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放衛星的新聞發布會(下)
第554章放衛星的新聞發布會(下)
所有的記者都是一片嘩然,不僅僅是記者,包括網路上面以及國外的很多看這個新聞發布會的人都是一臉的驚嘆,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中國的航空航天實力絕對是大幅度的提升。
他們太明白了,如果連運送三百多噸物資都能夠用這麼少的燃料就能夠達到目的,那麼直接縮小燃料或者是彈頭數量的話,改裝成為彈道導彈,它的不管是速度還是其他的性能簡直是用恐怖來形容都不為過。
最重要的是,如果真的可以運送三百噸物體,那三百噸可以分成多少個子母彈頭?分導式的核彈頭估計能裝幾十個都綽綽有餘,就這麼一枚導彈估計就不知道多少導彈可以攔截的。
當然,能想到這些的,都是一些特殊的人群,這些人本來注意的就是這些方面的事情,但是普通人自然不會想的那麼長遠,而且他們也不太明白這個能夠運送二百多噸物資到太空到底是什麼概念。
但是當各大電視直播的一些主持人直接將這個概念給所有的觀眾說了之後,這些觀眾就驚呆了,這是以前的十倍還要多?而且不管是美國還是俄羅斯,想要將一百噸的物體送上去,都需要3000噸的火箭?
3000噸的火箭啊,那是什麼概念!
而現在自己這邊僅僅六百多噸就可以足夠了?
最重要的是,剛剛主持人說什麼?說直接發射8枚火箭,4個衛星發射基地同時發射,這可是中國自從建成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發送太空火箭,而且不僅僅是中國,就算是全世界這都是史無前例的。
這個消息先不說在普通人心裏面引起來的嘩然,就是在全世界各大國家裡面都引起了一片軒然大波。
當年美國要建國際空間站,不帶中國玩,甚至都帶了冷戰時期的他們的對頭俄羅斯都不帶中國。
對中國來說,行,你不帶我,那我就自己玩,於是中國努力革新,發展科技,後來發射了天宮一號,而現在呢,其他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現在馬上就已經要退役了,而下一步的國際空間站還遙遙無期。
太空中眼看著就剩下中國自己的空間站了,美國其他國家想要進行太空研究還得來中國這邊。
當年的歐洲也是,自己牛逼的要搞獨立於美國GPS導航系統之外的伽利略全球導航系統,中國要加入,不行,還是不讓中國加入。
行,你不讓我加入,我還是自己玩,後來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都已經初步組網,並且在國內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商業運行了,而歐盟的伽利略導航系統呢?呵呵,還遙遙無期呢。
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的太空計劃就是被逼出來的,沒辦法,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而現在,更牛逼啊,在運載火箭方面都已經開始超越歐美了,這以後擺明了,航空航天方面,沒準中國就是第一啊。
尤其是這些搞航空航天工程的科學家,自然很清楚的明白,如果中國真的能夠在600噸總重量的火箭上面就直接可以將300噸物資送上天,那意味著他們進行載人登月計劃根本就很簡單。
而且如果中國狠下心,直接在太空開始組裝遠程宇宙飛船的話,登錄火星也不是什麼難事,他們太清楚這中間的比例到底得有多逆天了。
這意味著中國發射太空火箭的,執行任何太空計劃,所需要的成本是國外的幾十分之一!
先不說美國的土星五號,雖然高達3000多噸重量的土星五號可以將100噸物資送上太空,但是這個能效比達到了30:1,而且土星五號太貴了,也太不安全了,甚至還不如中等規模的運載火箭。
土星五號運送一次物資上去,甚至比一次運送20噸,運送5次的成本都要高的太多,所以除非是一些大型航天器,沒辦法分別運輸上去的,不然的話,美國是絕對不會動用土星五號的。
但是中國呢?僅僅是中等運載火箭就可以運載接近300噸,也就是說,同樣成本的情況,加入中國100塊錢就可以將300噸物資送上太空,那麼美國就需要花費1500塊錢才行!
而按照國際的商業衛星發射的話,衛星的造價大概在1.2億美元左右,而整體發射費用,包括火箭的造價大概是3000萬美元,火箭的發射費用大概在3000萬美元左右,而火箭的保險,大概是前面三項加起來的20%左右,也就是大概3600萬美元。
總體費用就是2.1億美元的費用。雖然說政府發射的話,這個價格可能不會這麼高,但是就按照1.5億美元來計算,發射同樣的東西上去,美國需要22億美元,而中國僅僅需要1.5億美元。
這成本優勢不要太大好不好?就算是美國有錢也不是這麼花的啊,更何況,這還沒計算中國本身的成本優勢就比美國低的多。
美國需要1.5億美元,而中國甚至有可能僅僅1億美元就可以了。
所以這意味著,先不說國際上面的發射市場,就說,以後的空間探測,中國就比美國要多的多,這根本就玩不起啊!
而且這裡面還沒算上發射失敗的損失。發射次數少,自然失敗的幾率也就越少,雖然說發射失敗一次,有可能就損失了300多噸物資,但是其實這些物資本身的價值也就那樣。
更何況還有保險不是?
當發言人將相關的事情宣布完畢之後,就直接進入了答記者問的階段,而這個時候,網路上面觀看這個新聞發布會的人數已經開始瘋狂的上漲了,本來這個新聞發布會之前,一些媒體就已經暗地裡面得到了上面打過的招呼。
而此刻這個新聞發布會果然有太多的爆料,所以這些媒體自然推廣起來不遺餘力,現在的新聞推廣速度不要太快,加上這些媒體直接標題黨,各種各樣的爆炸性標題都用出來了,這吸引進來的觀眾自然也是越來越多。
當大家都進了直播間的時候,就看到已經到了記者提問的時候了,兩個記者過後,隨著一個央視的記者站起來,這個記者問出來的問題讓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央視記者代表著什麼大家都會有所了解。
更多認為應該是代表著國內的想法,而這個央視記者直接站起來就開口問道:「請問,這次的8枚火箭主要發射的是什麼衛星?之前中國******公布的今年的衛星發射計劃裡面並沒有這一次的衛星發射,這一次的衛星發射是否跟最近沸沸揚揚的薩德事件有關係。」
央視記者這一連串的幾個問題可以說讓所有的記者都驚呆了,雖然說之前有兩個記者,但是他們問的更多的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不是說他們不想問更勁爆的問題,而是不敢啊。
但是既然央視記者開口了,這就意味著這次估計新聞發布會是有內幕的啊,國內的記者知道,但是國外的記者其實就不清楚這些貓膩了,因為在國外的記者看來,身為一個記者問這些問題不都是應該的嗎?
如果說中國的記者不問,一會兒他們站起來的時候也是會直接問的,這隻不過是被提前了而已。
不過剛剛進來直播間的網友們,一聽這個問題立刻就來了興趣了,我靠,這個問題有些叼啊,不過他們也想知道這一次的到底是什麼個意思。
「我在這裡首先回答一下第一個問題,我們這8枚火箭將都會執行一箭多星計劃,每一枚火箭一共是3枚衛星,8枚火箭一共就是24枚衛星,同時我們的新型火箭將會直接將各自的衛星送到各自不同的軌道,這次的衛星主要是一種我們最新研發的多重遙感衛星,主要作用有衛星定位,科學探測等等多重用途,而且衛星的晶元也採用了最新的電腦晶元技術,一顆衛星的運算量至少是以前衛星的十幾倍以上,24枚衛星發射之後將會直接組網,徹底完整的形成精準的全球定位系統。」
隨著這個發言人的話,整個會場裡面都是一片安靜以及閃光燈的響聲,而此刻聽音知雅意,所有觀看這個直播的網友們都驚呆了,不少網友直接就評論道,「我靠,這次碉堡了,尼瑪,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國家之前所公布的北斗導航衛星好像一共發射了都沒24顆吧?而現在一次性就直接發射24顆?好像這獨立於北斗導航衛星的吧?」
「樓上的你沒聽出來嗎?這次的據說使用的都是新技術,而且這個導航明顯就不是關鍵好吧?真正的衛星關鍵的技術是後面的科學探測等多重用途,這妥妥的就是軍事衛星,什麼科學探測都是扯淡的。」
「我覺得也是,不過,這玩意該不會是什麼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之類的吧?畢竟敵人都要將薩德部署在我們的家門口了?但是我還是想說,祖國牛逼!我去,這麼多年了,祖國終於雄起了一回,就應該這樣,光是抗議是不行的,我們要有自己的策略。」