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致仕1
三月二十九,盧象升晃晃悠悠的坐著馬車離開了京師,坐在車廂當中,他依然回味著這幾個月來發生的事情。
正月大朝會第二天發生的鬧劇固然讓張溥成為了笑柄,獲得了一張紙的外號,但也讓盧象升看到了陛下政策驚人的威力。
在後續的日子中,帝國日報一邊介紹海外風土人情,一邊陸陸續續的夾雜著朝政的變化,盧象升本身就愛看諸子百家,他自己還常年習武,也能正是因為這樣,他在儒學上面學的就不夠深。
不過好在,今年天子突發奇想,竟然將科舉的考試科目給改了,固然讓自己花費的功夫浪費了,但卻讓他考得了綜合科的頭名。會試的成績就是固定的成績了,今年科舉是沒有殿試的。
不過也是,五千名進士,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場地來進行殿試呢,就算皇極殿裝得下,皇帝陛下也看不來這麼多的卷子。
想到五千這個數字,盧象升又是一陣恍惚,他怎麼也沒想到,今年帝國竟然招錄這麼多的舉子,幾乎是十分之一的錄取比例。真是太可怕了。不過,今年這屆科舉本身就乖乖的,在多一處異常也沒什麼。
獲得進士身份后,盧象升本以為結束了,自己也該想前輩那樣,授予庶吉士的身份,進入翰林院當編修,觀政中樞。他也不想五千名數量龐大的進士會不會擋了以後讀書人的路,這個不歸他管。
然後,皇帝的路數再度出乎他的預料,四千名進士一起被趕到了國子監上課。沒錯,就是上課,而授課的,則是內閣的給位閣老,各部尚書侍郎,以及一些資深的賬房文吏之類的人。
至於另外一千名進士,聽說他們都被分配到了大都督府,他們也要上課,只是地點不在國子監,而是在新成立的大明皇家軍事學院。用官方的說法,他們是參加軍官速成培訓班。
本來,以盧象升的體格也是要分到那邊去的,只是似乎上面有人發了話,所以他才到了國子監。當然,這些盧象升自己是不知道的,全都是他那個小老鄉陳貞慧從他父親那裡得來的,然後說給他聽。
對於自己這神奇的經歷,盧象升也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唯一能夠肯定的是,自己是沒有什麼親戚故舊在京師為官的,更何況是能影響到吏部選人的高官。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到了國子監就好好學習。只是,這裡教的東西也令人驚奇,算學,政務,經濟,營造,軍事,什麼都教,而且處處都是以客觀實際為出發點來思考問題。
客觀實際是盧象升在國子監學到的一個新詞,從這裡教授東西的字裡行間,他隱約覺得,這套理論和北宋張載的關學有點相似,但卻更加的接地氣,客觀實際就是我們接觸到的物質,而不是虛無縹緲的氣。
除了各個大佬來上課外,這裡講的最頻繁的,便是官制改革之事,整套新的官制,通過九個閣老和各部尚書,詳詳細細的灌輸到他們腦海中,並牢固的記下來。
作為新科進士,他們有的要外放,主政一縣,有的要下到省府,充當中層官員,協助當地知府,進行吏治改革。所以,整套官制的建立和分工合作,才是他們學習的核心,其他的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在教學的最後,國子監還發了很多奇怪的書,什麼《論一名縣令的休養》,什麼《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何當好新時代下的縣令》,還有什麼《我是如何做好一名備胎知府的》,這些書名奇奇怪怪的,但內容卻不簡單,講的全是上級考核,和下到府縣之後應該乾的事情。
事無巨細,全都寫在了上面,當然,在最後一頁,瀆職的懲罰也寫了,只有一個,支教,但是,真正令人懼怕的是支教的時間和地點。
比如,輕一點的事去雲貴土司支教三年,重一點的是發配遼東,去給女真韃子洗腦五到十年,更重的,則是去西域及草原上宣揚儒家教化,去教育那些渾身腥膻的蒙古人,至於時間,則是一輩子。
想想自己的未來要在那種情況下度過,盧象升就忍不住打了個寒顫,為了來年不被吏部考核評為瀆職,他翻開了一本小冊子,這本冊子的名稱就正常多了,叫《一縣工作計劃書》,這是內閣的正式公文,分發到了每一個主掌一縣之地的人手中。
直到這個時候,盧象升才知道,原來只有參加綜合科考試的進士才能外放一縣,其他的不是進入各部,就是到省府當中,充任一部司首。司首是對如今省府縣下面各個科室掌管的稱呼。
儘管如今官吏一體化,但畢竟只是政策下來,還沒有開始,他們充當著吏員的頭頭,心裡自然不好受,這些司首全是去干實事的,哪裡有綜合科那些當縣令來的暢快,那可是有百里侯之稱的知縣。
不過,儘管新科進士們不太願意,但還是不得不捏著鼻子,帶著公文去赴任,沒辦法,今科不同於以往,禮部下來死命令,若敢有掛印辭官者,一律革除功名,永不敘用,且三代禁止科舉。
嚴厲的警告,強按著這些進士們千萬大明十三省的地界,充當地方官。不過,他們還不是最倒霉,那些沒有考上的舉人比他們還要倒霉。再一次和以往不同,剩下沒有中進士的舉人,沒有被放歸回鄉,而是全部被吏部徵召了。
按照大概的身體和能力,這些舉人被分到了每一個進士的名下,他們一人帶著五六個去赴任,這就是今後他們的屬下了。至於不去的,哼哼,反正所有接到委任公文的舉人,都乖乖的找到了自己的上官,然後結伴去了驛馬院,由驛馬院安排行程出發。
盧象升身為綜合科的頭名,他自然也是獲得了外放一縣的任命,他上任的地方還非常的不錯,是南直隸,嗯,是現在的江蘇省,松江府,華亭縣。當然,現在華亭縣改名叫上海縣了。
在上海縣,去年使用了五十萬的叛逆之民,修建了一座巨大的港口,而這座港口,就是大明海關總署轄下的三大海關之一。另外兩個是天津港和廣州港。
這是未來三個開海商埠。而上海港,更是重中之重。南直隸歷來都是魚米桑麻之鄉,這裡種桑養蠶的習氣十分濃厚,而且也是織機最多的地方,絲綢產量極大。而且長江共同南北,巴蜀之地的茶葉蜀錦都可以直接通到這裡,可謂是南方經濟中心。
由此可知盧象升肩膀上的擔子有多重。
車輪粼粼滾動,由於加裝了各種減震零件,而且通往天津港的馬路是最早修好,也是最完善的,因此盧象升並不覺得有多難受。
這個前往天津港,準備乘船南下的小車隊有三輛馬車,除了頭前一輛稍小外,後面兩輛都是大型馬車。在最後面的一輛,裡面擠著的是盧象升手下的十二個舉人,中間那輛則是一些進士和舉人,他們是海關的人員。
最前面這輛,就是盧象升和另外的兩個海關領導坐了。儘管他的品級和中間那輛馬車中的進士只是高了半級,他是從六品,而那些則是七品,但地位卻是天差地別的,跟個何況盧象升還是主政一地的百里侯。
這一點,就能讓他和兩個從四品的海關司首平起平坐了。
兩個海關司首,一個叫孫傳庭,一個叫洪承疇,前者和盧象升同路,都是到上海,他是上海海關的司首,而後者,則是前往廣州,準備在廣州海關司首。
他們兩個,一個是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一個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剛好都是他的前輩,官位也比他高,因此盧象升和他們相處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一個不甚,就在士林留下不好的名聲。
「建斗,你不用坐的這麼遠吧,難道我們還會吃了你?」看到盧象升的樣子,閑得無聊的孫傳庭開玩笑的找著話題。
身為上海縣的主政者,日後他少不了要和對方打交道,上海海關可沒多少人能用,今後出現問題,絕對要向對方求助。既如此,現在還不如先打好關係,聯絡好感情。
「沒有沒有,做么會呢。」盧象升被說的有些不好意思,屁股往這邊挪了挪,表示自己並不是這樣想。
其實他本來沒有這麼謹慎的,但是沒辦法,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京師實在是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尤其是在國子監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二品的大員高官,不得不小心些。因此才養成了他這種謹慎的態度。
「哈哈。」孫傳庭也不以為意,哈哈一笑,反而開始和盧象升熱絡的料了起來,兩人年紀不大,又都是第一次外放出去,而且還是同一個地方,相互之間還真有點同病相憐,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
這一聊,兩人登時都感覺到對方不簡單。兩個人都不是那種書獃子,諸子百家,兵書戰冊都有涉獵,相互交流一下就感覺出來了。他們心下紛紛一喜,以後在上海不怕沒人交流了。
兩人聯絡著感情,那邊洪承疇卻頭靠著軟墊,閉目養神,絲毫沒有加入進來的意思,他還回想著昨天晚上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