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君臣無隙
不多時,張府的大門內傳來回復:
「煩勞大監通稟一聲,張公身體報恙,不能見聖,萬請陛下恕罪!」
沒等大監搭話,孫權嚯的一聲就站了起來:
「好個張昭!太過分了!實在是太過分了!聯三番五次低三下氣來見他,他竟然如此對聯,實在是太過分了!」
大監催促道:
「陛下已發龍威,還不速速開門?」
裡面小廝只是不住道歉,但就是不肯開門,氣得孫權連連跺腳。
大監無奈,只得回奏:
「陛下,您看咱們該怎麼辦?」
孫權狠狠道:
「給我點了!把張昭的宅子給我點了!朕就不信他不出來。」
「這……」
大監面現難色道:
「不太好吧?」
孫權本已坐下的身子嚯的一下又站了起來,嚷道:
「有什麼不好的?你也敢抗旨了是嗎?」
御口已開,大監不敢再勸,只得擺了擺手吩咐左右去準備火具,不一會火就燒起來了,濃煙滾滾引來了周遭不少看客。當知道這著火的府邸和縱火之人時,無不瞠目結舌,誰還敢去救火?
孫權下了龍攆,立在張府門口,氣哼哼地盯著張府的大門,惡狠狠道:
「朕看你出來不出來。」
火光衝天,熊熊烈火,卻不見裡面的人滅火,只聽得枝頭被火燒斷的喀喀聲響響徹街頭。
孫權深吸口氣,如一拳打在棉花上一般,只覺得無處著力。張昭對自己近似無賴般的手法根本不予理睬,難道自己真能把張府燒毀了不成?
孫權無奈地擺了擺手:
「趕緊把火滅了吧。」
眾甲士聽到吩咐,七手八腳地趕緊把火滅了。
這新聞已經夠爆炸了足以轟動吳國,要是真的把張昭府給燒了那還得了?
看著被煙熏黑的府門,孫權頗感無奈地搖了搖頭,徑自來至張府門前:
「朕和張公說話,不敢隨便說呀。」
孫權就這麼站在張府門前,一動不動,顯然是跟張昭又杠上了。
張府的門丁透過門縫看到這位當朝至尊立在門口,不言不語,也不動,也不走,嚇得大氣都不敢喘,急得團團轉,知道不妙,讓皇上這麼站在府外,那還了得?門丁想了想,趕緊又回報張昭。
其實端坐在府中的張昭也並不像外界以為的那般愜意,張府的老老少少上上下下都在勸著求著。
也難怪他們擔心,哪有臣子敢這麼跟皇上叫板的?這萬一惹惱了皇帝,龍顏大怒,那可就是一個滿門抄斬啊!株連九族那也不是不可能。
老頭張昭被府中人煩得不厭其煩,本來,張紘死了他此間事就了了,奈何偏偏遇上佛門入侵中原這當子事。身為衛道者,張昭只能挺身而出。如今這許多年,他也真是累了,倦了。
當門丁前來通稟的時候,張府上下登時炸了鍋,紛紛苦勸,只見張昭面上忽明忽暗,急得張府上下團團轉,也不知道這兩個倔老頭到底要犟到什麼時候?
孫權重重喘了口氣,他站在張府門口已經快一柱香的光景了,張昭再不肯出來面聖,孫權連他自己能幹出什麼事都不清楚。孫權正在天人交戰的當,但聽得嘎吱一聲,張府的大門緩緩推開,老臣張昭在張家一門老小的簇擁下,緩步走了出來。
孫權緩緩抬起頭,與張昭四目相對,忽得縱聲長笑,張昭也不由得哈哈大笑。
張昭很少看到孫權像現在這般意氣風發,他不知道這位愈發剛愎的帝王有什麼喜事能如此喜形於色。畢竟遼東慘劇尚在眼前,吳國使臣的血猶未乾。
張昭四平八穩地與孫權坐在龍輦之上,端的是莫大的榮耀了,他卻絲毫不局促,盡心竭力服侍了東吳兩代,他確實擔得起。但孫權不開口,他是不會開口的。
龍攆內的氣氛有點尷尬,孫權打了個哈欠,這番折騰顯是耗了他不少心力:
「張公,聯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張昭忙搭道:
「什麼消息?」
有時候皇上的好消息未必就一定是好消息。
「蜀國諸葛亮要與聯圍獵曹魏,共取天下,這一次諸葛亮可是大手筆,蜀國精銳盡出,驅兵三十萬再出祁山。」
「哦?」
張昭頗為詫異,旋又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
「諸葛亮還真是大手筆啊!他厲兵秣馬三年,一出手必然石破天驚,陛下如何決斷?」
孫權略一沉呤,反問道:
「張公以為呢?」
張昭捋須笑道:
「機不可失啊!」
孫權點了點頭,滿臉決絕:
「聯欲御駕親征!」
一聽到孫權要親征,張昭急道:
「陛下,臣以為,若由陸都督統領此戰,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孫權卻絲毫不為所動:
「聯親征曹魏,北方宵小定然望風而逃,收復江淮,指日可待。」
說到此處,孫權頗有些英雄氣短的意味長聲嘆道:
「張公,聯的時間不多了……朕有生之年,希望至少能將江淮收入囊下,歸於黃土,朕也就沒什麼遺憾了。張公,你與諸葛亮關係匪淺,還請從中周旋。朕希望諸葛亮能先發制人,萬請玉成此事。」
張昭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陛下此次出兵打算率多少人馬?」
孫權深吸口氣,目光炯炯:
「十萬!」
孫權點了點頭:
「諸葛亮信上說出兵三十萬,若真有此等手筆,必將曹睿小兒的主力牢牢牽制在西線,再派出一枝偏師由陸遜率領佯攻江夏,如此朕可率主力從容拿下合淝,一舉攻破曹魏江淮戰線。」
張昭頗為所動,只是頗有些美中不足,若是孫權能和陸遜換一下位置就好了,只是他當然知道,孫權心意已決,已經無法更改了。
張昭點了點頭:
「陛下既有此決斷,老臣自是責無旁貸,回去便擬信回復諸葛亮。」
孫權滿意地點了點頭,拍了拍這位老臣的肩。
孫權不知道的是,諸葛亮此時已經出兵了,此番他統兵二十三萬,號稱三十四萬,分兵五路出祁山,魏延、姜維為先鋒,李恢督運糧草,殺氣騰騰奔赴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