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吳魏風雨
明帝、司馬懿等聞聲望去,卻是賈逵。這位曹魏三代重臣,在曹丕登基時起到關鍵作用,更因此得到曹丕器重,成為曹丕時代的中堅力量。
但見賈逵上前一步道:
「陛下!吳人反覆不一,萬不可深信!何況周魴乃智謀之士,必不肯真降,臣以為此乃吳人誘兵之詭計!」
司馬懿眉頭微皺,這個賈逵實在是個大麻煩,而且此人對自己頗有敵意。這卻是司馬懿的偏見,事實上,滿朝文武沒有幾個人入得了他的法眼的。正想間,司馬懿迎來了賈逵仿似看破自己的目光,看得司馬懿大為不爽。
但司馬懿仍強壓胸中火氣點頭道:
「建威將軍此言不可不聽,但建威將軍所言也不過是推斷,臣以為單憑推斷便錯過此等千載難逢之機,實是太過可惜。」
?賈逵方要再說,明帝打圓場道:
「算了,今天就到這裡,明日再說。」
平定東吳吞併西蜀是曹魏三代君主的夢想,明帝如何能不心動?他正踱步思慮間,聽到身旁宦官笑道:
「陛下對皇后真是恩寵有加啊!」
明帝抬頭一看,前面便是毛后的未央宮了,眉色一振,面帶笑意直入未央宮。
與毛后溫存片刻,明帝便迫不急待向老祖請教。
那老祖沉吟半晌才道:
「此為破局之屆,成則吞吳有望,敗則再難圖吳。」
老祖雖然道法通玄,但諸多算計牽扯其中,他也無法給出定論。
明帝聽罷,目光如矩:
「既然老祖認為此番是破局之戰必得以力相博,那朕就賭這一局。」
凜冽的戰意激得老祖眉色微動,血盤中激起一道漣漪,老祖的影像緩緩褪去。
次日,明帝便迫不急待地安排司馬懿與賈逵協助曹休共破東吳。
當即,明帝傳詔,令曹休集結江淮地區大軍入皖接應周魴,司馬懿率本部人馬**江陵伺機而動,賈逵則引軍徑取陽關,直撲東關。
明帝的態度很明確,司馬懿之計大有可為,而曹休集結的江淮部隊足以吸引東吳的主力部隊,給司馬懿創造破敵的機會。為了防止意外,他甚至還安排了賈逵策應曹休。賈逵雖然與曹休不睦(當年明帝想授予賈逵符節,而被曹休以其性格剛烈,輕視諸侯不可都督一方為由而阻),但明帝相信賈逵對曹魏的忠誠、正直,故而力排眾議安排賈逵配合曹休。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畢竟無論曹休還是司馬懿都屬妖類,以賈逵的身份怎麼可能和他們和睦相處?
一時間,戰鼓擂起,三軍開拔,曹魏大軍一批一批向東吳前線集結。
孫權接到周魴的密報,立刻召集東吳高層部署戰略。
人人都知道曹休的出動,勢將牽一髮而動全身,能統率這等級別的集團級大戰,一旦功成,勢將立下不世之功。尤其是朱然,對此很是期待,畢竟他是實行此計的始作俑者。但在會上,東吳高層幾乎是一面倒的支持陸遜。知道陸遜底細的畢竟都清楚,上古時代其便統帥群妖,統率這種集團級大戰,不知道其底細的也起碼知道陸遜在夷陵大戰中展現的出色指揮能力。而在東吳諸將中,打過局部戰役的人很多,但幾乎沒有幾個真正統率過這種級別的大戰。
朱然雖然取得了江陵大戰的勝利,但那畢竟只是守城,只是江陵大戰中最主要的一環。而在佛門諸將之中,先不說有沒有這種集團級做戰的能力,甚至沒有人有足夠的資歷率領集團軍打這種大戰。
朱然雖然心中不服,卻也沒有辦法,只得聽從孫權調令。
當日,孫權便陸遜為輔國大將軍、平北都元帥,統御林大兵,攝行王事,更授以白旄黃鉞,約束文武百官。足可見孫權對此戰的重視程度,更許諾陸遜,無論用誰都可以隨便跟自己提。陸遜只向孫權要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朱桓。陸遜當然知道朱桓的來歷,此次大戰關乎東吳能否瓦解曹魏的江淮勢力,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孫權在安排朱桓為左都督的同時,又令全琮為右都督,令陸遜統率江南八十一州近十萬人馬,三路齊進,**戰區備戰。
吳魏邊境殺氣森然,戰意縱橫間好似山雨欲來,黑雲壓城。而蜀國方面,諸葛亮向後主申奏自貶丞相之職,其言辭懇切,後主只得應允,貶孔明為右將軍,行丞相事,照舊總督軍馬。而其餘隨行將領大多貶職,連牽制曹真、斷後有功的趙雲都請求自貶。唯有王平被拜為參軍,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自此,諸葛亮在漢中,厲兵秣馬,聚積糧草。大批向蠻方徵兵,組建蜀國勁旅無當飛軍,由王平全權負責。諸葛亮雖然明知藉助巫人攪弄中原有違天道,但此非常時刻,他也不得不用此極端手段。
卻說曹魏方面,賈逵率軍自西陽出發后,與滿寵兵分兩路,賈逵奔東關策應深入皖縣的曹休,而滿寵則向夏口,意圖切斷朱然的江陵對皖縣的援軍。
賈逵方行至五將山,便收到明帝的旨意,令其深入皖縣與曹休合兵一處。賈逵沒想到自己還未抵達東關,曹休便如此迫不急待地起兵了,顯然絲毫沒有將自己的話聽到耳朵里。
鄱陽郡身處東吳腹地,夏口、濡須作為東吳對魏前哨,一旦曹休進入皖縣,後路極易被敵軍切斷。當然,一旦真佔領了鄱陽郡,那就等同於在東吳長江防線撕開了一道口子切斷東吳,魏軍可以以其為踏板吞併東吳。賈逵不敢再行耽擱,他雖然不喜歡曹休,但曹休率領的是曹魏位於東吳前線的精銳部隊,一旦這支主力部隊被殲滅,曹魏勢將再難回復氣力。
起兵行至一半,賈逵越想越擔心,思來想后,還是決定親自去曹休那走一趟,無論如何也要曹休認識到此行的兇險所在。於是,賈逵安排隊伍繼續向東關**,自己則脫離隊伍率領親衛趕往曹休大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