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泰坦眾神由人造
幾何倍數式擴張。
時間拖到現在,徐長卿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即將邁進第六個年頭。終於迎來了第一個產業擴張峰值期。
首先是寶衛五,BB星的所有衛星,基本都被擴張的外域城邦勢力佔據了,甚至正在嘗試將兩顆矮行星推至BB星的衛星軌道。
行星發動機,腦算機AI已經涉足這個領域好幾年了,現在已經到了實踐階段。也正是因為這個方面的技術進步,外域城邦製造的拖曳艦,才能那麼給力。
基業的擴張,讓更多的作業艦船被製造出,然後發往天衛三這邊。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身已經完成了一輪大建設的青雲基地,即便有工作艦幫助新聯邦和小行星帶人施工,仍舊開啟了產業飛速擴增之路。
甚至有餘力在海衛一上建立基地。
必須說,五年從無到有,在不停生產產品的背景下攢夠力量,產業幾何擴增,這樣的效率絕對是傳說一級的。
可這五年是實在是發生了太多事情,因此顯得有些不給力。公允的說,這已經差不多是最優方案了,徐長卿在決策上絕對沒有犯大錯,他頂住了壓力,堅持下來了。
於是,瘋狂造艦的時代就此展開。
現在天衛三的造艦產能,比火星共和國還高,如果用老式的船舶質量等於排水量的噸位計算,那麼一年生產的總噸位是個天文數字,是2020年人類在地球時的年造船能力的一百多倍。
這樣的造艦能力所帶來的原料吞吐,已經造成了吞星的效果。
也就是說,青雲基地這邊正在吞掉天王星的一顆顆衛星,將之變成一艘艘艦船。
以噸位計算的話,幾乎是每48小時,就有100艘紅棍級輕巡洋艦加入艦船序列,這樣的效率充分體現了一人即文明展開后的可怕,等於是天網系統在擴軍下生產線就能直接上戰線,沒有人員培訓的成本,每一場次的戰鬥,都等於是群體的集體學習,沒有老兵新兵之分,一上來就全都是精英船員。
無人機,聯邦和共和國早就開始玩了,但實際效果卻遠不及外域城邦。
主要是因為計算機這種東西,不是搞出光之的就更牛逼,量子的越發牛逼,它是需要更先進的演算法配合的。
而聯邦和共和國,在這方面一直沒有多麼劃時代的建樹。
而徐長卿另闢蹊徑,他始終堅信,人腦的潛力非常巨大。因為他自己就是榜樣,他很清楚如果他的腦域開發度達到100%,運算能力可以多恐怖。
所以他就從技術角度著手,解決腦域開發的問題。
最終就有缸中之腦,普通人類的軀體,遠不足以供給高腦域開發度的大腦的能耗。
缸中之腦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
然後再深入研究,假如將人腦結構模塊化,然後擴增呢?
這個技術同樣成功了。
不過它是有其極限的,至少在沒有超凡力量的支撐下,有著明顯的極限。
而如果有超凡之力,跟徐長卿製造的人造靈魂融合,只要人造靈魂的強度夠高,就能承受和發揮巨型大腦。
然後,可不可以提升質量?
這也是他的靈魂境界提升探索的一個子科目。
更好等的靈魂,也需要更高端的靈魂容器,那麼大腦在物理性上的質的提高,就成了必要的課題。
受限於生物工程、基因學等技術的高度,這個課題目前尚未攻克,可即便這樣,其運算能力,也遠遠超過了現代的任何計算機。
在搭載了人工靈魂后,它還可以像人一樣思考,只是沒有自我意識。這個世界就不行,並且由於不能通過法術打包傳遞信息,而只能一點點記憶,一定程度的影響了效率,可即便如此,仍舊非常犀利,極具實用價值。
這一點,其實從外域城邦戰艦能在3000萬公裡外,準確命中目標,就能體現出來。
說到戰艦,目前外域城邦擁有的名城級戰艦是42艘,第七批抵達的戰艦也是21艘,加上奧伯龍號,就是43艘。
而從下個月開始,每兩個月,就會有150艘名城級戰艦抵達。
一旦戰艦總數超過500艘,即便異生物艦船能量充盈,每12小時的持續高強度打擊,也足以消滅35000艘。
強火一輪,就能滅殺一支躍遷艦隊。
倒時,外域城邦會主動向異生物開戰。
介於高強度作戰後的大修需要,還需要90艘基地艦輔助。
目前青雲基地這邊主要就是建造該種艦船。
與老式的基地艦的最大的不同在於,新的基地艦是可以像花瓣一樣打開的,而合起來時仍舊像是左輪槍的彈倉。
徐長卿乘坐飛行器從太空角度觀摩了這種基地艦的打開模式。
打開的同時還包括一些擰轉和變形,之後它就可以當作空港或進行其他操作。這樣一種操作的主要價值在於,它的工作臂(花瓣)能夠負擔很高的工作量,若是彈倉式,除了戰艦大檢修,一般操作很難將工作臂的優勢發揮出來,為了避免產能空置,就有了這個設計。
而設計本身,其實是為河流級導彈驅逐艦準備的。
這種驅逐艦在設計方案上有A和B兩個型號,A就是導彈,B則是高能照射,一如武庫艦在地球軌道乾的那些事。
武庫艦畢竟只是奧伯龍號的殼,天鵝絨號小個子船大馬甲作為其核心,照射設備也是後來臨時添加的,不專業。
於是徐長卿就像,能不能有個專業的該種設備?
最終,在腦算機AI給出的方案中篩選,就敲定了現在這種。
如同衛星天線鍋般打開,展開的花瓣上既可以是飛彈發射架,也可以是能量照射器。
所以在聯邦和共和國眼裡,徐長卿完全是不按正常次序定級定名的業餘艦船人士。你這艦跟我們的重型戰機母艦相似的噸位,一次性就能投放一萬枚飛彈,又或進行超過五千道高能光束的照射,這樣的兵器你好意思叫驅逐艦?是在賣萌嗎?
不管了,反正外域城邦的艦船定位混亂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像紅棍級輕巡艦,定位是根據聯邦和共和國的艦船標準而定的,實際上它個頭最小,並且從功能看是護衛艦。
如果將外域城邦的核心艦船戰力,也就是43艘戰列艦作為標杆,那麼這種所謂導彈驅逐艦,應該稱作超重型導彈戰巡。
為了讓這種艦船有足夠的飛彈揮霍,外域城邦在木星、天王星、都設立了飛彈工廠,大量的氫從氣態行星中被採集,加工后變成了飛彈的戰鬥部。
氫劇變核彈頭,飛彈的戰鬥部就是這種內涵。
而強能照射的強擊艦目前只造了六艘,主要問題在於射擊精度不行,另外束縛核爆能量的技術還是不夠成熟,可以這麼理解,100萬噸當量的核爆,60萬噸用於了束縛,真正用於攻擊的只有40萬噸。
當然,它的發展方向沒什麼好質疑的,可控、高度可控,從人類把柴火扔進爐灶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干這件事了,蒸汽機、燃氣機、反應堆,都是在實現可控和高度可控的概念。
也正是因為這種指向性的能量釋放,讓能量的釋放變得更集中和強力。這是外域城邦在核能利用上邁出的堅實腳步,也是外域城邦在能量利用領域領先於聯邦和共和國的體現之一。
參觀了一下已經將大型艦船製造變得像家用轎車組裝般流水迅捷的超級工廠后,徐長卿很滿意的的結束了最後一輪視察,對自家的生產力有了直觀的、感性的概念。
之前都是冰冷的數據,總覺得不行,不夠強,尤其是跟異生物動輒上萬的艦隊數量比,感覺十分苦逼。
現在就不覺得了,他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工業正在釋放其恐怖力量,不用說寶衛五那邊,光是天衛三的星環上,超級工廠就一家挨著一家,在可調節的微無重力環境下,龐大的艦身被強而有力的超巨大機械臂拿捏,像個玩具般在需要的時候快速翻轉,另有機械臂精準的將相關單元嵌入、熔接,宛如電路板電容被焊接時的情形,可這些單元每一個都是以噸位重量單位的,十萬噸的也很尋常……
這種時候,就感受出工業的偉力了。就彷彿是有一幫泰坦巨人,作為熟練工在迅速的製造艦船模型。
而這泰坦巨人,是對其而言螞蟻一般的人類製造的。人類是它們的造物主,是創造這一切奇迹的根源。
一想到這個,哪怕是徐長卿,都有種由衷的自豪感。
秩序、創造,人類的力量由此而來,太平洋變成大澡盆,然後太陽系,然後是銀河系,然後是大星系星域,再然後是宇宙!這是人類的修仙成神之路。
九月末,在地球北半球的暖和日子即將結束前,徐長卿跟隨新到的150艘戰列艦和25艘基地艦,60艘導彈驅逐艦,10艘補給艦,14艘強擊艦(照射)回到地球。
連同地球這邊駐留的,外域城邦已經有193艘戰列艦和30艘基地艦,400艘紅棍級輕巡艦,80艘導彈驅逐艦,15艘補給艦,超過700艘的艦船總數,構成了目前人類最強的太空作戰群。
無論是新舊聯邦人,還是共和國人,都暗呼一口氣,人類文明,看來是保住了,哪怕現在仍在玩戴森環的異生物艦隊一齊上,基本也都會死在路上。
新聯邦和共和國,都派代表,詢問現在是不是可以反攻倒算了?
徐長卿表示還要等,主要是他怕艦隊前腳向太陽挺近,後腳不但有更多的異生物躍遷艦隊出現,地球這邊也衝出五萬艘異生物艦船。
要知道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人類一方安穩了9個月,異生物同樣如此,以十月懷胎來比喻,如果是新年伊始就種下艦船之種,那麼現在也差不多長成了。
也正是因為考慮到這個問題,強擊艦補足到20艘,在太空軌道監視著地球的海洋。
這些遠比武庫艦專業的『照妖鏡』,就是防止異生物艦隊突圍的一大法寶。地球大氣層的邊緣也不過3000多公里,在這樣的距離上,照射的精度絕對沒問題。20艘強擊艦如果集中開火,那就是十萬門照射光束,一波照射釋放的最高能量,是2億噸當量,這樣的威力殲星或許還談不上,但多來幾次,地表燒玻璃肯定是夠了。
也就是考慮異生物或許還有其他犀利手段,並且海洋廣闊,強擊艦也是分散布置的,所以才需要戰艦駐守。
已經不需要忍太久,再有六個月,就會有450艘戰艦抵達,也就是明年的三月末四月初,實力平衡就會徹底傾斜,到時候就該清算總賬了。
不過徐長卿很懷疑是否還有那個時間,他來這個世界后,整體運勢比較背,總是棋差一招,接下來,恐怕墨菲定律也會繼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