲,心中大為輕視。此人號稱卧龍,還真以為是天龍傍身,原來不過是個道德之士,如何與大將軍相媲?王朗乃是葉公轉世,對龍身最是另眼相看,今生雖入修真道,但畢竟是些枝節末流,不知修真大道。其料想在大將軍威勢之下,借其龍氣必可說服諸葛亮立下不世之功。想至此處,不由得信心十足,滿臉鄙夷地掃了一眼諸葛亮。


  諸葛亮坐在旗門下,自然感應到麾蓋下的目光,抬頭看了一眼,與其目光在虛空中交織在一處,登時會意。掃了一眼其身後的大旗,上書軍師、司徒王朗,不由淡笑道:

  「王朗既有意先理后兵,某自當奉陪。」


  說至此處,吩咐左右:

  「請王司徒陣前搭話。」


  天明道了聲諾,自陣中躍眾而出,但見其步履輕盈,仙意盎然,於陣前恭恭敬敬施了一禮,朗聲道:

  「我家丞相請王司徒出來搭話!」


  聲音清脆動聽,辨識度極高,惹得王朗及一干眾將面面相覷,想不到蜀軍派出的這個儒童竟如此彬彬有理,絲毫沒有殺場將士的粗野蠻橫,盡顯上邦大國風範。


  曹真冷笑一聲,頗為玩味道:

  「有意思。」


  王朗也淡笑一聲:

  「老夫去會會這位卧龍先生,看他是真龍,還是假龍。」


  他語氣俏皮,說罷大笑而去。


  程武與曹真相視一眼,心中俱蒙上一層憂色。


  待王朗來至陣前,諸葛亮的四輪小車已然推出,見王朗出陣,拱手做禮。


  王朗立於馬上拱手還禮道:

  「閣下可是諸葛卧龍?」


  諸葛亮扶扇拱手道:


  「正是!」


  王朗又細細打量了一番諸葛亮才點了點頭:

  「久聞諸葛先生大名,今日相會實是三生有幸!」


  話鋒一轉道:


  「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言語間態度極是傲然。


  諸葛亮卻淡然應道:


  「我奉詔討賊,何謂無名?」


  王朗冷笑一聲: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百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他運用真氣將此話說出,自有一股豪氣干去,氣勢如虹,讓人望而生畏,蜀軍將士無不肅然起敬。


  諸葛亮淡然一笑,暗笑王朗無自知之名,在其強大的氣勢下,面不改色,長身而起,但見無風自起,皂袍飄飛,氣勢凜然。在其強大的氣場下,身處其中的王朗亦不由得為其氣勢所攝坐直身子直視諸葛亮,彷彿其身上由內而發散發著一股磅礴之氣,另人為之一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