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祖龍三寶
「大師兄,你……」
「師弟不必掛懷,為兄自有打算,不出一時半會,這串門的賀禮便會有人送來。」玄都大法師端起一杯清茶,細細品著,嘴角漸漸浮出一絲笑意。
見他一番施為,蕭升自然不會不懂其中的用意,無奈搖了搖頭,調侃道:「這是準備狠狠地敲一筆竹杠?」
玄都大法師聞言,略一思索就明了他的意思,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蕭升對此倒也樂見其成,想龍族立身洪荒日久,即便如今不復太古之勢,卻依舊佔據著四海之地,論及家底豐厚,普天之下,只怕沒有多少勢力比得上。
他頓了頓,沉吟道:「說到此事,小弟倒是忘了,這荒山之中還有一位客人。」
說著,凝空一抓,便有一方寶圖落在手掌之中,正是先前落入山中的嵊泗海岳圖,他將圖面展開,輕輕一抖,只見一名清俊少年被倒了出來,雙眸緊閉,昏迷不醒。
蕭升知道這少年只是法力一時被制,元神才陷入了昏迷之中,因此量天尺輕輕一彈,散出一道紫氣,瞬間破了他身上的禁制。
禁制被解不久,那少年便緩緩醒轉了過來,等他睜開雙眼之時,才發現自己早已離開了錢塘水府,處在一片山水庭院中,四周竹籬茅舍,煙霞片片,令人突生一股悠然神往之感。
在他面前,端坐著兩名超凡脫俗,飄然出塵的年輕道者,正目不轉睛地齊齊盯著自己。
「不知道兩位上仙如何稱呼?此處又是什麼地方?」
見到眼前之景非是東海龍宮,而這兩人似乎無有惡意,看模樣又像是有道之士,少年因此鬆了口氣,壯著膽子,恭恭敬敬起身一禮,出言探詢。
蕭升神情和煦,不答反問,道:「你與錢塘龍神有舊?」
少年聞言不禁吃了一驚,一臉慌亂道:「你,你是怎麼……」
「呵呵,你莫要害怕,是嵊泗海岳圖將你帶來的。」蕭升笑了起來,從袍袖中取出一個白玉小盒,隨手遞給了少年,「你且看看,盒中之物是否熟悉?」
那少年小心接了玉盒過來,他知道對方修為遠高於自己,不好輕易違逆,只得勉強打了盒子。
「這是……你怎麼會有叔父的龍鱗印信?」少年緩緩打開盒子,先是一怔,旋即回過神來。
少年語含訝然的話,讓蕭升心中微微一動,頓時摸到了一絲頭緒。
他轉過身來,目注著玄都大法師,解釋道:「當初師弟下山後,替錢塘水府管了一些閑事,那錢塘龍神為了表示感謝,便派溟江水神送來了這枚龍鱗印信。」
「如今看來,嵊泗海岳圖之所以會來到武夷山附近,並能一舉穿透離地焰光旗的防護落入山中,正是與龍鱗印信的氣機相互牽引的緣故。」
玄都大法師略微頷首,嘆道:「這龍鱗印信中蘊含一道極強的神念,想來是給你作為防身之用,沒想到因緣際會,錢塘龍神投桃報李之舉,卻是為他留了一條後路。」
「貧道蕭升,道號重玄子,這位是我的大師兄玄都大法師。」蕭升也是頗為感慨,又看向那少年,坦然道,「此處乃是武夷山,為我落腳之所,你且放心吧,在這裡很安全。」
見到龍鱗印信,知曉了眼前人與錢塘龍神有舊,少年心中戒備之意頓消,當即拜伏在地。
「晚輩應龍,見過兩位前輩,相救之恩,感激不盡。」
他又朝著蕭升兩人分別磕了三個響頭,以示答謝,繼而哽咽道:「但是恕我不能留在此地,否則會像連累錢塘叔父一樣,又連累你們的。」
蕭升目光微微閃動了一下,這應龍之名對他並不陌生,傳說中背生雙翼的神龍,在三皇五帝之時,曾協助人皇攻伐蚩尤,又幫助禹帝治理惡水,乃是一位善神。
他嚮應龍投去一道讚許目光,隨即伸手一抬,一縷清風將其扶了起來。
「不必擔憂,只要你問心無愧,貧道保證東海不敢傷你一絲一毫。」
應龍見蕭升面上毫無緊張之色,語聲中更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意味,令其惴惴不安的心神,不禁為之一振。
玄都大法師神色淡然,問道:「應龍小友,貧道冒昧相詢,不知道你和東海龍宮有何恩怨,以致他們緊追不捨?」
他非是冒失之人,之所以選擇直言發問,是因為以太乙道果暗中推演應龍的來歷,卻發現天機晦暗不明,甚至藉助了乾坤圖之力,仍是毫無頭緒。
應龍雙目怒睜,咬牙切齒道:「我乃長源龍王之子,當年東海龍宮覆滅東瀆水府後,將我及少數倖存的族人押至東海沉淵之底為奴,不久之前我才孤身逃了出來。」
「那東海沉淵之底相傳深不可測,詭異非常,你能獨自逃出來,也真是福澤深厚了。」玄都大法師嘆道。
蕭升點點頭,道:「身負殺父滅族之血海深仇,難怪東海龍宮擔心放虎歸山。」
「實不相瞞,能逃出沉淵之底,並非靠我個人之能。」應龍搖了搖頭,沉默了半晌,終是坦白道,「兩位前輩,可曾聽說過祖龍三寶?」
「祖龍三寶?」
龍漢初劫之時,太古三族爭霸,相互之間廝殺不斷,只為爭得一絲天機大勢。不想卻被魔祖羅睺所利用,三族死傷慘重,其血戰亡魂反倒成了魔道大昌的資糧。
後來,三族之長幡然悔悟,為了保住各自族群的一線生機,最終只得選擇以身殉道,化身天地祥瑞之靈,來穩定洪荒世界,償還自身血孽。
其中,龍族之首祖龍的元神精魄,便化身為天地四靈之一的青龍,鎮守東方的孟章神君。
而在祖龍殉道后,就留下三件玄妙無窮的寶物,這三件寶物乃是祖龍得天之授,當初龍族能在三族大戰中,一度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這三件寶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此就有傳說,若是能夠集齊三寶,龍族便能再度中興,甚至一復太古之勢也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