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明聖祖> 第二四三章 鬧劇般的收場1

第二四三章 鬧劇般的收場1

  亂糟糟的南京城終於安靜下去了,看著大量南直隸州府的人離開,張溥和陳貞慧終於鬆了口氣,預想中的內訌終究是沒有來臨。


  對於發生在魏國公府上的那場盛會,兩人還是有些了解的,以王思遠和徐弘基為首的武人派系,被以鄒元標為首的地方大族派系給多了權。


  之所以對這些門清,並不是太倉張家參與其中,太倉張家被張溥攔著,沒有派人來參加,也沒有發生佔據州縣這樣的事情,甚至都沒有家中子弟去新換人的縣衙中幫襯。張溥和陳貞慧雖然天資過人,眼光獨到,但此時依然只是個小人物,他們能知道這些,全賴鄒元標髮型的類似於帝國日報的刊物。


  他們起兵的原因,事情的經過,自己的口號,正義的目的,通通都寫在了這些上面,而後用來免費的分發,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佔據道德制高點。


  還別說,這樣的手法還挺有用的,至少忽悠了不少的年輕士子跑過來投靠,希圖大盜昏君,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不過,大部分都人卻都沒有動作,尤其是那些讀書人中的聰明分子和佼佼者,以及那些傳承悠久的中小家族,他們沒有一丁點的動作,而且還十分謹慎的和參與的大族們劃分界限,拉開距離。


  甚至很多無法抵抗洶洶大勢的官員也是如此,全都是一臉忠貞的樣子,寧死不屈,一點都不怕死。他們並不是真的不怕死,只是料定對方不會大開殺戒罷了,同為士林讀書人一脈,關係網錯綜複雜,沒人會魯莽行動,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這就是這些死扛著的官員的依憑。


  當然,天下間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聰明和謹小慎微,一些立場不堅定,滿腦子都是撈錢想法的官員,以及地方落魄的讀書人,利欲熏心的小家族,他們紛紛響應,投靠掌控了州府縣城的大族,協助對方掌控地方政局,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真是一群沒有腦子的人,連朝廷…….帝國和這邊一場硬仗都沒打呢,就迫不及待的投過去,當狗腿子,腦子進水了么?」


  當張溥和陳貞慧兩人通過自己的親朋好友、師長同學等人脈關係了解到南京城外發生的事情后,不約而同的啐道,他們倆真不明白了,如今情勢不明,帝國和南直隸強弱未分,怎能如此輕率的押寶。


  看看士林當中那些有名的人物,當初罵起皇帝陰謀篡位時信誓旦旦,就差賭咒發誓皇帝真的這麼干過,可現在一看,那些罵的歡,叫得響的,一個都沒有露頭,都在觀望局勢,反倒是一些小蝦米跳了出來,上躥下跳的蹦躂著。


  更讓兩人無語的是,那幫子文人士紳竟然玩起來什麼會盟,從南京散去后,這些地方大族的代表就齊聚松江府,鬧騰了好一陣,推舉出來一個盟主,統帥所有兵馬,渡江北伐。


  他們以為自己還是在三國么,以為自己是討董聯軍?這種仿照戲文上的鬧劇,徹底讓張溥對這些人失去了希望,也不想著為自己家族即將失去的利益進行任何挽救了。在他看來,天子派兵南下,雖然只有一萬人,但卻猶如泰山壓頂,勢不可擋。


  陳貞慧的老子陳於廷此時正在朝中,擔任太僕寺少卿一職,這雖然是一個清水衙門,沒有什麼職權,但接觸的都是達官貴人,往來者都是當朝官員,而且其歸屬於兵部,是中央機構,消息自然靈通。


  是以,陳於廷時常寫信,告誡家中子弟,應當如何如何,就像是這次,陳於廷再次來信,讓家族之人絕對不要參與進去,一定要和那些為了利欲熏心,鋌而走險的人劃清界限。


  張溥聰慧,對著朝局有著不同尋常的敏感性,而陳貞慧本人也聰明,又有著不同尋常的諮詢來源,兩人在一起可謂珠聯璧合,相互分析下,卻是漸漸把握中了時事的脈絡,而他們應對的措施也很簡單,那就是這次變故多段的科舉。


  兩人都已決定,一定要參加這次的鄉試,而且要中舉,然後前往京城,參加會試,強勢的換地,多變的舉措,地方大族瘋狂的行為,都讓他們隱隱感覺到,一股大勢即將來臨。


  「哎,也不知道能不能行。」看著在南京城邊上渡江的大部隊人馬,鄒元標深深的嘆了口氣。


  鄒元標是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這個地方可不簡單,詩人楊萬里、文天祥均出自這裡,明朝三大才子的解縉也是這裡人,和鄒元標是老鄉。


  自紅丸政變后,幾十年沒有出仕的老人家可是相當喪氣的,本來好不容易等到自己的派繫上台執政,結果卻因為深度參與到了宮廷政變當中,而且還是站在了失敗面,被皇帝登基之後,拿住狠整。


  一通大清洗后,整個東林的高層都被牽連進去,發配遼東屯田,而後呢,又是一場劇烈的權利格局變遷,在這裡一連串的打擊下,整個東林黨頓時雨打風吹的散去,成員們各自尋找能抱團取暖的人,改換門庭,形成各自的派系。


  而身為東林三君的鄒元標,就在這樣的情勢下,被人給遺忘了,而他自己也擔心皇帝尋他出氣,默認了這種遺忘,一個人靜靜的守在老家,準備了此殘生。


  但鄒元標卻是心有不甘,滿心都有股怨氣,而且隨著檯面上的人物越發的光彩,心中的不甘和怨氣也就越發的濃重。


  這些本來都是屬於他的。


  忍辱負重三十載,甘守清貧三十年的默默講學,竟然只換來了一幅落寞收場。就在即將登臨舞台,展現耀眼光彩的時候,突然被打下來,孤獨度過,換了誰,誰都不甘心。


  鄒元標也是一樣,是以南直隸的事情一發生之後,他就立刻起身,遠赴南京,就為了重新找回自己失去的舞台。


  而現實也沒有辜負這位老人家,憑藉著東林黨殘存的聲威和三十年講學積累下來的人望,他終於謀奪了盟主的地位。雖然這個過程有些兒戲,也有些不光彩,但鄒元標並不在意這些,相對於過程,他更喜歡結果,結果對了就行。


  會盟以後,大家從松江府出發,轉了一圈后,他們再次回到了南京,而後從這裡渡江,準備在北邊集合各地討逆部隊,狙擊南下平叛的朝廷軍隊。對於南京城中,自稱討逆總兵官的魏國公徐弘基,他們視而不見,直接以討逆聯盟盟主的身份,命令他前來會和,共同渡江平叛。


  說是話,這些大家族出身的人,其實也並不笨,他們知道,只有守著長江,才是最好的選擇,之所以反對,只不過是為了搶奪主導權罷了。文人是有傲氣的,尤其是明朝的文人,他們看不起徐弘基,你一介武人,憑什麼來領導我們。他們也同樣看不起王思遠,秣陵王家,只不過是個小家族,在沒有辦法購置足夠多的土地的時候,才將目光投到海上,才聚斂織工,生產販賣絲綢。


  儘管秣陵王家的生意很大,但仕途不暢,又沒有作為傳承的土地,其他舉兵的家族是不大看的上眼的,也自然不會接受領導。如此一來,這些大族自然要選擇自己認可的主導者,而想要這樣干,必須先將主導權拿過來,這也就有了魏國公府上全面反對的一幕。


  但前面也說了,防守長江這個正確的策略是不可能實現的,哪怕主導權到了這些地方士紳大族手中,也是如此。長江北邊的大族同樣多,而這些大家族之間的關係總是錯綜複雜的,相互姻親十分頻繁,在一連串的勾心鬥角合縱連橫當中,最後討逆聯盟總算是達成了一致的條件,在江北整軍備戰,擊潰朝廷的平叛軍隊,而後北上,推翻偽帝,扶持皇五子朱由檢上台。


  而想要執行這個計劃,有個人五就很關鍵了,那就是魏國公。王思遠能想到利用一門兩國公的便利,他們自然也不會想不到,於是就有了這麼一條霸氣十足的命令,命令魏國公前去聯盟會和。


  「怎麼,你真的要去?」王思遠玩味的看著徐弘基,笑眯眯的樣子,讓人看不出真實的情緒。


  「幹嘛不去,誰利用水還不知道呢。」徐弘基冷笑著,「況且,我不去他們也不會放過我,他們這是在哪我立威。我不去,城外正在渡江的幾萬人正好衝進來,將我拿下,這南京城看似平靜,但不曉得有多少人等著為他們開門呢。」


  徐弘基冷笑著,事情被他分析的相當透徹,「我去了更好,鎮守東南的魏國公也被聯盟收編麾下,這會讓他們聲威大漲,也更加具有大義名分。既然這樣,我去和不去都一個下場,那我為什麼不去呢?」


  「很精彩的分析,不愧是魏國公,這國公真是沒白當。你去了也好,省的麻煩,而且他們一棒子文人,沒有會大漲的,你去了沒準還能趁機掌握軍權呢。我說的是吧,徐大人。」王思遠拍手笑道,只是他的笑容十分的冰冷,透露著一股森森寒意。


  「嘿嘿!」徐弘基默然一笑,絲毫沒有表態,哪怕他的打算被人揭穿了也是如此。


  「你去了也好,可以配合我行動,我也該出發了。」王思遠丟下語句,便飄然而去,轉瞬間就從南京城消失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